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天馬行空的文章,可能與保險、資本、歷史有點關係

一篇天馬行空的文章,可能與保險、資本、歷史有點關係

寫在前面的話:

今天閉門,本來想寫關於農業保險巨災風險的,難度頗大,放在以後再寫吧。後來決定寫保險資產負債管理,題目比較大,難度也不小,找了好幾個大家的論文,聽了幾十首老歌,來了一點靈感和思考,先寫下來,觀點不一定對,以後再慢慢修正和縱深。

可能是執業習慣,也可能是年紀使然,發現越來越不敢寫,越來越不敢說,不一定是好事。人畢竟是思想動物,需要思想交流,雖不敢跟歷史大家比,但人生一世,需要思考,也要記錄,所謂留痕。有價值的思考,傳播給更多的人,這是本人的終極價值觀,也是寫作的動力。

此外,這是一篇發散文,所謂發散文,就是主線不一定強,邏輯不一定清晰,想到哪兒寫到哪兒,有時剎不住,有時跑不起。

言歸正傳

保險和銀行、證券、信託,是傳統金融的四駕車。相比其他三駕車,保險的金融屬性相對應該是弱一些的,這與保險的緣起有關。傳統保險,承載著風險轉移的風險管理功能,具有明顯的相互救助性質,所謂“一人為眾人、眾人為一人”。大家都知道,經濟學裡有個很重要的概念,資金的時間價值。隨著保險慢慢長大,保險公司資金積聚;隨著社會財富指數級增加,通貨膨脹是總趨勢。因此,如果實現鉅額保險資金保值、增值,就很重要了。於是,保險公司的金融屬性也逐漸加強。

資產負債管理是保險公司穩健持續經營的基礎。資產負債管理,始於銀行業。銀行的資產負債規模最大,資產負債管理重要性不言自明。隨著保險業的資產規模增加,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管理重要性愈發突出。保險業跟銀行業還不同,銀行業的資產負債想對更容易確定,而保險的負債,最多的是合同責任準備金,不確定性增加,那更得做好資金運用與負債管理的平衡。

滄海一粟,前因後果,總有註定,趨勢不可擋。

20世紀70年代後,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和兩次石油危機的爆發,引發了成本推動型惡性通貨膨脹和利率高位波動,在通脹持續高企的強烈預期下,短期收益率甚至超過長期收益率。保險,也是順勢而為。客戶摒棄終身壽險,轉向價格便宜、期限短的定期壽險,退保增加,保險公司承壓,不得不低價變現長期資產,傳統壽險出現危機。

往往,每次危機後都埋下創新的種子,野蠻生長的同時潛伏著下次危機,資本市場也是如此。這次危機,帶來了金融的創新,於保險而言,促進了保險業投資性產品的創新,如英國的投連險、美國的變額年金和萬能險。

在中國,投連險、萬能險這類投資型險種,也不是近幾年才有的,儘管頭幾年它展現了前所未有的爆發力。萬事萬物皆有因果,因果的背後是社會歷史大環境。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後,當時政府的刺激政策、互聯網金融的崛起、以及理財熱。“資本”,沒有辦法評價它的善與惡,器物無好壞,看用之者,過者為災。

可是,投連險、萬能險這種投資型保險,一來弱化了保險的保障本源,二來期限錯配、高風險投資下的成本收益不匹配,在現金流不充裕的情況下,風險一旦引燃,後果不堪設想。

市場絕不是中庸的,總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

現代保險,畢竟越來越強化的金融屬性,以及,在其他三駕馬車前,保險怎甘落寞。加上,市場社會有個鐵律,又快又好,快就是規模,好就是強大,欲強先大。在此背景下,投連險和萬能險,一來順了當時之勢,二來迎合了消費者的胃口,三來壯大了自己。

然而,資本之下,中庸是不現實的。市場規律也告訴我們,市場絕不是中庸的,總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資本尤如此,總是在有意無意間積累堰塞湖。

資本鋒芒,漸漸地,保險的資本屬性已遠遠偏離它的保障本源,資產驅動負債下,自我輸血、瘋狂舉牌、野蠻人……

隨後,股市下垂了,P2P暴雷了,房價飛天了,金融風險很大了,國家必須得出面了,強金融監管時代開啟。如今,除了內憂,又添外患。

不得不說,這五年來,保險業的體量站上了一個新的臺階,資產規模也大幅提升。前面說過,欲強先大,這是生存法則。世上本無純粹事,也就無法有純粹的評價。

昨天的今天,與明天的今天

以風險為導向的“償二代”,目的是在最低資本和保險公司各類風險之間建立關聯。“償二代”的基本邏輯是,通過資本約束風險,通過資本要求和市場約束對資產配置提出要求。通過對權益類資產設置較高的風險因子,引導行業中長期資產配置以固定收益資產為主、權益投資為輔。然,資產負債管理涉及資產和負債的兩端,要求雙方協調聯動,在制度、模型、管理工具缺乏的情況下,提升資產負債管理能力需要較長的過程。

“保險姓保”、迴歸保險本源的監管邏輯下,原保監會又於今年3月份發佈《資產負債管理監管規則》,它更側重管住後端,既定量評估,也定性評估,定量評估要求保險資產配置關注期限結構匹配、成本收益匹配和現金流匹配。定性評估要求從組織架構、工作流程、模型工具、量化指標等方面提出監管要求。

此時,不禁地想,在銀監會和保監會合並前,金融監管部門和金融行業究竟是一種怎麼樣的關係,分業監管、混業經營的現狀,這個關係更值得尋味,其中體會,也許監管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