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陽曲縣位於山西省中部,也是個文物古蹟大縣,最著名的就是遷建於縣城中的國保不二寺。那一日我來到太原汽車東站,本欲坐車去壽陽縣,可要兩小時後才有車,於是當機立斷,改去陽曲縣。一路迷迷糊糊處於昏睡狀態,忽然一睜眼,路邊一片古建築群躍入眼簾,正是不二寺。

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都傳說不二寺的門難進,殿難開,我也許是撞上了好運氣,恰逢有領導前來參觀,所以也就跟著進去看了看,明代的壁畫和彩塑的確不凡,但金代遺構的殿堂更為珍貴。

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陽曲縣的大王廟現在僅存一座面闊三間的歇山頂正殿,雄踞於村西北的高地之上,是明朝成化三年(1467)遺物,巨大的直欞窗古風撲面。據說原有的諸多附屬建築在文革中被拆毀,正殿因為被改造成倉庫而得以倖免。所謂大王廟是祭祀春秋時期趙氏孤兒故事中趙武的廟宇,主廟位於盂縣藏山之中的藏山祠,而在盂縣城鄉以及周邊的陽曲縣、壽陽縣多有叫做大王廟的行祠分部。在清風習習的上午,身披暖洋洋的日光畫得這座古廟,身心放鬆而愜意。

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在野外寫生,為了趕時間,繼續啃乾糧喝涼水

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陽曲縣三學寺是一座獨處於空曠大院盡頭的孤獨的殿宇,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懸山頂,僅存一通模糊不清的清代殘碑,難以找到更多的歷史信息,但看簷下碩大的斗栱,有明代氣質。當地老鄉說這廟原來都快塌了,是本地人集資修補了一下才保住的,於是就有了左側窗前另兩通捐款碑。雖說外觀粉刷的很嚴重,但內部的壁畫竟然得以保全,還是很讓人意外。所謂三學指的就是“戒、定、慧”了。

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平定縣馬齒巖寺位於太行山區深處,地處偏遠,聽聞這裡要大修了,趕緊長途奔襲而來。在陣雨中趕到這裡,修繕工程已經展開了,幸好正殿尚未被落架,我得以僥倖畫下其舊貌。這是一座金代的歇山頂建築,修築在高高的條石臺基上,有一股青秀俊逸的氣質。最具特色的是殿前的兩株古松,自然地向殿堂方向傾斜過來,好像要靠在屋頂上休息一般。聽老鄉說原來後面還有更大的殿宇,可惜被拆毀了,就是現在敬老院的位置。

壽陽縣文昌閣位於老城東關附近,旁邊就是前些年復建的仿古建築朝陽閣,那是一處極其高大粗劣的地標性鋼筋混凝土建築,以至於我打聽文昌閣時候,當地人竟然不知道。當我發現這座工整的兩層歇山頂樓閣靜謐地隱於朝陽閣廣場西北角時候,頓時有種如釋重負的感覺,能被保留下來就好。而樓下收藏的清代修繕碑刻更是分外珍貴,其中就鐫刻有壽陽縣三代帝師祁寯藻的名字。

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我在寫生過程中,還被幾個住在附近的小學生熱心圍觀,成為了好朋友

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驅車送上一程對於我則顯得格外寶貴,在壽陽的黃土山區尋古,我曾揹著沉重的揹包每天徒步近20裡,消耗了大量的體力和時間,所以這對我無疑是雪中送炭。

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這是壽陽縣鄉村中的一座大王廟,雖然殘破,但格局還算完整,是結構嚴謹精緻的明代殿堂。明間兩根石柱上還浮雕有盤龍圖案,這樣的石柱在晉南地區見得較多,晉中則很稀有。看護廟宇的大爺大媽說,現在盜竊的特別厲害,殿頂上的琉璃獸頭和前簷上所有的瓦當、滴水全部被偷走了。屋頂也漏雨嚴重,兩旁的配殿都塌了,希望國家早日修繕挽救一下。

尋訪山西古建—陽曲、平定、壽陽覓古風

這是一座晚晴和民國時期的聖教廟,我想來想去,中國的聖人自成教派並建廟祭祀的無非是儒教的孔子,因此這實際上應該是一座孔廟。此廟孤獨地被遺棄在村西頭的田野裡,規模不小,正殿配殿也一應俱全,但大多坍塌傾頹,殘損不堪,多通石碑隨處遺棄,蔥鬱的野草從石碑斷折的縫隙中瘋長出來,昭示著廟宇最終的歸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