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大元:承上啟下,融會貫通

赵大元: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文章約1994字,建議閱讀時間5分鐘。

適讀人群:練習擒拿格鬥、八卦掌、及武術愛好者

閱讀意義:★★★★

閱讀難度:★★

實操指導:★★

■ 文 楊文學

武術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瑰寶,具有技擊制敵、強身健體、修煉心性等多項功用。技擊是武術的本質和靈魂,報效祖國,為維護社會安定做貢獻,是武術技擊功用在當代社會的價值體現。

京城有一位武術名家,修習傳統武術,精通擒拿格鬥,在公安院校授課20年,培養了大批警務人才,他就是原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公安大學警體系副主任、副教授、擒敵技術教官,北京武協趙氏擒拿研究會創辦人兼首任會長趙大元先生。

赵大元: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赵大元: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趙 大 元

北京武協趙氏擒拿研究會創辦人兼首任會長

曾擔任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公安大學警體系副主任、副教授、擒敵技術教官

趙大元出生於1944年,祖籍遼寧瀋陽。1949年,上海解放,他的父親在上海軍管會交際處工作,孩童時的他隨父母在上海生活。

因他是七個月出生的早產兒,身體很虛弱。父親希望他通過體育鍛煉強健體魄,於是他每天清晨堅持跑步鍛鍊,但卻收效甚微,一直也跟不上共同跑步的人。

他家附近的虹口公園裡有位張先生傳授秘宗拳,父親便送他到張先生處習武。也許是天生與武術有緣,趙大元不僅身體逐漸強健起來,對武術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1956年,在他上小學6年級時,因父親轉到北京工作,全家也隨之遷居北京。北京尚武之風濃厚,流傳的拳種豐富,名家、高手眾多。趙大元在課餘時間經常到各大公園和廟會看別人練拳,向很多拳師學習了彈腿、長拳、羅漢拳、太祖拳等多種拳法,對武術的瞭解進一步加深。形意拳師劉鐵林先生系統傳授他形意拳法,使他對內家拳有了初步的認識。

當時楊式太極拳一代宗師楊澄甫的次子楊振基先生應組織機關聘請,赴京傳授老幹部們太極拳。在父親的帶領下,他一同也向楊先生學拳。楊先生所傳為家傳楊式老六路太極拳,目的是讓老幹部們健身。但老幹部們經歷過戰爭歲月,對技擊的興趣濃厚,要求楊先生講解技擊用法。於是年齡最小的趙大元成為楊先生講解技擊招法的“配手”。

儘管當年他並不喜歡“軟綿綿、慢悠悠”的太極拳,卻在無意間不僅學會了盤架子,還掌握了歷來不輕傳的散手用法。隨後,他又向太極拳名家吳圖南先生學習太極拳,對太極拳的體悟更加深刻。

文革來臨後,父親被劃為“反動學術權威”,父母下放到盤錦幹校,趙大元也無法再參加各項活動,這反而使他有了更多習武和尋師的時間。

但經過7個月的考慮和與劉強東的多次交流後,她堅定的決定加入京東,因為她相信劉強東所承諾的,京東是一個擁有無限前景的大平臺,她在這個平臺上獲得的成就感會遠遠超過她的想象,並且可以實現自己的職業夢想。

他經常到紫竹院公園等地練拳,也認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有一位叫孫鴻彥的武友建議他跟隨李子鳴先生學習八卦掌。

趙大元早就聽說形意拳、八卦掌、太極拳是內家三大名拳,自己已經學了形意拳、太極拳,渴望學習八卦掌,於是在孫鴻彥的介紹下,他到北京展覽館隨李先生學習八卦掌。

赵大元: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趙大元武姿

李先生師承於八卦掌創始人董海川的得意弟子梁振蒲,德藝雙馨,理論、技藝系統而又精深。趙大元很快就意識到這是一位難得的明師,他覺得和其他老師相比,李先生在教學上有三個特點,一是拳理講得清楚;二是拳術套路練法講得清楚;三是技擊用法上講得清楚。

他如魚得水,從此跟隨李先生系統學練八卦掌。

1974年,孫鴻彥提議拜師,李先生欣然應允。馬傳旭、王世通、孫鴻彥、馬凌、楊家倉、王桐、趙大元、邸國勇8人按照傳統儀式正式拜入李先生門下,成為他的首批入室弟子

在李先生精心培養下,他們都學有所成,早已成為武術界的知名人士!

