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類小鸚單基因品系及遺傳方式

在前面已比較詳細的敘述了面類小鸚的含原始種的這十八種單基因品系(綠桃可稱為品種),本文將再行闡述這18種單基因品系,各自的特點及遺傳方式。不過在表述各類型的遺傳名稱之前,另外再搞清楚一點,即生物的表現性狀是不能直接遺傳給後代的,表現性狀是由基因控制,所以,只有通過基因的遺傳,後代才會有各自的表現性狀。另外,後代表現出的性狀要視親本類型而定。這是基因與遺傳學的重點。

以下為作者自已製作的表格圖片,以下將予以說明。

面類小鸚單基因品系及遺傳方式

上表中除第17、18兩種單基因品系,國內較為少見外,其它品系的鳥只國內已均有愛好者飼養。瞭解這些品系的名稱和遺傳方式後,再來解釋一下遺傳方式以及各品系遺傳方式的特點、區別及關聯。


顯性遺傳:

顯性遺傳是指受顯性基因的控制,在來自父母各一方的一對染色體上,兩個同型顯性基因成對存在,或與其它基因成等位基因存在時,會顯現出來的遺傳方式,稱為顯性遺傳。顯性遺傳方式可分為不完全顯性遺傳、共顯性遺傳與鑲嵌顯性遺傳。

隱性遺傳:

表現為在遺傳過程中,某個基因的性狀並不表現出來,而有可能“隱藏”於基因內,除非來自父母雙方的基因都給子代遺傳了此基因的情況下,才會在子代身上使此隱性基因得到表現。隱性遺傳又分為伴性遺傳和非伴性遺傳。

伴性/隱性遺傳:

伴性遺傳是指在遺傳過程中的子代部分性狀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控制,這種由性染色體上的基因所控制性狀的遺傳方式稱為伴性遺傳,又稱性連遺傳。伴性遺傳與從性遺傳、限性遺傳,都屬於性相關遺傳(sex-related ingeritance)。

面類小鸚單基因品系及遺傳方式

不完全顯性遺傳:

又稱為半顯性遺傳,是指由一對等位基因互相作用後,後代會出現不完全顯性表現,並出現性狀分離的遺傳方式。說簡單點,就是與不同基因搭配,後代會出現介於兩者之間的,中間性狀的遺傳方式。

共顯性遺傳:

也稱為等顯性遺傳,是指一對等位基因的兩個染色體各自攜帶的表現性狀,在其後代個體中都能夠共同得以表現出來的遺傳方式。

多因子遺傳:

遺傳學上通常將一對等位基因控制的性狀稱為質量性狀,而將位於不同染色體上多對微效基因控制的遺傳性狀稱為數量性狀,數量性狀基因的遺傳則稱為多基因遺傳,也稱多因子遺傳。


關聯品系的遺傳方式及特點

一;上表中深色系和紫羅蘭系及淺色頭系三種,都屬於顯性遺傳方式中的半顯性(不完全顯性)遺傳類型,這類基因的特點,是與同類型品系或相同遺傳類型的鳥配對後,後代的羽色會進行中和,產生界於親本兩者之間的中間類型羽色,後代羽色表現,我稱之為融合性的表現性狀。

面類小鸚單基因品系及遺傳方式

三;黃化和澳洲肉桂這兩個品系,也非常特殊。澳桂的表現性狀與美桂有相似之處,但抑制黑色素的基因作用方式卻與黃化類似,在等位基因上,兩者可以同存,在後代表現上,兩者可以共顯。兩個品系雖然都屬於隱性遺傳方式中的伴性(性聯)遺傳類型,但這兩個品系親代配種後,後代卻具有共顯性基因的遺傳表現性狀。

四;至於顯性與隱性遺傳,遺傳方式已解釋的很清楚了,在這兒就不再加以贅述了。而關於長羽種這一品系,嚴格意義上來說,其遺傳方式是多因子遺傳,這種遺傳也稱為多基因遺傳,這是因為這個品系的遺傳,在不同染色體上有兩對以上甚至多對基因,來控制基因的表現性狀,但這僅僅是指遺傳而已。基因及表現性狀上來說,這一品系本人還是將其列為單基因品系。因為國內這一品系不普遍,本人在這兒就不再詳述此遺傳方式了。

五:經常有鳥友問我,顯性派特基因是否能攜帶,在這兒再贅述一下,顯派基因分單、雙基因,在後代的性狀表現類型上,會有派特、非派和無趴派三種。其中,無趴派是指自身派特性狀表現不明顯,但在趾、趾甲、腿根羽等位置會有區別於非派特的性狀表現,後代也會有一定的概率出到派特,但相對來說,這些後代趴度不會很高。

面類小鸚單基因品系及遺傳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