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四平八穩的塞爾維亞,看世界盃非豪門球隊的自處之道

馬蒂奇是我本人描述最多的球員,也是給好評最多的。對他的評價就四個字:四平八穩!加盟曼聯也就一個賽季,整個賽季輸出穩定,狀態雖然時有起伏,但是相比狀態好的時候,差距十分不明顯,甚至都沒受過傷。我個人非常欣賞他的攻防平衡、選擇合理、心態穩定。

從四平八穩的塞爾維亞,看世界盃非豪門球隊的自處之道

作為塞爾維亞頭牌,尤其作為我紅魔如今中場大將,他的比賽我一定會多看一眼。比賽也確實沒有令我失望。對陣哥斯達黎加一役,塞爾維亞四平八穩的發揮,和馬蒂奇在我心中一直以來的印象無縫對接,後防方面沒有給對手太多的機會,進攻中雖然投入兵力相對不多且時有失誤,也沒有強隊的行雲流水和摧枯拉朽,貴在可以利用球員實力方面的差距,在比賽後半段一點一點加碼,並能合理根據形勢加快進攻節奏,給對手製造了多次威脅,並最終拿下了比賽。全場表現穩字當先,實力取勝,可圈可點。

馬蒂奇和薩維奇的中場組合堪稱亮點,尤其是薩維奇,在進攻端的持球推進,給對手製造了不小的威脅:當薩維奇持球推進,可以和米特洛維奇形成縱向的連接,進攻簡單直接富有效率。鑑於我本人的喜好,塞爾維亞的風格比較對我的胃口。哥斯達黎加這邊,面對馬蒂奇和後防眾將的老成持重,進攻中沒有太多的辦法,最大的原因還是因為實力方面的差距。然而在防守中,尤其是中場中路,哥斯達黎加沒有能夠很好的限制薩維奇的推進,進入下半場出現中路門戶大開的場面,說明他們在防守方面的功課還是做的不充分。

從四平八穩的塞爾維亞,看世界盃非豪門球隊的自處之道

從比賽中基本可以看出,塞爾維亞的實力比對手強大,但相比強隊在進攻中沒辦法拿出驚豔的表現,可以大概定位為中游球隊。我斗膽在這裡對參加世界盃的球隊分門別類一番,基於世界盃彙集世界球星和整體戰術磨合不充分的2個特性,認為強隊有3種。

第一,有球戰術磨合充分並且陣中擁有一干頂級球星,以德國和西班牙為代表。所謂有球戰術,我的意思是說進攻方面和中場控制方面的戰術。不同於無球戰術,有球戰術光跑到位不夠,還要同時足球能夠在正確的時間出現在正確的位置。很明顯的,進攻的戰術最不容易形成整體戰鬥力。這是強隊的高級階段。就是因為這兩個隊伍在長期穩定的戰術環境中磨合出了進攻的整體性。

第二,擁有豪華鋒線陣容的球隊,以阿根廷為代表。阿根廷鋒線有頂級攻擊手5名,梅西、阿奎羅、伊瓜因、迪馬利亞、迪巴拉,可以從容的組成多種三叉戟組合,根據對手防線特點,有極大的變量和調整空間。上一場比賽沒打好,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發揮出這支球隊的特點,恩裡克在後哈維時期的戰術模板,我認為是最符合阿根廷特點的戰術:簡單通過中場,以梅西為軸,組合鋒線三叉戟。當中場推進受阻,要麼兩個邊路拉開寬度走邊路推進,要麼梅西適當回撤接應即可,或者選擇除梅西以外的其他鋒線球員,比如迪巴拉,在尤文時期也做過回撤接應的工作,甚至可以保證梅西始終處於前場。

第三,各個位置皆有頂級球星的球隊,以法國、比利時、巴西為代表。這三支球隊三線位置均由2到3名頂級球星,牌面實力強到可怕。這樣的隊伍三線結合會存在一定的難度。因為這種球隊無法組成像阿根廷那樣的鋒線三叉戟,進攻時還是需要依靠中後場對前場進攻的支援,相比之下他們比以上兩種強隊更為均衡,但是也最不容易形成整體戰鬥力。比如法國那場,沒有博格巴後上對進攻的支援,單靠格列茲曼力量畢竟單薄,也正是因為博格巴後上得分,得以全取三分。

從四平八穩的塞爾維亞,看世界盃非豪門球隊的自處之道

中游球隊大概分為兩類。第一,陣中球員皆為名氣不大但具有實力的球員,這些球員或在豪門的非核心位置,或在非豪門的核心位置擔任主力,或者曾經擔任主力。比如塞爾維亞、英格蘭。第二、陣容球員名氣和實力皆不突出,但擁有一名超級巨星,最具代表性的當然就是葡萄牙,克羅地亞也算這樣一支球隊。剩下的就是其他無法分類的。這個分類其實只是牌面和理論上的,變量沒有辦法計算在其中。不管是世界盃還是其他賽事,弱勝強雖是小概率但也時有發生。塞爾維亞是一個比較好判定的中游球隊,但葡萄牙就是一個比較難判定的強隊。因為從牌面上看,葡萄牙真的難稱強隊,但他們2年前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並且上一場面對強隊西班牙打出了現象級的表現。如果我們僅從牌面上看,將葡萄牙劃為中游球隊,那他和塞爾維亞所選擇的打法,就是今天我想要標榜的自處之道。

