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的觀點正面交鋒時,我們如何還能“把酒言歡”?

有位20歲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他夏天要去美國讀完大學最後一年的課程。幾天前,有次社交聚會,他媽媽請他作陪,客人是中國臺灣人,在交談過程中,涉及到了某個歷史事件,年輕人和客人對這個歷史事件產生了話語和認識衝突,年輕人儘量保持了有禮貌的狀態,但也表達了自己不滿的情緒。年輕人有一次生氣地離開了飯桌,說:我不願意和你說話,我不願意聽到你說我們不好。他覺得這位中國臺灣人在歪曲歷史事件,而臺灣人說年輕人看到的歷史是篩選過的歷史,希望他多看看外國人是如何講解歷史的,兩人產生了溝通障礙,都覺得自己對,對方是錯誤的。

當我們的觀點正面交鋒時,我們如何還能“把酒言歡”?

對於一個歷史事件,是什麼人寫的,什麼時候寫的,為什麼寫的,這都是看完歷史闡釋後要思考的問題,但所有這些內容,無論歷史的還原度有多高,有多詳細,闡釋的人都不可能沒有前見,也就是他自己固有的偏見,純粹的觀察點是不存在的。那我們如何看待問題呢?如何對待歷史呢?歷史難道沒有自己的觀點嗎?當然有,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觀,這些歷史觀的形成,往往是依靠我們的典籍和傳承,再經過歷史的檢驗和沉澱之後,留下來的精華,這些精華又成為了我們民族的精神,這些精神性的東西也是歷史傳遞給我們的財富。

當我們手捧這些財富時,肯定會有不同的聲音來一次次衝擊我們的耳膜,告訴我們他們是如何看待那段歷史的,這些聲音,往往會引發我們的氣憤之情,然而如何對待這些聲音肯定不是三言兩語能表述清楚的,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對我們民族的進步和發展有益的,我們要吸收接納,同時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轉變為自己的東西,如果對方所言,有問題,那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此觀點的危害性,不能隨意跟著對方的思路而左右搖擺不定。

中華民族的歷史積澱很深厚,我們的民族能夠這麼久的屹立不倒,就是因為這個國家的人民有一股子不屈服的精神,我們不會因為外界的幾句或好意或歹意,或公正或偏見的言語就會被輕易地否定掉。我們中國人能在世界上存在這麼久,也是歷史本身對我們的肯定和力挺。我們中國人一直是在爭論中成長的,也在爭論中進步的,因此我們也不用怕爭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