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斗门老街(散文)

绍兴斗门老街(散文)

绍兴斗门老街(散文)

王金洲

战国至秦汉的袍谷古文化遗址就在绍兴斗门。然而,斗门颇具特色并名噪一时的还是那条古色古香的老街。走进老街,恍然以为历史回溯到上一个世纪,无论是小桥流水,还是民居路面,都依旧保留着水乡老街既往的环境风貌。只有街上行人的衣着、叫卖声,才把人从远古拉回到现实 。

斗门老街全长三华里,幽深狭长,由东街、西街、南街、米行街和月弯街等五条街道构成 。老街的布局,前门临街,后门枕水或环山,街路用青石板错缝铺就,面宽仅二至三米之间——各自坐在门槛上,可以隔街递烟点火。人行其间,有一种缅古思昔的肃然之情。街房多系砖木结构,老街以楼为主,上宿下店或前店后房,格局基本一致。街面均用板门、板壁 ,早年间这里鳞次栉比的店铺,素有“两爿油车、七支盐舍、八爿当”之说。两边的屋檐相对称,把本来就不显宽绰的街面挤成一条窄缝。抬头仰望,蓝天一线,反倒衬出老街浑厚苍实的质地。

斗门老街的形成,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历史记载,唐贞元初浙东观察使皇甫政,在该镇的金鸡、玉蟾两山间河道出海口,把原本二孔闸改成八孔,以此调节鉴湖和平原河流,起着抗咸排涝、蓄淡灌溉的作用。我们在湖畔寻寻觅觅,这里烟波浩渺,河沿芳草芊芊,还有沿山阶梯式而筑的房子,实在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水中裸露的岩石,据说是当年改建玉山闸时而留下的。玉山闸的改建,使这块原本就丰腴的土地更加肥沃。移民纷至沓来,相对优厚的自然条件带来物质和精神的满足,逐渐形成了斗门老街。自此,老街与玉山闸相依相存。

斗门老街没有市井的喧嚣,这是一幅超逸尘外、生息繁衍的历史长卷。至今,居民仍保留着淳朴的民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都在一条街上出入,各自都非常熟悉。水瓢声、锅勺声,播放着绍剧的收音机开到了最大的限度。一闻到饭菜的香味,一听到绍剧的唱腔,每一个进街的人就感到“家”的温暖了。老街人崇尚古风,老者在拙朴的茶馆里一坐就是半天,穿对襟衣裳的老太太,穿行于老街,一步一顿,遗风延续不断。

其实,老街古时就有“月弯残雪”、“官渡人声”等十大景观。只可惜,现今的人无缘一饱眼福了,它们早已随着历史的变迁湮没无闻。就连古时候热闹非凡的城隍庙,如今遗迹虽在,也已关闭了三十多年——庙内堆着废旧杂物。只有踏成凹陷的石阶,可以证明它的年轮和沧桑。时至今日,剩下唯一可看的是斗门镇古朴典雅的老街。

如今,带有文化韵味的古旧民宅愈来愈少了。当然,斗门老街也不是世外桃源,现代生活气息还是渗入其间。原以为仰慕已久的斗门老街已名存实亡,到老街一看大为惊讶,想不到这古旧民宅还住了那么多人。是眷恋怀旧?还是生活的窘迫?恐怕两者兼而有之。老街依旧,足让我们欣慰,只是有的石板路已被水泥板所取代,新建的楼房突兀地耸立在老式民居之间,显得那么不协调。出生在老街的:明代著名学者俞子良、清早期诗人黄逵、近代书法家吴庆莪等人的古旧名宅早已荡然无存。看来,要保留一点古朴的情趣,哪怕仅仅是一条老街,也是何等的艰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