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为什么总是那些教语文的老师?

谁的人生里没有老师?从小到大,除了父母亲人,恐怕接下来就是老师的分量最重了,他们伴随着我们的成长,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给予至关重要的指导和帮助,当我们离开校园多年后,看着自己如今拥有的一切,是否还能忆起曾经的恩师们?

从小到大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为什么总是那些教语文的老师?

董海燕 | 文

小学语文老师奠定了我一生为文的基础

时常想写写我的老师,却不知从哪里下笔。

他们中的许多人,我离校之后便失去了联系,更勿谈去家里看望,甚至没有借用手中的笔,为他们写下只言片语。

可他们在我心里,在某个角落聚集着,我时常默默无语地望着他们,在心底与他们对话。我记忆中的他们,永远是那么地风华正茂。

从小到大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为什么总是那些教语文的老师?

1993年夏,我入了宜阳县中街小学,语文老师叫李鹏。教我的时候,李鹏约莫四十多岁的年纪,爱穿一身蓝西装,不苟言笑,出了名的严厉。

她的普通话很好,至今我还记得她领着我们诵读《我是什么》《小猫种鱼》《小壁虎找尾巴》这些课文的情景。

《我是什么》一课,我惊奇于一滴水的万千变化,小小的心,随着她的诵读,一会儿到云妈妈的怀抱里撒娇,一会儿又随兄弟姐妹汇入奔腾的大海。

听她讲《小猫种鱼》,我的面前就会幻化出自己变成一只小猫,提着红色水桶到田里种鱼的画面。

我甚至记得,她在《小壁虎找尾巴》一课里提出的问题“小壁虎爬呀爬,说明了什么”,她以此来引导我们真心真情地体会小壁虎的感受……

七岁孩童的心思,被这位女教师无限地发散开来。

从小到大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为什么总是那些教语文的老师?

放学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捡垃圾的老奶奶,想起《她是谁》那篇课文上的小华扶起雨中滑倒的老奶奶,便决定送捡垃圾的老奶奶回家。

等我送完老奶奶摸黑回到自己家,发现大门紧锁着,只隐约听到天气预报的背景乐《渔舟唱晚》——距离我放学已经过去了三个小时。

那天,李鹏老师和我的爸妈找我找疯了。

从小到大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为什么总是那些教语文的老师?

我无法表白,也无从说起,只因为她的课文讲得太过精彩,小小的我那么用力地将整个身心融了进去。

在此之后的很多年,我仍然没有机会向她“倾诉衷肠”,但我将用我有限的一生感谢她,铭记她,是她,真正带我跨进了文字的世界,奠定了我一生为文的基础。

在中街小学,我渡过了令人无限怀想的五年。

最后一年,我与我的同学们互赠贺卡,带着不舍与留恋,青山青水青少年,欢庆着香港回归。从那之后,我的文思像小荷尖尖,开始苏醒,萌发。

初中的语文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

在爷爷家依傍着山头的厨房前,小小的我,坐在板凳上,如痴如醉地读着《聊斋志异》,从早起炊烟袅袅升起到晚间月亮爬上树梢。

那一时期,我还读到了《哦,香雪》《大篷车上》《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等作品,彼时,我并不知晓铁凝、方方、梁晓声这些蜚声文坛的作家将对我的文学道路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地摊上花一块钱买下一个笔记本,做成辑录优美语句的摘抄本。这是我的宝贝,我的写作水平也由此在我那些同龄人当中更胜一筹。

从小到大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为什么总是那些教语文的老师?

中招考试前期,我反反复复诵读着里面的句子,为那些人类智慧的结晶而感动,内心深处生发出无限巨大的力量。

一次课间,忽然看到我的爸妈在跟语文老师杨治伟说着什么。杨老师不时地看我两眼,我也看看他。

他们都面露笑容,又似乎在讨论着重要的事情,我知道那肯定是关乎我的话题。但爸妈也好,杨老师也好,都没有再跟我提及他们的谈话内容。

中招考试的日期越来越近,我每天带着课本回家,趁饭没做好的时间温习功课。我心里清楚,这将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为改变命运而奋斗”。

考前串讲的节奏越来越快,其中的一节串讲课上,杨治伟老师饱含深情地为我们朗诵了高尔基的《海燕》。

他没有再细细去讲,但他那高亢激昂的声音在教室久久回荡,振奋着每个人的心,尤其是我——一个名叫海燕的女生。我那时并不能真正明白海燕所代表的精神,但我似乎感觉,他在为我而读。

令人难忘的中考终于过去,我也如愿考入了县一中。

从小到大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为什么总是那些教语文的老师?

那时我才知道,我爸妈原本是准备让我初中毕业后上中专,学个幼师,早些为家里分担,可杨治伟老师不同意。临走,他留给我爸妈一句话:好苗子,太可惜。

联想起中考前晨读的早上,他专门把我叫到教室外面为我加油鼓劲;联想起在班会上,他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高调地表扬我;联想起他跟我爸妈谈话时,时不时地望着我笑笑……

那一幕一幕,过电影般在我眼前闪回,我才惊觉自己被他改变的人生轨迹。

老师让我明白文字职业和为人为文的根本

2003年,因为偏科严重,我高考失利。我是不幸的,但同时又是幸运的。第二年高考改革之后,文理分科,3+X(大综合)退出历史舞台。

复读班的第一次测评,我的成绩猛窜到了前几名。

或许从那时起,我的班主任老师陆成生开始增强了对我的“关注”。他那时三十五六岁,正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经常在课余时间跟我们讲些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我生命中重要的一天就那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从小到大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为什么总是那些教语文的老师?

2004年,我那满腹才情的陆老师站在三尺讲台上,跟我们这些求知若渴的孩子讲着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故事。而他的同学,则在中国南方最知名的媒体中打造出了一片新天地。

陆成生老师不会知道,他就这么无意间拓展了我的视野,我也由此明白,这世间,与文字相关的职业,是那么的丰富多彩。那次班会,在我的心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同年,我顺利考上了陆老师的母校河南师大,成为这所师范院校的第一届新闻系学生。

从小到大对我们影响最大的,为什么总是那些教语文的老师?

事实证明,我做出了人生中无比正确的选择。因为这世间,我再找不到自己如此热爱的事业。我的新闻理想,在法拉奇、丹拉瑟、斯诺、范长江等新闻界大咖的感染下,至真至纯,矢志不渝。

2008年夏,临近毕业,我去跟段勃老师告别。他送给我一句话:人这一生,一旦走上社会,就要学好一个“人”字,“人”学好了,一切也就通了。

将近10年过去,段老师的话我无时无刻不牢记在心。参加工作的十年间,我写下过许许多多的文字,有些成为铅字刊印出来,有些被毙掉再无缘与读者相见,更多的时候,我写给自己,我在文字间攀岩、漂流、徒步……寻寻觅觅着“人情练达即文章”的奥妙。

学好一个“人”字,成为我为人为文的毕生追求。

我知道,我定然无法用文字来穷尽我对自己老师的感恩之情,我也无法尽数那些曾经在我学生生涯中留下印迹的老师,但他们的教导,终将润物无声地引领着我的一生。

豫记,全球河南人的精神食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