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泗洪實施精準扶貧 助力脫貧致富

近年來,我縣緊緊圍繞建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深入推進精準扶貧,通過實施農戶自主創業、資金入股合作社、高效設施農業等精準扶貧項目,推動了扶貧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

江蘇泗洪實施精準扶貧 助力脫貧致富

“不用外出打工,在家門口就能賺錢,還能照顧兩個小孩,挺方便的。”6月8日,在青陽鎮宏圖居委會食用菌大棚內,村民謝全利正在收割草菇。

謝全利有兩個孩子,均患有重病。為了給孩子治病,不僅花光了家中的積蓄,還欠了不少外債,是村裡的“老字號”貧困戶。

貧困群眾既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激發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至關重要。針對老謝家的情況,青陽鎮黨委通過摸底排查、民主評議,將謝全利列為“十三五”扶貧開發戶,為他申請了一萬元的小額扶貧貸款,併為他“量身定製”了脫貧項目----種植食用菌。

江蘇泗洪實施精準扶貧 助力脫貧致富

在黨和政府的關心下,謝全利迅速行動,利用小額扶貧貸款,在自家3畝地上,建成了5個食用菌大棚,種植的菌菇更是銷往了上海和無錫,當年就盈利了3萬元。

為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我縣積極探索實施“合作社+扶貧”模式,努力實現將單向的“輸血式”扶貧轉變為提升內生動力的“造血式”扶貧。

江蘇泗洪實施精準扶貧 助力脫貧致富

杜克光的大好事得益於2016年界集鎮成立的杜墩村土地股份合作社。該合作社將本村農戶自願流轉的零散地塊整合起來,成功整合土地845.38畝,土地入股的60戶裡,有21戶是貧困戶,入股土地309.03畝。通過與種植大戶承包、股民領取保底股金和分紅的方式,盤活了土地資源,獲得了收益。

“現在出門打工不容易,在自家土地上就能務工掙錢,這樣一來,通過土地集約使用,提高了土地使用收益,既解決種植大戶的用地困難,又增加了貧困戶、村財的收入,為脫貧工作提供長久有利支撐”。界集鎮黨委書記楊言松說。

江蘇泗洪實施精準扶貧 助力脫貧致富

為進一步拓寬貧困群眾增收渠道,我縣大力實施產業扶貧項目。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車門鄉鼓勵全鄉村居幹部和大戶領辦創辦合作社,引導農戶以土地經營權、蠶桑產業幫扶貸款、勞動力等形式入股經營。

目前,全鄉現有蠶桑7600畝,成立村級土地合作社8家,蠶桑專業合作社2家,蠶桑家庭農場112個,入股農戶達1600戶以上。這其中便吸納了348戶低收入戶參與蠶桑產業。

為夯實蠶桑特色產業發展,該鄉利用合作社平臺建成300畝蠶桑育苗基地、冷庫,招引國內蠶桑龍頭企業鑫緣集團入駐,簽訂繭絲綢一體化項目框架合作協議。項目建成後每年可增加村集體收入20萬元,帶動500戶以上低收入農戶脫貧增收。

江蘇泗洪實施精準扶貧 助力脫貧致富

“鄉里和企業簽訂了協議,我只負責養蠶,收穫的蠶絲都由鑫緣集團統一收購,根本就不愁銷路的問題。”車門鄉低保戶朱慶紅說到。

2016以來,我縣累計完成1.34萬戶、4.7萬低收入人口脫貧,轉化省定經濟薄弱村19個,順利完成“兩個25%”的年度目標任務。2018年我縣還將努力實現1萬人脫貧和8個省定經濟薄弱村轉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