那些拼命搶人的城市,要的是你6個錢包的命

作者 | 霍老爺

那些拼命搶人的城市,要的是你6個錢包的命

不是人值錢了,是人的消費潛力值錢!

01

人才就是資本

資本就是價值

前段時間,看了一篇漫畫《這些城市,正在拿命歡迎你》,講述的是一個普普通通的王普通,成績一般,長相一般,才能一般,但卻被各大城市寵愛的故事。

自去年開始,各二線、三線城市為搶人才相繼拋出橄欖枝,使勁渾身解數提供優厚福利,聲稱:只要是人才,送錢送房送戶口,包吃包住包就業,今年熱度不減反增,連北京、上海也高調地加入了這場戰爭。

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當年劉邦之所以能打敗項羽得到天下,最關鍵的原因就是劉邦身邊人才薈萃。正如劉邦所言,“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又不如蕭何;率領千軍萬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

但劉邦可以挖掘人才,知人善用,就可以打敗只有一個范增的項羽。

那些拼命搶人的城市,要的是你6個錢包的命

知識經濟型社會,誰擁有一流的人才,誰就佔據了率先發展的優勢和主導權。曾經在谷歌和騰訊任職多年的吳軍說,對於人才,谷歌從來都是開出一個比市場價高一倍的薪水去吸引他們,這樣就可以由公司來挑選最好的人,讓那些最優秀、最敬業的人為其所用,而不是讓最好的人在幾家公司中做比較。事實證明,靠這種方法聘請到行業裡數一數二的精英,他們能夠創造一般人創造不出的奇蹟。

城市也如此,說到底,城市之間的競爭其實就是人才的比拼較量,人才往往擁有比物質資本更高的投資回報價值,所以,是否能搶到年輕的人才資源,成為未來城市發展的關鍵。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未來最重要的資本是人才。

02

人才OR人人人人人人才?

自去年起,武漢、南京、成都、西安、長沙、珠海、杭州、天津、北京、上海、深圳、吉林、鄭州、石家莊、合肥、瀋陽等多個城市的人才政策不斷升級,紛紛拿出真金白銀吸引大學畢業生、高層次人才、海外人才落戶發展。

為吸引人才,底線一降再降,有的城市把人才學歷門檻降至大中專及技工,年齡門檻降至50歲;有的城市專設人才落戶的公共戶口,並放鬆投靠落戶(夫妻投靠、子女投靠、老人投靠)門檻;有的城市不僅可以落戶、優惠買房還解決創業就業問題……

數據說明,這些搶人政策還是有效果的。據BOSS直聘發佈的《2018一季度人才吸引力報告》:2018年一季度,新一線城市人才流入率(流入人數/流出人數)為1.07,較2016年增長3.2%。

那些拼命搶人的城市,要的是你6個錢包的命

2018年一季度,從新一線城市高校畢業,之後留在當地工作的職場新人比例達73.8%(包括應屆生和工作經驗一年以下的求職者),較2016年增加近20個百分點。

那些拼命搶人的城市,要的是你6個錢包的命

但在幾近無下限的落戶門檻、無學歷的嚴格限制下,搶到的真的是人才嗎?現在大學擴招,本科生、專科生的含金量與以前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半點,明明說好的是搶人才,現在卻演變成了:

只要是人,你願意來我們就歡迎你!

北京、上海卻不同,美國投資人保羅·格雷厄姆說,“在每個時代裡,大多數做出大事的人都扎堆在少數幾個地方”。而在我國,大多數精英幾乎都匯聚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大城市。

京滬作為老大哥,人口數量已經快超負荷,普通的人才也不匱乏,它們不需要像別的城市盲目地引進人口,而是有所指向地尋找未來需要的真正人才。如果說,二線城市搶到的是人人人人人人才,那麼它們搶的才是最人才,最精英。

看看北京的人才政策中的部分細則:

