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制度越完善,資本才能越雄厚!

秘魯經濟學家德·索托談到過資本的秘密。什麼是資本的秘密?資本的秘密就是,只有用法律保護窮人自由交易的權利,才能激發窮人的活力。你有沒有聯想到中國的城市化還缺了些什麼?

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沒有資本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位秘魯經濟學家的研究。

法律制度越完善,資本才能越雄厚!

赫爾南多·德·索托1941年出生於秘魯的阿雷基帕。他曾經擔任關貿總協定的經濟學家、通用工程公司的執行董事、秘魯中央儲備銀行總裁,還擔任過秘魯前總統阿爾貝託·藤森的首席顧問。

藤森是一位日本裔的秘魯政治家,在1990年當選總統,1995年再度當選,2000年第三次當選。2000年因為一盤錄像帶揭露了藤森的安全顧問向反對黨行賄,被迫辭職,流亡日本。2005年藤森前往智利,被智利警方逮捕,引渡到秘魯,被秘魯特別法庭判處25年監禁。

藤森在任期間推行市場化經濟改革,其主要的顧問就是德·索托。《時代》週刊將德·索托評為20世紀拉丁美洲五位最重要的改革家之一,《財富》雜誌將他評為20世紀90年代最具有號召力的50位世界思想家之一。

德·索托最有名的書是《資本的秘密》。他試圖解釋,為什麼美國、歐洲及日本能夠實現經濟發展和現代化,而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卻停滯不前;為什麼能享受到經濟繁榮的只有少數人,而窮人卻被置身局外。

常見的回答是,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一無所有。德·索托不這麼看。窮人有自己的房產,但大多屬於違章建築。窮人有自己的公司,但大多沒有法人地位。窮人富有企業家才能,但卻得不到金融家和投資者的關注。德·索托帶著他的團隊,走街串巷,去推算窮人所擁有的資產。他們在秘魯、海地、菲律賓和埃及這四個國家做了較詳細的田野調查。

按照德·索托的研究,僅以窮人擁有的最真實、最容易發現的資產即房地產為例,在整個第三世界和轉軌國家,窮人掌握但是並不合法擁有的房地產的總值高達9.3萬億美元。你到城中村轉一轉,很容易發現這些窮人的房產。

21世紀初期的 9.3萬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呢?這幾乎是當時世界上20個最發達國家主要股票市場上全部上市公司的總值,是所有第三世界國家和轉軌國家在20世紀最後10年所接受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額的10倍,是世界銀行在20世紀最後30多年貸款總額的20多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所有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援助總額的90多倍。

德·索托一針見血地指出,窮人之所以窮,不是因為他們沒有財富,而是因為他們沒有資本。什麼叫資本?資本是受到法律保護,能夠用來交易的資產。窮人之所以窮,是因為他們的資產是死的資產,無法流動,當然也就很難創造出新的價值。

我們就拿房產來說吧。城裡人買了房,必要的時候可以再賣。不想賣,可以拿來出租。想要花錢,可以把房子拿到銀行做抵押。但是,要是我在農村有一棟房子呢?我沒有辦法賣給城裡人,也沒有辦法到銀行做抵押。農村人其實都進了城打工,他們在農村的房子只能空著,就是不能物盡其用。資產無法流動便會變成一潭死水。

西方之所以富,是因為完善的產權制度

西方國家能夠富裕起來,關鍵在於它們找到了能夠釋放出資產潛能的完善的產權制度。

法律制度越完善,資本才能越雄厚!