國際或者洲際的國家隊賽事不同於其他賽事。最大的特點就是在這個舞臺上征戰的球隊,球員一年見不了幾次面,比賽、合練機會都很有限,磨合肯定是不充分的。所以歷來在這個舞臺上想要看到夢三巴薩那種行雲流水,絕對是不可能的。2010年的西班牙,整套陣容大部分都源自巴薩,有條件打出成熟的團隊足球。14年的德國也是能打出成熟團隊足球的案例,只是成因比較複雜。再往前數應該還有早期的意大利等。但是,相比較豪門俱樂部的磨合程度,還是沒法比的。基於這種環境,強隊就不一定能統治比賽,弱隊就不一定沒有機會。

弱隊的機會在哪?我認為就在於對無球戰術的充分運用。無球戰術是個比較好聽的說法,其實說白了就是防守。有球戰術的磨合非常困難,無球戰術的磨合相對簡單很多。弱隊並沒有實力十分突出的球星個體,所以他們可以選擇整體作戰。如何在磨合有限的情況下,最大程度的將隊員捏合成一個整體,個人認為答案是基於防守戰略之下強調球員的戰術紀律性。說的有些繞,簡單點就是說戰術選擇以防守為主,球員選擇以紀律型球員為主。

從四平八穩的塞爾維亞,看世界盃非豪門球隊的自處之道

防守戰術靠的是對跑位和對空間的佔據。只要球員能夠跑到位,分工明確,就有可能以最快的速度形成整體戰鬥力。防守戰術以跑位為主,對球員個體實力的要求沒有有球戰術那麼苛刻。所以非強隊如果想要追求更好的成績,通過對相對容易的無球戰術的磨合,可以快速形成整體戰鬥力。為什麼世界盃很少有黑馬能夠最終問鼎的,就在於雖然非強隊即使能夠形成整體戰鬥力,但在進攻中的有球戰術磨合,是沒有辦法完成的,除非,是無球戰術磨合很充分基礎上,前場有超級前鋒,個人認為這也就是葡萄牙能夠被穆里尼奧看好進入決賽的原因之一。

說個題外話。葡萄牙這兩年的表現,讓人驚喜又意外。回憶當年黃金一代,那支葡萄牙是真正的強隊,也一度接近歐洲盃王座,最後惜敗給希臘。現在這支葡萄牙,整體實力遠不及當初,卻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絕對跟選擇的戰術策略有關。我甚至在懷疑,身為葡萄牙人的穆里尼奧,是否有參與過目前球隊的戰術構建,也懷疑過瓜迪奧拉是否曾經參與過西班牙的戰術構建,或者說他們二位給過本國國家隊教練組建議。如果我是葡萄牙足協,我肯定會聯繫穆里尼奧。因為目前葡萄牙的戰術真的很對頭。我實在忍不住開個這樣的玩笑。

足球比賽並非勝負平這樣的簡單關係。每一項重大賽事都有賽程,誰能在這項賽事中走的更遠,誰的成績就更好。所以,即使拖,也要拖進加時、點球。就好比周星馳的電影《賭聖》,明知實力不行,就逼迫對手跟自己拼運氣,所以梭哈從開始到結束。因為拖到最後,大家拼運氣,是對弱者是有利的。在這期間,強隊會盡力避免比賽拖到最後拼點球,就是拼運氣,所以會壓上進攻,身後的空間大了,會不時給弱隊以機會。世界盃比賽,小組賽階段,弱隊一定要穩,拿到該拿到的分數,耐心等待,抓到一兩次機會,進入淘汰賽。淘汰賽階段,對抗強隊,更要紮緊籬笆,抓住機會並能守到最後自然更好,如若不能,大不了進入點球拼運氣,所以比賽越到最後,對弱者越有利。

從四平八穩的塞爾維亞,看世界盃非豪門球隊的自處之道

另外就是打法上千萬不可以盲目跟風,學習目前主流的、複雜的傳控足球,傳控足球需要的條件太苛刻,首先磨合時間要充分,其次各條線戰鬥力要充足,人員配備要強大。試問國家隊怎麼可能滿足上述條件。即便是強隊,我認為選擇傳控足球的風險也相當大。強隊也許在陣容條件上滿足傳控足球的苛刻要求,但是磨合時間上也是巨大的障礙。不僅是弱隊,我認為包括強隊在內,都應選擇易於掌握的戰術方式,便於球員理解執行,才能在有限的空間裡最大程度的形成整體戰鬥力。

以前上學想考研來著,去問老師,像我這種條件不是太好的學生,能不能考研。老師說可以,只要你堅持到最後,一定能夠考上,以我多年的經驗來看,所有考研成功的,都是堅持到最後的,與起點和條件無關。雖然我後來沒有考研,但這句話我至今記得。後來看三國演義,劉備的成功哲學,就是貴在堅持,堅持到最後,自己就是贏家。劉備起點之低,在三國裡面可以稱霸,然而在鼎足之勢將成,人已進入暮年的最後時刻,終於成功了。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資源有限,想要在人生中走出自己的成功之路,一定要合理分配資源,讓自己儘可能的走的更遠,直到最後,往往能夠迎來不差的結果。

這就是我欣賞塞爾維亞和馬蒂奇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