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單車“風口”變“封口”,資方看淡,路在何方?

編者按:經過兩年的瘋狂擴張後,共享單車逐漸歸於沉寂,在大舉融資和規模擴張後,摩拜和ofo這兩大巨頭最近的日子並不舒心。摩拜賣身美團,ofo資金缺口傳聞不斷傳出。共享單車究竟存在哪些問題?如何才能更具備網絡效應?
共享單車“風口”變“封口”,資方看淡,路在何方?

本文作者為凱盛(Capvision)簽約專家,互聯網經濟雜誌主編 向遠之。

要點提示:

1.共享單車未來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各方都在互相試探,相對比較沉默,然後未來進行差異化發展。

2.在短期內,共享經濟的模式會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格局,這也是符合產業發展規律。

3.共享單車未來要改進經營理念和方法,讓商業模式更加精細化,體現網絡經濟的特點。

資本方為何不看好共享單車?

目前,摩拜與ofo燒錢大戰非常激烈,目前雙方都有互聯網巨頭進行投資,資金方之間競爭也非常激烈,由於雙方沒有形成一種差異化的競爭手段,形成了相對零和博弈的格局。

在這種情況下,共享單車有可能會形成一個更加複雜的局面。對於資本方而言,共享單車的故事已經基本結束了,未來互聯網不會針對這一行業進行風險

投資,這主要是由於以下原因導致的:

共享單車“風口”變“封口”,資方看淡,路在何方?

愈發嚴格的政府管制

共享單車的短期過量投放,就給城市公共空間帶來較大的承載壓力,也給城市政府部門帶來了巨大的管理壓力,而且報廢率過高,侵佔了路權。由於很多城市交通體系不一定規範,大量的共享單車反而影響了整個交通,政府未來一定會加強對這一行業的管理,未來企業投放單車會越來越艱難,盈利也會更加艱難。

一二線城市市場已經飽和,共享單車在中小城市遭遇了“滑鐵盧”。由於中小城市地理條件和城市收入節奏與大城市不同,當地居民可能不具備非常強的使用單車的需求和習慣,而且相比於一二線城市,中小城市整個商業模式的網絡效應並不強,這就導致共享單車與用戶之間缺少交互,“互聯網效應”也就無從談起。

逐漸失效的“砸錢模式”

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相對簡單,沒有太高的門檻,只要有資本便能介入。但是隨著競爭日益激烈,騰訊、阿里等巨頭相繼入局,從獨立的商業模式來看,未來共享單車有可能會被納入到更大的商業模式,單靠砸錢競爭的模式幾近“窮途末路”。

因此,未來一定是在現有基礎上進行差異化競爭,比如巨頭們將自身的產品與共享單車進行結合,通過交叉補貼的方式吸引用戶,讓用戶更多地轉向自己服務的品牌,增強用戶對於自身APP的聯繫。

受到挫折的出海模式

從目前來看,由於各個國家之間的文化和居民素質等因素各不相同,政府對於路權的管制也比較嚴格,共享單車出海並不順利,因此共享單車在投放時收到了政府的壓力,單車經常被沒收。但是,作為中國企業國際化的一部分,共享單車出海還是有想象空間的,但並不具備一個非常好的發展前景。

簡單粗暴的競爭方式

中國正在走向消費升級,共享單車作為能夠幫助運動、非常有新鮮感的體驗方式,受到了用戶的歡迎,也符合當前綠色出行的生活方式。但是,用戶更喜歡小而美的經營方式,而不是目前簡單粗暴的競爭方式。此外,簡單粗暴的競爭方式還導致了共享單車還面臨著高耗損率,人員維護成本高等問題。

共享單車應該更加精細化

對於互聯網企業而言,有可能尋找更加具有底層技術進行突破,然後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未來,共享單車未來的競爭會越來越激烈,雙方都在互相試探,相對比較沉默,然後未來進行差異化發展。

由於企業根本目標是盈利,而不是一直吸引投資。共享單車經過大規模的擴張,雖然帶來了大量的流量,但是每一個流量節點之間沒有形成互相擴大的網絡,因此並沒有帶來很好的效益。

共享單車“風口”變“封口”,資方看淡,路在何方?

此外,很多理性的商業模式也並沒有很好地應用在共享單車上,而是完全依靠大規模投入,純粹依靠投資去換取用戶。這種粗暴的商業模式背後都站著互聯網巨頭,他們都希望將共享單車作為流量入口使用,由於資本方的力量過大,共享單車也只有“賣身”的結局。

縱觀共享單車的發展歷程,也並非一無是處,還是具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除了少部分用戶外,大多數人已經不願意單獨購買單車,由企業提供單車的模式完全可行,但是這種模式已經不能說是共享經濟模式,而是 B to C 的模式。但是,B to C 模式也並沒有完全體現互聯網行業的特點。

在短期內,共享經濟的模式會保持在一個穩定的格局,這也是符合產業發展規律。共享單車未來要改進經營理念和方法,讓商業模式更加精細化,體現網絡經濟的特點。

關於凱盛群英

共享單車“風口”變“封口”,資方看淡,路在何方?

凱盛群英 是一家專注產業經濟的嚴肅內容供應商,由來自全球各地、各行各業的一線專家對行業熱點和前沿議題進行深入分析。

讀者及會員通過持續關注特定領域的多元觀點尋求在專業路徑的職業成長,同時也收穫跨行業學習、交流、分享的寶貴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