研究產權的學者很多,比如得過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諾斯教授,一直在強調要有明確的產權保護,才能促進經濟增長。德·索托的觀點和諾斯有所不同。諾斯關注的是所有權的保護,德·索托則強調,需要保護的不僅僅是所有權,更重要的是交易權。

如果單是為了保護所有權,黑手黨也可以保護所有權,只有完善的產權制度,才能將出售權、租讓權、抵押權一一區分,將資產中蘊含的價值提煉出來,並使其標準化,確認交易雙方的責任和權利,方便對資產不斷地進行拆分和組合,最大限度地促成交易的形成,讓資產交易超越了家族、親友的狹小圈子,使得陌生人和陌生人之間可以放心地進行資產的交易。

窮人既不愚昧,也不絕望,當政府無法提供給他們一個合法的產權制度時,窮人會自己建立合作和分工的秩序,有自己的規則和慣例。他們通過自發的創新來彌補現實和法律之間的巨大漏洞,並努力改善自己的生活狀況。那些貧民窟看起來雜亂無章,但其實有著內在的活力和秩序。到城市裡面來的大多數是農村中的精英,他們敢於冒險、富於創新。當資源越是稀缺的時候,對資源的利用越是有效率。貧民窟中的企業家精神絲毫不少於硅谷。

遺憾的是,政府對待這些努力的態度卻常常是倨傲而冷漠的。政府看到這些擁擠而破舊的貧民窟,恨不得統統拆而遷之;政府看到這些嘈雜而無序的移民,恨不得明天就遣而返之;政府看到沒有執照的路邊小販,向來不憚以虎狼之役驅而散之。這樣做的結果,是使得法律日益和窮人對立,窮人得不到法律的保護,就會潛入自我保護的地下經濟、非正規部門。隨著經濟中的非正規部門比重越來越大,法律的陽光能夠照耀的地方就越來越少,法律的合法性也會日益受到質疑。

德·索托說,社會底層的人根本不是罪犯,所謂的“不法行為”,或許只是社會底層的“立法”和社會高層的立法之間的牴觸。

民間非正式的規則到底在哪裡?

西方國家也不是一開始就找到了答案。

法律制度越完善,資本才能越雄厚!

當英國出現工業革命的時候,城市管理者對當時湧入城市的農民也是冷眼看待的,當美國出現西進運動的時候,法院一開始想要保護的不是西部的貧窮的拓荒者,而是東部城市裡拿錢買到一紙“所有權”的富人。經過不斷的抗爭和磨合,政府才意識到,產生於官方法律制度之外的社會契約也是法律的一個合法來源,才逐漸找到如何把這些社會契約納入法律範圍的方法。除此之外,別無選擇。

美國第一任總統喬治·華盛頓想要把非法居民從他在弗吉尼亞的農場趕走。他的律師警告他,要是他去打官司,當然能夠勝訴,但接下來,憤怒的農民會把他的穀倉和籬笆燒掉。

美國的霍姆斯大法官曾經說過,“法律的本質不是邏輯,而是經驗。”政府的使命不是持之以恆地和社會底層的“不法行為”鬥爭,天天像救火一樣去彌補“管理上的漏洞”,而是要帶著尊重甚至謙卑,去學習民間的規則和契約。法律制度只有深深植根於民間的各種非正規的協議和規則,才能夠枝繁葉茂,才能有真正的生命力和公信力。我們已經到了必須調整產權制度和法律制度的時候了。

可是,我們怎樣才能知道民間非正式的規則到底在哪裡呢?

德·索托在印度尼西亞的時候,當地的官員就問過他這個問題。德·索托講了一個故事。他在旅程中間去了趟巴厘島度假。島上稻田的田埂犬牙交錯,從表面上,根本看不出每個農民的田產邊界究竟在哪裡。但是,德·索托發現,每當他穿過一個農民的農場,走進另一個農民的農場的時候,就會聽到那一家人的狗衝他叫。狗不知道什麼是官方的法律,但是它們很清楚,自己的主人控制著哪一塊田產。

法律不知道,狗知道。

印度尼西亞的一位部長恍然大悟:“啊,你說的是‘人民的法律’!”

1.不是所有的資產都能變成資本。資本是受到法律保護,能夠自由交易的資產。法律的任務不僅僅是保護所有權,更重要的是要保護交易權。

2.窮人不是貧窮的根源,他們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只要尊重窮人的權利,他們自己會找到解決方案。按照我的理解,這才是真正發揚了“群眾路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