趙大元以擅長擒拿著稱。

除恩師李子鳴先生所授外,他能夠承傳擒拿秘法尚有另一段機緣。他在紫竹院公園練功時,經常有一位身材不高、體型偏瘦的老者在旁觀看,起初他也沒在意。直到有一天,他和三師兄孫鴻彥在拆解擒拿動作時,老者上前指出他們用得不對,隨後給他們進行糾正。

孫鴻彥在建築工程學院工作,木工出身,身強力壯,儘管覺得老者所說在理,但看他身材瘦小,還是有些不服氣,於是要求體驗。誰知一試,老者輕描淡寫間就讓他處處受制,連續多次,仍是如此。

他們意識到這是一位大隱於市的高人,於是提出向他學習擒拿技法的要求。老者叫張晉,擒拿技藝從未傳人,在公園觀察過趙大元、孫鴻彥練拳,知道他們得名師真傳,肯下功夫,人品又好,因而欣然傳授。

隨後趙大元引薦張晉老師和恩師李子鳴相識。張晉長李子鳴一歲,兩人一見如故。李先生團結同仁,毫無門戶之見,為豐富、提高弟子技藝,託付張晉傳授趙大元、孫鴻彥擒拿技法,體現了老輩武術家的高風亮節。

赵大元: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趙大元武姿

擒拿法為傳統武術之精髓

其理深奧

其術精深

技法千變萬化

然而歷代拳家往往私密其技,導致真功傳世稀少。張晉先生不僅系統掌握擒拿理、法、術、功,還藏有秘籍《九重天》。

1983年,北京體育學院教授、著名武術家張文廣先生見到《九重天》手抄譜時,對李子鳴先生和趙大元說:“此乃武林擒拿術唯一之孤本,如能無私公開,奉獻國家,譯著闡述,對中國傳統武術之研究發展,是一大貢獻。”當時張晉先生限於門規未能同意。

張先生僅將此秘籍傳給趙大元一人,實屬不易。

赵大元: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趙大元擒拿專著

張晉先生是北京外文印刷廠職工,女兒在河南平頂山工作。

老伴去世後,女兒為照料父親生活,要求父親到平頂山共同居住。臨行前,張晉將《九重天》的一個譜訣交給趙大元,問他能否破譯。

趙大元發現譜訣是用大篆寫成,於是對照字典,逐字翻譯。誰知翻譯出來的內容還是讀不成句。

多虧他具備一定的古典文學功底,意識到這是一種看似無序卻有規律的文字排序法。

經過兩天的鑽研,他通過“中起迴文兩邊順”的方法將譜訣破譯出來,拿給張老師看。張晉沒想到他短短兩天就能正確破譯譜訣,非常驚喜,認為這本秘籍和趙大元有緣。隨後又相繼給他幾個譜訣,又被趙大元正確破譯。於是張晉將秘籍心訣全盤口授給他。

赵大元: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趙大元與恩師李子鳴

關於《九重天》,趙大元留有兩大遺憾,至今仍耿耿於懷。

張晉老師臨去平頂山之前,清李子鳴、趙大元、孫鴻彥到家中。張晉拿出一個紅布包裹的紫紅色木匣,裡面是《九重天》原譜,想要交給趙大元。

儘管趙大元盡得張老師真傳,但張老師從未收過弟子,自己也沒有履行正式的拜師儀式,不敢接受這麼珍貴的物品。張晉老師也沒有勉強,讓他將全部譜訣抄錄,自己將原譜帶到平頂山。

張老師去世後,趙大元、孫鴻彥特地前往平頂山參加老師的葬禮,提到《九重天》時,老師的家人因不知其珍貴而將其遺失。這樣一部珍貴的武術古籍不知所終,甚為可惜!而另一個遺憾則是,趙大元趕抄《九重天》時,因譜訣前面的跋文紙張已變脆,有所破損,為防止加深破損程度,又感覺與技術無關,就沒有抄錄,跋文裡記載了張老師所授擒拿法的傳承淵源。因未能抄錄,加之時間久遠,如今已無法得知張老師的精妙技藝師承何人了。

赵大元: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國外出版的趙大元著作

趙大元起初在甘家口學區從事教育工作,上世紀80年代初,國家公安部門需要新時代的警衛人才,委託李子鳴先生推薦。警衛業務需具備立即控制對手的能力,不允許進行長時間的格鬥。

趙大元不僅精於傳統武術,尤擅擒拿控制、快速制敵。

因此,經恩師推薦,1982年,趙大元調入國際政治學院,參與警衛系的籌備成立工作,隨後負責教學任務。在當年相關內容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趙大元和同事們兢兢業業,編寫教材,制定教學計劃,實踐教學方法,做出了突出貢獻。隨後,他歷任中國人民警官大學、公安大學警體系副主任、副教授、擒敵技術教官,忙碌在第一線上,直至2001年退休,培養出數不勝數的警務人才!

