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照奎祕傳:陳氏太極拳拆拳講勁

“拆拳講勁”,是以一個式子、一個式子詳細講解太極拳的勁點、勁別、勁路、變化及整體勁力結構的程序,在過去,是不傳之秘,就是現在,也不見得有哪位師傅能開誠佈公地給弟子們詳解此中秘訣。

陳照奎秘傳:陳氏太極拳拆拳講勁

“拳法之妙,在於運勁”。練拳不懂每個拳式、每個動作的勁力內涵及其 變化,永遠是花架子、空架子。雖也有一定的健身價值,但缺乏護身功能,即使你只想練拳養生健體,不打算研究技擊,其健身效果和應變能力也要差。我們這套拳的每個拳式都有其技擊含義,它不僅外形要規矩、飽滿,而且內勁要充實,從而使它不僅外形要規矩、飽滿,而且內勁要充實,從而使它不僅具有健身價值,而且有技擊能力。太極拳的本質不論從哪個角度研究,都必須做到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所以懂勁是修煉 太極拳的關鍵環節,不論你從健身、護身哪個角度考慮,“懂勁”都是此拳的重要內涵。

但是,歷來許多拳師都把“拆拳講勁”視為秘不外傳的珍寶。我有幸、有緣於“文革”期間,跟隨陳照奎老師學拳,得到先師的厚愛,從而獲得這方面的真傳。1974年冬季,我到鄭州第四次跟陳照奎老師學拳時,6名正式學員中,只有我一個人是從河北省來的,其他師兄弟都是鄭州的,他們白天要上班,每天晚上7點至10點老師教拳,白天我們和老師都休息。當時我向老師請求,我交雙份學費,是否可以在白天給我拆拳,講每招每式的用法,老師答應了,安排每天上午9點至11點給我拆拳,等於給我加餐吃小灶。每天拆一個式子,每學期兩個月,連續兩個冬天(1974年拆一路,1975年拆二路)。1977年、1979年、1980年,老師在我家居住期間又給我改拳講解動作和技擊用法一次。回憶起來,這段時間使我的拳藝有了一個飛躍的進步。

“拆拳講勁”既是拳家輕易不傳的秘笈,又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瑰寶。為了避免此技的失傳,為了弘揚此技,造福人民,在廣大的陳氏太極拳傳人中間予以傳授,還是必要的。

陳照奎秘傳:陳氏太極拳拆拳講勁

正如陳鑫公所云:“恐分門別戶,失茲真傳”,“粗精悉陳,不敢自秘。”(《陳氏太極拳圖說》)為此,應廣大熱愛陳氏太極拳的朋友們的要求,在此逐式逐動作地把陳照奎先師給我拆拳時講述的勁路變化、勁力結構,根據當時的記錄一一講解。先師傳的這套拳往往一式多用,一動多勁,為此,還希望大家精心鑽研,在不違背拳譜、拳理、拳法的前提下,還可以不斷充實其勁力內涵,即活學靈用。

勁力運化解析(拆拳)

第一式 預備式:立身中正,肌體放鬆,神態從容,以靜待動,體現一箇中定勁。

可多站一會兒,自察身法、步法、手法、腿法,以及周身松掤勁,是否處處合乎拳法拳理,然後再起動。

第二式金剛搗碓:(六個分解動作,至少含25個勁)

動作一:

(1)接應左前方來敵之右臂,雙腕自左而右化;

(2)打前防後,抖腰掤肘;

(3)左逆、右順合勁(拿法);

(4)合住對方手肘,向左前掤出。

領悟要點:假設敵方承我左前方,出右拳向我進攻,我先以掤化勁使來勁落空。起時,兩手自右而左,再自左而右螺旋上升,身子下沉,兩手提至胸前,兩腕背往上掤,重心下沉,有上就有下,“一動無有不動”,陰陽對稱,陰陽相濟。“兩上兩下”:上升的勁點;一是頂勁,二是兩腕上升的掤勁;肘墜、肩沉、往下松。如不下沉,屈膝下沉,不能前跪、後蹶。在上身中正的前提下,下沉、屈膝、松胯。

