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饿死后,他一个不适宜的动作,别人决定不再施助

祖母饿死后,他一个不适宜的动作,别人决定不再施助

故事:祖母饿死后,他一个不合宜的动作,别人决定不再施助

原名:活着的,死去的

时间回到民国年代。

那个时候,张帮金还是个年轻小伙,县城卖完面,回家途中被抓了壮丁,充当通信兵角色,说白了,就是炮灰,冲锋陷阵,属于最早死的那批。

在炮火连天的岁月里,辗转各地,脸熟的,死了一个又一个,他能活下来是非常偶然的,后来,一个上司瞧他不过十六七岁,人又老实,发了善心,把他留在身边,这样一来,生存的机率更大些。

因上司籍贯是隔壁县的,算是老乡,便时常照顾一下张帮金,甚至在自己犯了严重错误被革职勒令回乡时,也不知施了什么神通,竟然把张帮金也带上,一同回了郏县。而张帮金也得到他的暗示,逃回老家禹县,再也没有回营。

时逢年馑,是年冬天,张帮金带回的干粮,让奄奄一息的全家,重新有了一丝丝活气。但没过多久,又恢复了原样,全家俱是饿得眼睛发绿。

整个豫境的穷人们,都在千方百计的活下去,树皮草根吃完了,有人突发奇想,吃观音土,吃棉花叶,还有些饿极的小孩子啃夹竹桃叶茎吃,让本就千疮百孔的身体,更加雪上加霜,加剧死亡。

张帮金有个七岁的妹妹,听说县城西关的山西会馆正在施粥,就拖着步,勉强挪到那里,哪知会馆的七日粥舍已经结束了,妹妹又昏昏沉沉回去,离家还有一里远,趴在地上实在走不动了,被同村一个村民看到,捎信回来,让家里人拖她。

张帮金闻得此讯,佝偻着刚走几步,路人叫住了他,真是巧合,竟是上司和他夫人。原来上司要陪夫人去岳丈家走一趟,路经此地。聊了几句,张帮金指了指旁边的几间破土坯房,说这就是自己家,又说还得去接妹妹。上司给了张帮金一些蒸好的红薯,就此别过。张帮金回家分了祖父母和父母各一根,自己吃了一根,剩下两根,要留给倒在路边的妹妹。

当浑身浮肿的小姑娘,狼吞虎咽地吃完后,有气无力央求哥哥再给她一点,张帮金就告诉她,没有了,然后他看到妹妹眼珠里面仅有的一点点香头似的光屑,慢慢地散开了。

祖母饿死后,他一个不适宜的动作,别人决定不再施助

妹妹死了。数日后,张帮金家里有客到访,是那位上司夫人。

确切地说,应当是遗孀,上司突发急症,死在了岳丈家。夫人乃是大家闺秀,自小不愁吃喝,上司就觉得亏欠夫人,临终时,把家里的一切,都留给这位读过女校的夫人。又交待,让她回家的时候,顺道看看张帮金,话说到这里,一口气没提上来,呜呼而终。

夫人葬好丈夫,回郏县那个家,处理后事。路过村子时,有些记不清张帮金家的位置,就问了几个村民,村民顺便还告诉她,张帮金的妹妹饿死了。

夫人叹了口气,来到张帮金家,看到不敢相信的一幕。

院子里,张帮金居然在啃吃一根风干的红薯,津津有味。夫人皱了皱眉头,因为她看不到张帮金脸上因为死了亲人该有的悲伤,她问:“小张,听说你妹妹饿死了?”

张帮金这才看到了夫人,眼珠骨碌了一下,回答道:“是的,夫人,我妹妹饿死了。”

夫人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声音也不觉大了起来:“你妹妹死了,我怎么看不到你有一丁点难过呢?你知不知道,我先生也得病死了,为此我心痛得整整两天两夜滴水不进,”她摇了摇头,“本来我还以为,你是个有些良知的小伙子,我先生临终前,还特意嘱咐我,如果可以就来看看你,我在村口听说你亲妹妹饿死了,就打算进来安慰你们一下。唉,你们怎么就不悲伤呢。”

张帮金眨眨眼,一脸木然,嘴巴里依旧嚼着风干的红薯。就在刚刚,他的祖母也饿死了,祖父在她的榻下发现了一根风干的红薯,推断是一个月前张帮金给她的那根,她直到死,也没舍得吃。于是,奄奄一息的祖父,把这根风干的红薯切成四份,不管怎样,可千万不能浪费了。

夫人见到张帮金毫无悔意,跺了跺脚,她实在怀疑,眼前这个人就是那个军营里灵活聪明的小张,准备好的安慰话语,全咽在了肚子里,已铁了心不去接济他了。

祖母饿死后,他一个不适宜的动作,别人决定不再施助

事隔多年,到了现在,张帮金已垂垂老矣,原本遇到上司夫妇的地方,建了一个超市,里面有一群老头老太婆在讲过去的事,他就讲了这个。

听完,孙儿又递给他一枝烟,他一边吸一边咳嗽,自言自语道:“你姑奶死了,你太姥姥死了,我怎么会不难过呀,难过也得吃东西呀。”

孙儿心里很不是滋味,问他:“那位上司夫人呢,现在还活着不?”

张帮金摆摆手,“死了,早死了。”

“虽然死了,但像她这类人,现在好像越来越多了,他们活得比这位夫人更滋润,也更喜欢站在自以为是的高度,指责底层那些努力活着的人们,”孙儿在心里说。

(故事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若有雷同,实在不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