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

大雪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21個節氣,通常在每年的12月7日或8日,是干支歷亥月的結束以及子月的起始。這一時節,北方地區會受冷空氣影響,常出現較大的降雪,引起地面積雪,黃河流域一帶也漸有積雪。大雪的意思是天氣更冷,降雪的可能性比小雪時更大了,並不意味著降雪量一定很大。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大雪,十一月節。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鶡鴠不鳴。《禽經》曰:鶡,毅鳥也。似雉而大,有毛角,鬬死方休,古人取為勇士,冠名可知矣,《漢書音義》亦然。《埤雅》雲:黃黑色,故名為鶡。據此,本陽鳥,感六陰之極不鳴矣。若郭璞《方言》:似雞,冬無毛,晝夜鳴,即寒號蟲。陳澔與方氏亦曰求旦之鳥,皆非也。夜既鳴,何為不鳴耶?《丹鉛餘錄》作雁,亦恐不然。《淮南子》作鳱鴠,《詩》注作渴旦。虎始交。虎,猛獸。故《本草》曰能避惡魅,今感微陽氣,益甚也,故相與而交。荔挺出。荔,《本草》謂之蠡,實即馬薤也。鄭康成、蔡邕、高誘皆雲馬薤,況《說文》雲:荔似蒲而小,根可為刷,與《本草》同。但陳澔注為香草,附和者即以為零陵香,殊不知零陵香自生於三月也。”意思是說此時因天氣寒冷,寒號鳥也不再鳴叫了;此時是陰氣最盛時期,所謂盛極而衰,陽氣已有所萌動,老虎開始有求偶行為;“荔挺”為蘭草的一種,感到陽氣的萌動而抽出新芽。

二十四節氣 | 大雪

二十四節氣 | 大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卷》(元)吳澄撰 清道光十一年六安晁氏木活字學海類編本(選自《漢籍數字圖書館》)

二十四節氣 | 大雪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一卷》(元)吳澄著學海類編 清曹溶輯陶越增訂六安晁氏排印本(選自《漢籍數字圖書館》)

大雪的習俗

醃肉

南京人有句俗語,叫做“小雪醃菜,大雪醃肉”。大雪節氣一到,家家戶戶忙著醃製“鹹貨”。醃肉的一般做法是將大鹽加八角、桂皮、花椒、白糖等入鍋炒熟,待炒過的花椒鹽涼透後,塗抹在魚、肉和光禽內外,反覆揉搓,直到肉色由鮮轉暗,表面有液體滲出時,再把肉連剩下的鹽放進缸內,用石頭壓住,放在陰涼背光的地方,半月後取出,將醃出的滷汁入鍋加水燒開,撇去浮沫,放入晾乾的禽畜肉,一層層碼在缸內,倒入鹽滷,再壓上大石頭,十日後取出,掛在朝陽的屋簷下晾曬乾,以迎接新年。

二十四節氣 | 大雪

醃肉

觀賞封河

“小雪封地,大雪封河”,北方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的自然景觀,南方也有“雪花飛舞,漫天銀色”的迷人圖畫。到了大雪節氣,河裡的冰都凍住了,人們可以盡情地滑冰嬉戲。

二十四節氣 | 大雪

大雪封河

進補

大雪是“進補”的好時節,素有“冬天進補,開春打虎”的說法。冬令進補能提高人體的免疫功能,促進新陳代謝,使畏寒的現象得到改善。冬令進補還能調節體內的物質代謝,使營養物質轉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貯存於體內,有助於體內陽氣的升發,俗話說“三九補一冬,來年無病痛”。此時宜溫補助陽、補腎壯骨、養陰益精。冬季食補應供給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易於消化的食物。大雪節氣前後,柑桔類水果大量上市,像南豐蜜桔、官西釉子、臍橙雪橙都是的當家水果。適當吃一些可以防治鼻炎,消痰止咳。大雪時北半球各地日短夜長,因而有農諺“大雪小雪、煮飯不息”等說法,用以形容白晝短到了農婦們幾乎要連著做三頓飯的程度。可常喝喝姜棗湯抗寒;吃桔子、用薄荷油防治鼻炎,消痰止咳。

二十四節氣 | 大雪

進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