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良心炮”並非杜撰,震得敵人七竅流血,美軍至今不知是何物

看過《集結號》的朋友應該記得,當穀子地所在的陣地彈藥消耗殆盡,他們用汽油桶塞上炸藥,把一些爆炸物、彈殼、菜刀、鐵片等裝進桶中,然後點火發射。由於口徑巨大,這個“火炮”發出震天響聲,炸藥推出的各種鐵器及爆炸物對敵軍造成大面積殺傷,特別是從心理給敵軍帶來沉重打擊。

“沒良心炮”並非杜撰,震得敵人七竅流血,美軍至今不知是何物

圖:《集結號》中的“油桶炮”

同樣的畫面,在已故川渝笑星劉德一的電視劇《傻兒司令》裡也出現過。他曾用這種火器,把收集來的各種鐵器裝進油桶,引爆後各種菜刀滿天飛,打得來犯的日軍抱頭鼠竄。

有人覺得這恐怕只是影視劇的橋段,其實不然,由於當時工業底子薄,在抗戰及後來的解放戰爭中,火炮非常稀缺,我軍成建制的炮兵部隊很少,只有關鍵時刻才用,而且彈藥量有限,不然李雲龍讓三營長拖出來的意大利炮,也不會到關鍵時刻才放那麼兩炮。

二戰中,各種口徑的火炮成為戰爭必備,炮火覆蓋、轟擊堡壘、射殺裝甲等,山炮、野炮、榴彈炮的運用,在戰場上顯現巨大威力。而中國生產火炮的能力弱(東北張家兵工廠有這個能力,可惜沒抵抗就被日軍接管了),所以大部分時候手榴彈成了我軍的“遠程火力”。

“沒良心炮”並非杜撰,震得敵人七竅流血,美軍至今不知是何物

圖:抗美援朝中,美軍的炮兵陣地。

而影視劇中的這種大口徑的“油桶炮”,便成了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發明,且戰史上確有此物,官兵們不叫它“油桶炮”,而叫“飛雷”或“沒良心炮”。淮海戰役中,當黃維兵團的兩個團意圖死守李圍子待援時,我軍官兵就使用了這種炮。後來被俘的國軍戰士說:“當你們的大炮排放時,村莊被打得好像一隻船,亂搖晃!”

其實,我軍哪有這麼厲害的大炮,用的就是這種土武器“沒良心炮”。他們用汽油桶作炮管,對著射擊目標概略設好角度,將油桶埋入土中,而後在油桶放進10公斤左右的炸藥。一般來說,這種“炮”的有效射程在200米左右,由於裝藥量大,如同將一枚特大地雷發射出去,我軍稱之為“飛雷”,被它命中之處,碉堡被炸飛,被炸死的敵人往往沒有傷口而是被震得七竅流血而亡,於是便有了“沒良心炮”的說法。

抗美援朝第五次戰役,李奇微用“磁性戰術”吸引我軍攻擊,在我補給困難時,對我發起大規模反擊。聯軍反擊時,我軍官兵自帶的彈藥、乾糧等都已耗盡,各種補給又難以跟上。63軍臨危受命阻擊聯軍,在鐵原阻擊戰中,志願軍官兵不得已又用上了這種土炮。

“沒良心炮”並非杜撰,震得敵人七竅流血,美軍至今不知是何物

圖:志願軍官兵缺彈少糧但不缺精神,即使彈盡糧絕,用石頭也要繼續打擊敵人

聯軍知道志願軍的弱點在於後勤補給,所以他們非常“勤勞”,連續不間斷地破壞我後方補給線。為了防止志願軍從戰場上獲得武器,他們打掃戰場很乾淨,不給志願軍留半顆子彈。但是,他們覺得汽油桶沒啥用,所以懶得打掃。讓他們沒想到的是,這些油桶被防守鐵原的63軍189師的官兵撿來用了。

親歷這場阻擊戰的戰鬥英雄楊恩起回憶,當時和566團交手的是美軍第9師和英軍第28旅等部。美軍只知放大炮,衝擊時一見有人就撤,反而英軍槍法準,特別難打。但566團最終卻能突出重圍,靠的就是兩發“飛雷”。

在敵人靠近時,志願軍引爆了兩枚“飛雷”,這種300毫米口徑的土炮一響,當面的美軍和英軍被炸蒙了。他們納悶,志願軍怎麼會有如此大口徑的火炮在山上。這兩聲巨響,讓聯軍足足沉默了半個小時。後來英軍第28旅上尉參謀諾斯•漢克爾的著作《1951年夏季作戰》提到,“從縱深打來的準確的大口徑炮彈”,也證實了志願軍確實使用了“飛雷”。

“沒良心炮”並非杜撰,震得敵人七竅流血,美軍至今不知是何物

圖:志願軍官兵阻擊敵軍

但是,估計到今天,這些聯軍士兵也搞不清楚,志願軍陣地上到底是何種火炮,發出瞭如此猛烈的兩聲怒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