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是女儿节还是男孩节?

端午节到了,作为中华四大民俗节日,端午越来越收到国人的重视喜爱。2006年5月20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9月30日在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会议决定:中国端午节成功入选《世界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是女儿节还是男孩节?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因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天中节” “午日节”。所以它必然被中华大地各地区的人民所重视。而且在古代,各地区会有各自不同的过节方式,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可以说是各个地区的人民你贡献一条,我贡献一条,最后形成一个大致相同的端午民俗。不过其主体还是以江南地区为主,因为最最富有特色的吃粽子、划龙舟两大“主题”还是古代百越地区特有的。古代的百越民族是以龙为图腾的,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江河水里祭祀龙神,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 他们不仅有“断发文身”以“像龙子”的习俗,而且每年在五月五日这一天,举行一次盛大的图腾祭;其中有一项活动便是在急鼓声中刻画成龙形的独木舟,在水面上作竞渡的游戏,这便是龙舟竞渡习俗的由来。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是女儿节还是男孩节?

粽子是端午节的“王子”,许多地方干脆简称端午就是“粽子节”,提起粽子人们不约而同联想到屈原。其实啊,粽子是江南鱼米之乡几千年的一种食物,远古就有,比屈原早多了。只不过后来屈原太令中国人怀念了,所以就把端午这个其实已经很久的“时令节气”的文化内涵附加到纪念屈原身上了。

其实,在古代,人民在端午这一天纪念的人物也是不同的。屈原还不是最早的那一个呢。

在古代吴越地区,粽子最初的纪念对象也不是屈原,而是比屈原早几百年的另一个伟人——伍子胥。伍子胥由于楚王无道出逃吴国,以他的雄韬武略将原本落后的吴国发展成为春秋霸国。甚至引吴国军队几乎将南方大国楚国灭亡。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是女儿节还是男孩节?

吴苏地区的人民在他活着时就已经视其为神明,当伍子胥死后魂灵从此变成了水神,人民为悼念他,遂产生了最早的以粽子祭吊的习俗(《荆楚岁时记》: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

到了春秋时期的吴越争雄之时,龙舟赛会的习俗也与伍子胥攀上密切关联,吴越地处江南水乡,河网密布,自古舟船多过车马,在军事上也是重要的武器。吴越水军几乎就是中国古代“海军”的代名词。而吴国的水军就是在伍子胥的训练指挥下,成为春秋时期纵横江淮的无敌舰队。龙舟竞渡曾经就是伍子胥为磨砺吴国水军战技勇气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缅怀伍子胥的节日里来一场龙舟赛,是最好不过的纪念方式。这一点在汉代史书《吴越春秋》就有记载:(龙舟竞渡)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在古代史上,苏州的龙舟活动,每年五月都无比热闹,通常是五米高的彩台,盛大的祭拜仪式,然后整个苏州的河道,都是彩旗飘扬。清朝一句诗形容的十分贴切:五月胥门怒!

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是女儿节还是男孩节?

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夏季天气燥热,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所以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将艾草、菖蒲、榕枝用红纸绑成一束,然后插或悬在门上。因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与之意味相同的还有喝雄黄酒、给小孩子涂雄黄抹额等等,所以辟邪驱鬼又成为端午一大主题。

不过,端午节在不少地方还是有很温馨的的“叫法”的,而其中最温情的一个,当属“女儿节”。在中国北方十分盛行。以明朝人沈榜的记载,每年的五月初一至初五,小女孩都要系上端午索,戴上艾叶,“尽态极妍”,而对于已婚女子们来说,她们会在这一天回到娘家团聚,即古人常说的“归宁”,堪称中国妇女最幸福快乐的节日。

端午节自古就传播影响到周边国家如日本、朝鲜、越南等国。不过在这些国家又按照自己独特民族风尚,形成不同于中国的习俗。

比如,端午在中国被看做“女儿节”,可是在日本则是“男孩节”,女儿节是三月三,因为五月五谐音“武武”,对尚武的日本来说是最适合男孩气质了。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是女儿节还是男孩节?

日本端午这一天,家有男孩的孩子,父母会为他“升旗”,升一面“鲤鱼旗”,迎风飘摆,栩栩如生,以此祝福男孩子像鲤鱼一样,勇往直前,迎难而上,跳过“龙门”遂成龙。

端午节,日本的父母给儿子还有珍贵礼物啊,在“人中最贵是武士”的古代日本,让孩子成长为一个佼佼武士,是日本父母的殷切期盼。所以形成一种习俗,就是在端午男孩节这一天,赐予儿子一套“铠甲、弓箭、刀剑”,其良苦用心不言而喻。

最近十几年,每逢端午节,不少中国人又会想到一件颇让国人心里不痛快的事,喜欢什么都说成是自己“发明”的韩国,十几年前又爆出一则新闻,他们要将“端午祭”申报成为联合国世界人文遗产。这对中国人来说,不啻与硬把端午节说成韩国专有的节日。所以,中国人对此愤愤不平了许多年。

其实,真实情况我们有些误解了,韩国的这个端午祭,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是朝鲜民族特有的,他们也不吃粽子,不划龙舟,不戴香囊什么的,是和中国的端午节不同的,等于是“韩国式端午节”,人家只是像把自己的特色过节申报一下,不等于“霸占”端午节的“命名权”。中国韩国完全可以各过各的。

端午节是纪念屈原还是伍子胥?是女儿节还是男孩节?

韩国的“端午祭”也不是整个韩国都有,而是韩国江陵地区特有,主要形式和中国吃粽子划龙舟不同,他们主要有祭祀、演戏、游艺是其主要内容。1967年就被指定为韩国第13号无形文化财产。江陵端午祭期间的祭祀仪式主要来自神话传说,他们所祭祀的神灵是“大关岭山神”、洞(村落)城隍,被神化的人物有十二位之多,如金庾信、国师城隍“梵日国师”、大关岭国师女城隍郑家女等。

整个祭祀活动 时长可达20多天,长则一个多月。所以可以看出来,韩国这个端午祭,其实只不过是用“端午”二字命名的一种完完全全韩国版的民族节日,中国人根本不用误会,反而可以相互欣赏的心态去体验一下彼此不同的节日风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