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0億到12萬億,私募十年沉浮,剩者為王,“千億級”私募將現

本文分享由陸浦投資推出【私募十年】專題,與大家一起回首中國私募發展十年路,並向那些憑藉著獨特的投資理念、良好的企業文化、中長期優秀的投資業績、仍對市場保持敬畏之心的老牌投顧們致敬。這十年,私募基金行業高速發展,“百億級”規模的私募不斷湧現。未來他們能夠逐步穩健成長為“千億級”私募,成為共同的期待。

從10億到12萬億,私募十年沉浮,剩者為王,“千億級”私募將現

2007年一輪轟轟烈烈的大牛市,催生了中國資本市場歷史上首次公募精英“奔私潮”。如今這波公募人的創業浪潮已經悄然過去十載。十年彈指間,私募行業已從當年的“不為人知”到今天的“聲名鵲起”。中國資本市場十年間的幾輪牛熊,也見證了證券私募基金由灰色地帶走向陽光化和規範化,私募行業從2007年初的10億規模發展至趕超公募的12萬億。其中證券類私募規模突破2.5萬億,行業高速發展,一片繁花似錦。驀然回首,我們聚焦到公司個體時卻發現,當年的“明星”私募不少已經“泯然眾人”。對中國私募行業來說,剩者為王,這四個字背後蘊含著私募大佬們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畢竟資產管理行業,比的不是誰跑的更快,而是誰活得更久。

從10億到12萬億,私募十年沉浮,剩者為王,“千億級”私募將現

十年私募概況

回望市場,中國私募行業能成立滿10年或有產品運行滿10年,稱得上真正的老牌私募機構的共有40家。其中,有不少是第一批公奔私的大佬,如業界所熟知的趙軍、江暉、程義全、石波、肖華、陳家琳等,也有券商界精英,如蔣錦志、李華輪、羅偉廣、趙丹陽、但斌等,他們普遍管理規模在20億以上,有的突破百億,成為管理規模在幾百億的巨型私募。

上海、深圳是十年私募集聚地

從地域分佈情況來看,上海和深圳這兩座城市成為十年私募機構孕育和發展的沃土。其中,上海的十年私募機構有17家,佔比最大,其次是深圳,有15家,另外有8家在北京和其他地區。上海是目前備案證券類私募機構最多的地區,作為我國的金融中心,是很多私募機構的發展起點,如保銀、朱雀、世誠、理成資產等。私募行業最早在深圳地區發展較快,因此深圳的老牌私募也不少,如明達資產、翼虎投資等。北京最為代表的是淡水泉。

從10億到12萬億,私募十年沉浮,剩者為王,“千億級”私募將現

40家十年私募管理行業12%的資產

40家十年私募的資產管理總規模達2800多億,佔比超過證券類私募總規模的12%。其中,有6成以上十年私募的管理規模在20億以上,百億級私募有7家,但仍有11家管理規模在10億以下。經研究發現,規模在20億以上的十年私募機構普遍長期業績較好,運作較為穩定,規模與業績形成良性循環,成為這些機構能夠擴張規模的主要原因。如陸浦平臺上引入的明星投顧保銀和淡水泉,其平臺旗艦產品分別為投資者實現13年13倍,10年5倍的驕人業績。

正規軍養成記,十年私募七成系券商和公募派

統計基金經理的從業背景,十年私募的核心基金有30位來自券商和公募,佔比達七成以上,5位來自銀行、信託等其他金融機構,可見,十年私募大部分是正規軍出身。不得不提的是,十年前的第一波“公奔私”基金經理,他們已經成為推動整個私募行業發展不可或缺的中堅力量,如淡水泉投資的趙軍較早的將海外機構資金引入中國私募,江暉的星石投資旗下星石1期-7期入選MSCI對沖基金指數的樣本基金,讓中國本土私募基金首次走入國際視野等。另外,在十年以上私募的核心基金經理中,除公募派外,券商派也佔據大頭,如保銀投資王強、朱雀投資的李華輪、重陽投資裘國根、新價值投資的羅偉廣等。

老牌私募養成記

歷經風浪今猶在的老牌私募有怎樣的制勝之道,在經過十年洗禮後依然活躍,什麼又是他們眼中的“生命線”,讓我們繼續解讀。

首先是追求中長期回報的投資理念。例如,重陽投資長期堅持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理念,不參與市場博弈。星石投資堅持“中長期趨勢投資理念”,以追求“中長期絕對回報”為目標,只抓中長期投資機會,通過研究類別層面、行業層面、公司層面的中長期驅動因素,根據三個層面驅動因素協同向上的原則,尋找確定性強的投資機會。

其次是高度重視風險防控,追求絕對回報,重視客戶體驗。在散戶居多的A股市場中,風險無時無處不在,“剩者為王”,活下來才是最重要的。與此同時,對於追求絕對回報的私募基金來說,業績穩步向上的同時,控制好回撤才能給投資者好的投資體驗。例如保銀的中國價值基金,2015年成立以來經歷A股四次股災,月度最大回撤僅2.96%,存續33個月實現27個月正收益的穩定表現。

第三是要有好的激勵機制,吸引到一批優秀的人才。投資是一箇中長期的事業,管理層和股東直接影響到公司投資策略的穩定性與執行度,股權清晰是公司穩定、持續發展的基礎,合理的激勵機制是公司不斷前進的活力源泉。只有擁有合理的激勵機制,才能吸納優秀員工,使員工保持進取、積極、勤奮的態度,從而保證公司的活力。

最後是要有投資信仰。如淡水泉,十年跟蹤下來,淡水泉一直堅持基本面為導向的投資,信奉“逆向投資策略”,認為股票市場中情緒聚集的地方很難找到超越市場的預期差,公司團隊更喜歡在被市場“忽略”和“冷落”的地方去“淘金”,越是不被看好的投資,公司越是加強對其基本面的研究,以期先於市場發現投資機會。世誠投資從2007年成立至今,始終專注於股票二級市場多頭策略。世誠認為只有專注,才可以將自身有限的投研力量發揮出最大價值。所以在市場轉好,其他機構紛紛開闢其他產品線時,世誠投資並不為所動,世誠投資只買自己最為熟悉的公司,在能力圈中精耕細作等等,這些獨特的投資理念和其堅守的投資信仰支撐了這些老牌投顧不斷壯大。

洞見未來,匠心致遠

從10億到12萬億,私募十年沉浮,剩者為王,“千億級”私募將現

這十年,私募基金行業高速發展,“百億級”規模的私募不斷湧現。未來他們能夠逐步穩健成長為“千億級”私募,成為共同的期待。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行業的規範化,私募會加速洗牌,強者恆強。從海外成熟市場情況看,對沖基金十億美元俱樂部的成員掌握著行業內大約90%的資產,國內也會出現這個趨勢。儘管空間巨大,但真正能走得長遠的,是堅守合規、倡導正能量、有核心競爭力,給客戶提供長期持續回報的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