陳照奎秘傳:陳氏太極拳拆拳講勁

掤化是為了先試他的勁力,能合則合住他。合住其手肘之後再加一個掤發,如來力甚大,合不住,再走第二個動作:捋。合,要求兩手的距離為一小臂寬,外形和內勁要完美統一。

動作二:

順應來力,走捋。(捋不住時,走塌外碾勁。)

如練單式:練 退步捋,快慢兼練。

領悟要點:接動作一之(4),敵勁弱則敗;對方來勁大,合不住就走捋,這時要含胸塌腰,下塌外碾,讓其勁力落空,要順勢借力,胳膊要撐圓,左肘要成裡合肘下墜,避免合不住時,敵方打我肋部。右肘外掤,可加大勁力。掌的力點:左掌在掌根,右手在魚際。

動作三:

(1)上引下進走大捋;

(2)上捋下提膝,(膝擊其胸、肋、腹、胯等部位);

(3)上捋下蹬;

(4)或上捋下插;

(5)或上捋下套;

(6)或上捋下踢;

(7)右捋左肩靠;

單式:上引下進。走上步捋。

領悟要點:當我捋時,他還要進攻,若他身體已貼近要靠我,我上面走大捋,下提膝,頂他的腰、胯、膝,甚至肩窩、肋部。腳可以蹬他膝蓋或腰胯腹,意念是要有四個勁,根據情況,可以蹬(如果他腳偏前),也可以走套;可以插,可以踢。雙手走右捋時,還可以走左肩靠。

陳照奎秘傳:陳氏太極拳拆拳講勁

動作四:

(1)右手反拿;

(2)左手管其肘;

(3)掤其左肘(擊其腹部、肋部);

(4)左肩靠;

(5)左膝扣(用摔法)。

單式:進步靠加雙手反拿(合而後以)。

領悟要點:當我走大捋,他不得勁,如他要往回撤,順著他的勁,趁他往回撤時,反拿他的反關節,左手管肘,右手管手。如果他胳膊直了,就把他發出去,不直就合住他的肘。左肘一定要掤,他如果走靠,左肘可以擊打他的肋部,要突出右掌根,右手逆纏變順纏,反拿。

動作五:

(1)左手撩擊其上三角區;

(2)右手戳擊其下三角區;

(3)右腳踢其根節,三個勁同進到達;

(4)左右手上下合住其左(或右)手肘(反關節,右託左扣);

(5)突出左肘,必要時以左肘擊其肋。

單式:上中下三盤同時並取,練習三者同步到位。

領悟要點:體悟此拳“來之歡迎,去之歡送”之順勢發力的特徵,即所謂“順其勢,借其力”、“借力打力”。上中下三盤同時並取 ,右腳可離地踢其膝蓋,練時要走弧。左手逆纏變順纏,以肩為軸撩出去,右手順纏戳出去。左手收回扣在右小臂上方,右手上託,這、是合勁。左肘要掤出,指尖、肘尖向前,他如靠,用左肘擊其肋。

陳照奎秘傳:陳氏太極拳拆拳講勁

動作六:

(1)右拳前衝(擊向對方之胸、下頦、咽喉);

(2)右肘迎門肘(又叫穿心肘);

(3)提右膝擊其腹部;

(4)肘採腳跺,左手反拿,上下合擊。兩上兩下。

領悟要點:先合,準備衝拳。內勁是收腹、吸氣、松胯、提肛。凡是合的動作,內勁都是如此。合的外形是握拳。

下盤五趾抓地,上衝拳至口鼻前面。上衝拳與下提膝一定要同時擊出。兩上兩下,右拳上衝,右膝上提,左手下列,右胯下沉。先上衝拳,跟著是肘擊,這肘叫迎門肘,也叫穿心肘。

然後,右肘下采,拳往下擊,左掌上託,是合勁。頂勁上領,拳往下擊,腳下踩,跺腳不光是為了跺他的腳,也是加大右拳下擊的力量(作用力)。兩上兩下,陰陽對稱,有上有下,合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