建立優秀人才引進的綠色通道,需要符合三大條件之一且來京工作,方可快速辦理引進手續。

1.“千人計劃”和“海聚工程”的中國籍入選專家

2.“萬人計劃”、“高創計劃”、中關村“高舉工程”的入選人

3.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及以上獎項的主要獲獎人,本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及以上獎項的主要獲獎人……

單看細則中的一部分,其實就可以篩掉一大批人。馬東說,世界上只有5%的人是精英,其他的95%都是普通人,沒錯,北京落戶的條件限制顯然可以過濾一大批普通人,這樣引進的人才基本都是高科技人才、文化創意人才、金融人才、教育科研人才等。

同樣,上海引進的也都是高精尖人才,其人才高峰工程將“科技”更加聚焦,直接劃分了13個具體的領域:

宇宙起源與天體觀測、光子科學與技術、生命科學與生物醫藥、集成電路與計算科學、腦科學與人工智能、航空航天、船舶與海洋工程、量子科學、高端裝備與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物聯網、大數據。

雖然每年都會有很多人嚷嚷著逃離北上廣,在這場搶人大戰中也有很多類似“北上廣容不下我,不如去二線城市安逸生活”的論調,但最後真正逃走的都是難以立足的普通人。之所以離開,很大程度上都是因為一線城市嚴苛的落戶政策和較高的生活成本,但大城市擁有優質的資源、機會,與無限的可能性。

假如政策有所放鬆,他們還是很有可能迴流到一線城市的。

因此,在這場搶人大戰中,一線城市可以吃到最肥美的大塊肉,而二線城市只能吃點小肥肉或者分點肉湯,搶不到最精英,只能成為中等人才的接盤俠。

03

先落戶,再刺激買房

為什麼搶不到最優秀的人才,二線城市還下這麼大的血本搶人呢?

因為勞力數量在減少,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出生人口1786萬人,比上年多增131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2.95%,這是2011年以來增速最高的一年。新生兒數量的不斷減少,意味著我國人口平均年齡的上升。

那些拼命搶人的城市,要的是你6個錢包的命

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2025年,60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未來勞動力成本將成為生產力的第一要素。

有人的存在才能創造價值,人才永遠是一個城市發展的關鍵,人口也永遠是一個城市發展的基本要素。一個城市的人少,經濟自然發展不起來,分發的工資隨之就低,這樣一來,人們就更不願意在小城市發展了,於是小城市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越來越難以發展,越來越難以留住人才與人口。

所以,一個城市發展的第一步是,要有充足的勞動力!

近期,國家發改委發佈了一則公告—《關於實施2018年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明確提出“人地錢掛鉤”的政策,即上級轉移支付、新增建設用地指標與落戶人口掛鉤,落戶的人口越多,財政轉移支付、新增用地也越多。簡單來講,就是鼓勵城市多吸引外來人員落戶。

流入人口多了,於城市而言,不僅現在有更多的土地和資金,還帶來了很多潛在消費者和發展潛力股。

自古以來,中國人骨子裡就滲透著“有房才是家”的觀念,落戶在哪意味著長久的生活在那裡,自然就會買房。

很多城市抓住人們的這種心理,表面是降低了落戶門檻,有的甚至還提供了購房補貼,但實際上是在促進區域發展。就拿西安來說,據統計,西安預計加推房源為16609套,但是一季度落戶量已經達到了240000多人,顯然房價市場是供不應求的。

在一檔節目中,觀眾提問著名經濟學家樊綱,是買房好還是租房好?樊綱的回答是,如果你工作比較穩定、而且要結婚,這六個錢包都起作用的話,還是買房好。

那些拼命搶人的城市,要的是你6個錢包的命

而於國人而言,即使沒有六個錢包,落了戶還是要買房的,這些城市的搶人大戰一方面解決了城市發展的需求,吸引了大量勞動力,另一方面也擴大了購房人群,可以補充因限購導致的市場需求急劇萎縮,一舉兩得。

所以,不是人值錢了,是人的消費潛力值錢!這些搶人的城市,不是拿命歡迎你,而是在讓你把命留下,不止是你的,還有你的六個錢包的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