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陶古「八景」都有啥?

百里沃土、千年的歷史以及貫穿全縣的母親河——衛運河給館陶縣留下無數歷史文化遺存,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古館陶的“館陶八景”了。衛運河逶迤走來,在館陶境內以河為軸、以河為筆,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大地上繪出了瑰麗畫卷,讓陶山大地的人們無不為之迷醉。也吸引了眾多的文人墨客毫不吝嗇地留下了自己的大作,且看小編給您道來:


館陶古“八景”都有啥?

陶山夕照

(清)鄭先民

茲邱閒且曠,日落見山情。

趙館煙無跡,禹書僅有名。

千林歸鳥下,半壁彩霞生。

牧笛知何處,悠然時一聲。

據傳館陶(古城)西北七里有座山名曰陶山,山高入雲,巍峨俊秀,西看太行,東望泰嶽。古陶山在太陽將落的夕陽照耀下,綿延起伏,明暗相襯。山上有樹木在微風吹動下自然地搖擺,呈現出一幅美妙的畫卷。古代有“千林歸鳥下,半壁彩霞生”的詩句贊詠。

古井甘泉

(清)鄭先民

古甃既無縫,甘泉何自盈。

映天同鏡朗,消渴較水清。

澤潤分河瀆,功施半市城。

雞鳴還到夜,不斷轆轤聲。

相傳在館陶舊縣城,因立城年代久遠,城內水質苦澀,人們吃水需在城外汲取。而在西街城內無縫井,水湧如泉,水質甘甜,引得官員百姓,倍感歡欣。

館陶古“八景”都有啥?

東嶽晴雲

(清)汪一虯

雲痕睛乃幻,嶽色遠蘧來。

慾望雯間氣,還宜雨後臺。

塔鈴猶隔語,松鶴漫多猜。

獨坐蘧廬適,霞光射草來。

館陶舊縣城城東古剎,遠映河嶽,極目碧空,煙霧繚繞。其廟紅牆碧瓦,綠樹成蔭,廟前長年湖水環繞,有海市蜃樓之境,東嶽晴云為館陶一大勝景。東嶽即東嶽廟又名天齊廟,是一座道教廟宇,創建年代不詳,直至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拆毀,1998年遺址被推平。

館陶古“八景”都有啥?

長堤春色

(清)汪一虯

依水春多麗,探奇在古堤。

綠侵知柳岸,紅綻人桃蹊。

閃亂征帆影,參差怒馬蹄。

推尊花底醉,不惜臥香泥。

汰黃舊堤,在今衛河東。由於大名縣沙河蜿蜒而來,為黃河故道所築長堤,一望無際。進入春季,萬物復甦,白楊挺拔,垂柳嫋娜,一片碧綠景色。

黃花故臺

(清)王全

故臺臨水築,遺址尚存不?

碧草高低合,滄波書夜流。

曾無花映日,惟有雁橫秋。

莫惜豪華盡,吟詩幾度合。

“黃花臺”。在館陶舊縣城南,蕭城西。東漢(公元25年—200年)光武帝三女封為館陶公主。劉紅福在其封地傍衛水處築高臺,建望河樓。旭日東昇,碧波盪漾,黃花遍野,對鏡梳妝,名為“黃花臺”。

館陶古“八景”都有啥?

駙馬古渡

(清)王金

駙馬知何代,傳聞渡在斯。

滄桑眼底變,風景望中疑。

鷗鳥隨波處,蘆花照岸時。

行人經此地,弔古不勝思。

駙馬渡,遺址在東古城,現七一大橋附近。西漢(前206年—8年)文帝長女館陶公主劉嫖駙馬陳午,宣帝長女館陶公主劉施施,駙馬於永,巡視封地和臣民,由此渡口進出館陶縣城,人稱駙馬渡,駙馬渡兩岸遍佈楊柳,立馬旌旗動,浮舟鼓吹鳴,甚為壯觀。

館陶古“八景”都有啥?

衛河秋漲

(清)董上新

衛河秋水劇,天上坐如春。

忛影迷城堞,漁歌雜榜人。

雲低生蜃氣,波動見龍鱗。

應有乘槎客,來茲一問津。

寬長的衛河,夏末秋初,河水暴漲,洶湧澎湃,船行如梭,實為一勝蹟。

蕭城曉煙

(清)董上新

北塞多雄志,遺蹟見舊城。

都隨流水去,但有野花生。

曉日千林出,輕煙一望平。

當年嘶馬地,風雨若聞聲。

看城(蕭城)頹垣,似山峰隱現,紅日東昇,煙雲充滿城郭,繞城縹緲。聯想昔日宋遼交兵,足以壯人志氣。

蕭城可參閱:蕭城傳奇:漸行漸遠的館陶古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