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河俗八景

香河俗八景

香河俗八景

已載史入志的淑陽八景有:玄武雄鎮、古渡春蔭、文筆幹霄、百灣秋月、東寺曉鍾、西河宵鼓、蓮沼風香、蒲池雨霽。與此相對,香河舊時還有民眾口傳形成的俗八景,即一步三座橋、孔廟文筆、南臺映雪、鐵獅吼天、八角琉璃井、有佛無寺、有廟無神和五福捧壽。

一步三座橋在舊孔廟(即今縣文化館)內,過堂廳之前,建有三座小巧玲瓏的橋。因橋身太小,一大步即可跨過,俗稱一步三座橋。

孔廟文筆在廟內東南角,其筆為磚砌而成,直徑二尺多,高二丈許,上有一棵古槐濃蔭籠罩,更增添了孔廟的高雅和幽靜。

南臺映雪,是指每到冬雪過後,站香河城南門城樓往南臺方向觀賞雪景,陽光映雪,銀光閃閃,垂柳披霜,村宅裹素,銀裝大地一望無際。頗為壯觀。另外,雪後回望香河城,因城內中心高,四周低,可見鱗次櫛比,披銀裹素的樓臺亭閣,加上披白的樹木掩映,更成奇觀。當水蒸汽大量上升,這些銀裝的樓臺殿閣時隱時現,如同蓬菜仙境一般。

鐵獅吼天,此景亦在舊孔廟。廟內門是個牌樓,牌樓建築得十分精美,在幾根立柱頂上,各臥著一個沖天而吼的鐵獅子,鑄得更是形象逼真,被世人稱作一景。

八角琉璃井,此井在香河城西門外護城河橋西,現西店村旁。其井盤用漢白玉鑿成,有八角。據傳,此井清涼甘甜,造酒、制糕點別有風味,而且能供半城人用水。大旱之年也從未乾涸過,人們以為奇景。

有佛無寺,據傳原來香河城內有尊小石佛,它不是被供奉在哪座寺廟中,而被放在了城南門門洞裡。究竟何人何時所放,又為何供奉於此,無人知曉,聞者無不稱奇。

有廟無神:有廟則有神,這是從古至今人們的口頭禪。可在香河城北門外,今劉莊村旁,原來卻有一座無神像的廟宇,為城隍行宮廟。裡面卻不塑畫任何神像,只是為城隍爺每次從城內出巡時暫住的。每次出巡儀式舉行後,廟門即關閉,不許任何人到此燒香祈禱。

俗八景中最大的一景即為五福捧壽。前面談及,舊香河城內,中心高,四周低,而且四面樓亭殿閣林立。其中最高的閣樓當屬城中心最高點的觀音閣。其地點即我們現在常稱的閣底下。另外,四周高高聳出的是四個城門樓和城北門西的玄武殿。東、西、南、北四個城樓加上玄武殿從四面拱衛著城中心高高聳立的觀音閣,真有如五福捧壽一般。世人遠遠觀之,每每都不禁稱奇不已。

香河俗八景

關注

長按識別二維碼

關注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