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当的发泄,总比杀人好吧!

朋友给我看了一条最近新闻,差点没把我笑死,大概讲的是日本有一个中年男子,叫三浦重太,今年40岁,因为小学时被人欺负,所以怀恨在心。

他想: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于是他从去年八月到今年的十月,总共向四人寄出总数达500封匿名的信。这些信件中夹入了腐烂茶叶渣、吃完的食物包装袋以及女性内衣裤等,并写上“亲吻”、“舔舔”等莫名其妙的字句。

这些“垃圾信”让收信人烦恼不已,其中一名在大学担任讲师的受害者收到70多封信,部分信件更是发出恶臭,都能想象他满怀期待的打开信封时的表情。实在不知道这位曾经对他做了什么。

不堪其扰之下,受害者们选择了报案。警方调查后发现,这四人的共同点是毕业于同一所小学,于是顺藤摸瓜于上周三将疑犯三浦重太逮捕归案。三浦到案后承认,小学时曾遭到这4名同学的长期欺凌,令他总是只能一个人吃午餐,形成孤僻性格,所以很早就下决心有朝一日对他们展开报复,并强调要“让他们知道我的痛恨。”

警察听完整个故事,非常感动于他的坚持,然后逮捕了他。

这个新闻一开始我以为是个段子,本以为笑笑就能过去,不过仔细一想,他做到真的很好,因为他至少没杀人。

适当的发泄,总比杀人好吧!

每个人活在世上都有或大或小的压力,有些压力释放了,第二天人就好了好多;有些压力没释放,积压多年,然后变本加厉的转移,就这么慢慢的变成了病态的报复。

这些年,我们从马加爵,到铺天盖地的网络暴力,无一不在表明这样的观点:压力需要理性发泄,痛恨需要及时化解。

我一直认为生活是个守恒的状态,过度委屈,就会换来过度仇恨;过度拘束,就会换来过度放肆。

就比如日本人,白天彬彬有礼,见面分别不停的鞠躬,晚上喝多酒在路边唱歌尿尿。生活就是这样,如果找不到平衡,生活就会失控;如果生活没有出口,行为就会出格。

适当的发泄,总比杀人好吧!

我的一个朋友在创业公司当老板,他在办公地点安排了一个房间称之为“隐秘健身房”,所谓隐秘健身房,就是里面放满了可以让人打的沙袋,沙袋上贴着几个老板和领导的头像。

我问他这是为什么?

他说,这是给员工释放用的,如果老板哪句话说重了,或者遭到员工反感了,员工表面上不会说话,但心里肯定有意见,这种意见不能积累,因为积累了,一定会对公司上下有更大影响,所以他们进去一顿打,打完能缓解很多。

这种留白方式,让他们公司的人员流动率少了很多。

可是,你不会总遇到这么有趣的公司,生活的留白,往往不是公司给的,是自己给的。

适当的发泄,总比杀人好吧!

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年轻时学会在生活中找到释放压力的出口,只有有了出口,才能更好的调节生活和压力的矛盾。

要不然自己跟过不去,自己跟别人也过不去。

适当的发泄,总比杀人好吧!

接下来上干货,分享五个减缓压力的方法,亲测有效:

适当的发泄,总比杀人好吧!

五月天有一首歌叫《伤心的人别听慢歌》,说的特别对,都已经很难过的,就别听慢歌了,越听越压抑,越听越想哭,这样听下去,还不得变本加厉的难过,还不觉得全世界都欠了你的。

音乐,真是上帝给人类最好的礼物之一。

适当的发泄,总比杀人好吧!

有人说,这不是“阿Q精神”嘛?阿Q正传里的“精神胜利法”在生活中其实有很多作用,有时候人在极度难受的时候,在一无所有的时期,多暗示自己明天会更好,第二天会真的更好。听过“吸引力法则”嘛,越想要,越吸引。及时没得到,也要暗示自己:困难都会过去,明天总能见到曙光。

适当的发泄,总比杀人好吧!

运动是治愈压力最好的良药,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指出:人经过1小时的运动后,体内会产生大麻素,类似于吸食大麻对人体的影响,但是运动产生的大麻素不会损害身体健康,反而可以降低人的压力,减轻运动产生的疼痛,增加愉快的感觉,运动有助于释放压力。

跑起来,世界是动的,总能让人看到更立体的世界。

适当的发泄,总比杀人好吧!

虽然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但默默流泪的男人更帅,至于女人,想哭就哭咯。

美国生物化学家费雷认为,人在悲伤时不哭有害健康,属于是慢性影响。他的调查发现,长期不哭的人,患病率比哭的人高一倍。为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哭是有益健康的。情感变化引起的哭是机体自然反应的过程,不必克制。

尤其是心情抑郁时,就放声哭呗。

适当的发泄,总比杀人好吧!

这些年给我生活最大的留白想必就是读书了。每天雷打不动的一到两个小时阅读,才让我感觉到人是活着的,哪怕今天过的就是piece of shit.阅读是一种内心和内心的对话,当你走进书里的世界,才发现,世界很大,人很小,困难不算什么。

没有到不了的明天,大不了,就陪这世界一起熬到天亮。

适当的发泄,总比杀人好吧!

愿我们都能在生命里,留下出口,不极端,不奢求,不自怨自艾,不自暴自弃。

然后,变成更好的自己。

也在评论里说说自己解决压力的方法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