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為何能出現在《舌尖3》?

“她”,為何能出現在《舌尖3》?

被做成“偶像劇”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第三季,終於要在今年春節開播了。

“她”,為何能出現在《舌尖3》?

從先導片播出以後它就賺足了眼球,雖然只有短短一分鐘,但這段“有味道”的視頻卻輕鬆俘獲了網友的胃。據說那句“讓你們久等了”,徹底把網友看餓了。

當然,烏鴉小姐也第一時間去看了,但有兩點很是好奇。

其次,先導片中竟然出現了菊花茶,不知道這算什麼美食,背後又有怎樣的美食故事。不如咱們先來大膽地猜測一下,看看這種菊花到底有怎樣神秘的身份,才能成為《舌尖3》的主角之一。

皇菊之源——奉新縣下保村

皇菊發源於江西奉新縣有小香格里拉之稱的下保村,位於江西省北部。

奉新縣居幕阜山脈和九嶺山脈之間,四周群山環繞,自古“山川深重,可供遊覽”、“大江以西山水之秀甲天下,奉新縣鍾秀居多”,縣中下保村為江西五大美村景點之一,是唯一沒有汙染源的村莊。

這裡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光、熱、水資源較為豐富,霜期比較短,農業生產條件較為優越,非常適合菊花的生長。

皇菊之鄉——婺源縣上曉起村

如今成為皇菊之鄉的卻並非奉新縣的下保村,而是婺源縣的上曉起村——中華茶文化第一村。

傳說清朝光緒年間兩淮鹽運使江人鏡告老還鄉之際,討取皇家花園中的藥用黃菊花帶回婺源栽種,異常茂盛,且濃香撲鼻,入口甘甜,遂派專人進京進貢光緒帝,皇帝品嚐後龍顏大悅,賜名“皇菊”。

在上曉起村,“皇菊”和“傻教授”兩個詞最為村民們津津樂道。“傻教授”名叫陳文華,福建廈門人,著名的農業考古學家和茶文化專家,退休後偶然來到上曉起村,便“紮根”於此。

剛開始,陳教授租了幾十畝地種白菊花,但長得並不怎麼好;後來,他又試著種皇菊,這年老天幫了忙,皇菊長得非常好。他採用新式烘焙方法,

皇菊不僅清香金黃,而且被水泡開後竟能如鮮花一樣綻放在從水裡。

在陳教授的帶領下,上曉起村成立了曉起皇菊合作社,註冊了“傻教授”商標,起名曉起皇菊。皇菊從此處開始,名滿天下,上曉起村也因此成為“皇菊之鄉”。

皇菊的類型

或許看到這裡,大家有點懵了。一說皇菊發源於奉新縣,又說皇菊最先栽種於婺源縣,這到底怎麼回事?

其實,這與市面上常見的兩種皇菊類型息息相關。奉新縣的皇菊指金絲皇菊,婺源皇菊則是指繡球型皇菊。至於金絲皇菊是不是起源於奉新縣,目前沒有任何可靠的資料證實,但繡球型皇菊確實起源於婺源,也就是陳文華教授培植的“曉起皇菊”。

金絲皇菊

“她”,為何能出現在《舌尖3》?

繡球型皇菊

皇菊的用途

皇菊主要有三種用途:

一作裝飾——處於生長期的皇菊,常被廣泛用於花壇、切花和盆花,許多高雅家庭、會所、酒店也會養之以作裝飾。

“她”,為何能出現在《舌尖3》?

二泡水喝——泡在沸水中的皇菊,形如繡球、色如黃金、氣味芳香。其中黃酮素含量極高,富含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微量硒元素,可消暑生津、清熱袪風、養目潤喉、消炎抑菌、降血壓、降膽固醇、增加人體鈣質、調節心肌功能。

“她”,為何能出現在《舌尖3》?

三可食用——菊花宴是一種獨具特色的健康飲食,皇菊可鮮食、幹食、生食、熟食,燜、蒸、煮、炒、燒、拌皆宜。比如,皇菊花瓣加糯米、酒麴可釀成菊花酒,古稱“長壽酒”;皇菊花瓣加銀耳、蓮子可熬成菊花羹;皇菊花瓣加米漿可蒸制菊花糕。

“她”,為何能出現在《舌尖3》?

菊花粥

看完這篇文章,你還會說這只是區區菊花茶嗎?不過,它到底是金絲皇菊、曉起皇菊,或者其他什麼皇菊,烏鴉小姐實在無從猜測,還是乖乖等正片播出後再去尋找答案吧,說不定我們還能從中聽到不一樣的美食故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