退休後,趙大元並沒有在家裡享清福,而是全身心地投入武術的傳承、推廣工作上。


他立志將李子鳴恩師、張晉老師和其他指點過他的老師們所授技藝精華傳承給後輩。尤其是張晉老師的擒拿秘法歷來不為人知,他打破保守陋習,系統整理傳承。早在1984年,他就開始譯解《九重天》秘籍,在撰寫教材、專著時,曾引用、轉述部分譜訣。


因其內容博大精深,所涉學科極廣,他根據師門教誨,結合50多年的研習、實踐、教學的切身體會,講傳統技藝和現代科學相結合,查閱大量古籍、有關學科著作,歷經30餘年,數易其稿,終於在近年內將《九重天》秘籍全部整理、譯解出來,陸續在人民體育出版社出版並公開發行,將這一塵封已久的擒拿秘籍呈現給世人!

赵大元: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趙大元武姿

趙大元身精多門技藝,博採眾家之長,融會貫通。

他將八卦掌靈活的步法、擰旋走轉的力量,太極拳的柔化勁力,擒拿的技法融為一爐。

趙氏擒拿這個系統、完整的體系應運而生。趙氏擒拿體系首重基本功訓練,包括徒手、器械、內功的修習,徒手和器械都包含單操、套路、對練、拆手、實戰訓練,練打合一,體用兼備。

徒手部分包括各種擒拿法的練用以及與踢、打、摔法的結合;器械部分包括長兵、短兵、雙兵、軟兵等,將八卦掌的滾手刀、對劈刀、陰陽銳、風火輪、鹿角刀、七星杆和太極刀以及流星、繩鏢等器械引進,還創編了柔刀等套路;內功則以宗元功為主,這是他少年時,父親將他送入山中,向李道長所學的西崑崙山氣功的核心功法,內功非常重要,不單訓練外形,還要修煉內氣,這裡的氣不僅指呼吸之氣,更重要的是經絡間氣的運行,在從前秘不外傳,太極樁、太極球、太極尺、八卦掌定式八掌等作為輔助功法;實戰訓練則是由有條件實戰開始,循序漸進,逐漸達到在條件允許前提下最大限度接近實戰的訓練。

以上所述構成了趙氏擒拿的完整體系。

赵大元: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2013年,趙大元發起成立了北京趙氏擒拿研究會。

短短几年間,全國6個省市地區已成立分會,今年4月,吉林省也即將成立分會,並計劃培訓一批師資力量,將趙氏擒拿傳入校園。

作為承上啟下的武術名家,趙大元一直就注重武術傳承,很早就授徒傳藝,培養了眾多優秀人才,楊十明、霍東利等早期弟子早已馳名於京城武壇。

他因材施教,弟子各有所長,有精於傳統武術的,有精於警務安防的,有精於理論研究的,有精於教學推廣的……如今,他依然堅持在天壇公園義務教學,針對如今習練太極拳不得法造成膝蓋損傷的普遍問題,他還義務教授老年人楊式老六路太極拳,用豐富的運動生理學、人體解剖學知識指導拳架的正確練習,使老年人得以養生健體。

自少年至今,趙大元始終沒有離開摯愛的武術,他對武術飽含深情,對當今武術傳承中一些不健康的因素深表憂慮,認為武術人要為改變目前武術傳承中的不良現狀而努力。

傳統武術傳承至今,某些技藝有斷代的現象,但某些武術人因名利心太重導致很多不良影響的現象也屢見不鮮,因而過去有“寧失藝,不失人”之說。武術具有養生健身、實戰技擊等多種功能,同時也達到思想教育的目的,是對人格、思想、道德的培養,武德教育是非常關鍵的。

技擊是武術的本質,如果僅推廣套路,武術就失去了靈魂!當代社會武術技擊的最大功用就是報效國家,為社會安定做貢獻,趙大元的多位弟子繼承他的事業,在警務安防教學領域默默耕耘著。

武術要從青少年抓起,儘管“武術進校園”已長期提倡,但從前曾經推廣過武術操因機械、乏味,既得不到學生的喜愛,老師也不願意教。只有將體用兼備、富含東方文化內涵的傳統武術在校園普及才會真正推動武術發展!趙大元的多位弟子正在將傳統武術在中小學和高等院校傳承、推廣……

年過古稀的趙大元精神矍鑠,身體康健,為傳統武術事業不遺餘力。承上啟下、融會貫通是他當前的寫照!祝願他繼往開來、再創輝煌!

— END —

赵大元:承上启下,融会贯通

“往期速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