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草莓育苗期常發生的兩種病害,及早防治!

目前,草莓生產進入育苗期,根據歷年草莓病害發生情況,現在處於各類病害的始發期,隨著氣溫的逐漸升高,病害的發生將更為顯著。

並且隨著草莓種植面積逐漸擴大,輪作換地與設施固定之間的矛盾日益凸顯,加之草莓生產中的高複種指數,導致連作障礙更為明顯,尤其土傳病害日趨嚴重。

草莓炭疽病、根腐病便是草莓苗期生產中為害最為普遍的兩種土傳病害。因此,加強草莓病害的防治,也是草莓苗期生產的重要環節之一。

草莓炭疽病

炭疽病多發生在草莓育苗期和定植期,結果期很少發生。因感病品種紅頰等大面積種植、草莓連作年限長等,近些年草莓炭疽病一直髮生較重,是草莓育苗期和定植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特別是梅雨期沒有及時用藥以及移栽時沒有帶藥下田的田塊常發生成片死苗。

危害症狀

「提醒」草莓育苗期常發生的兩種病害,及早防治!

草莓炭疽病危害症狀

「提醒」草莓育苗期常發生的兩種病害,及早防治!

草莓炭疽病主要為害匍匐莖,葉柄,葉片,也為害托葉、花瓣、花萼和果實、炭疽病染病後可導致局部病斑或全株萎蔫枯死。

1、葉片染病。病斑為圓形或不規則形,直徑0.5—1.5mm大小不等,偶爾有3mm大的病斑,病斑通常為黑色,有時為淺灰色,常類似於墨水漬,因為在變色區內的細胞並不死亡,壞死斑點不擴展。發病初期心葉1—2片失水,以後整株逐漸枯死。

2、葉柄和匍匐莖染病。發病初期,葉柄和匍匐莖出現稍凹陷,較小,中央為棕褐色,邊緣為紫紅色的紡錘形病斑,蔓延後發展到全部葉柄及整條匍匐莖,以致匍匐莖頂端發生枯死現象,潮溼時,病斑上出現鮭紅色的分生孢子塊。匍匐莖受害後枯死,會嚴重影響子株的存活,對草莓苗繁殖的影響非常大。

3、根莖部染病。草莓根莖染病的最初症狀是病株在水分脅迫期間的午後表現萎蔫,病株最新的2—3個葉片在一天最熱的時候出現萎蔫,然後傍晚恢復過來。

在環境條件有利於侵染時,這個變化過程可能持續幾天直到根莖部被廣泛侵染,引起整株萎蔫死亡。

將枯死或萎蔫植株根莖部縱向切開,可見紅褐色,硬的腐爛塊,或者紅褐色的條紋。有的植株還會出現芽腐的症狀,在植株移栽到生產田的幾天內或者在定植和形成多個根莖後的幾周內,尖孢炭疽菌會引起植株的芽腐,被侵染的芽變成褐色至黑爛,而其餘分枝繼續生長,如果病菌繼續侵染髮展後會引起整株萎蔫和死亡。

將被侵染的芽和根莖縱向切開,被侵染的深色芽組織與健康白色的根莖組織間有一個明顯的界限。即使整株死亡,也不會出現像草莓炭疽菌侵染根莖部那樣,使根莖變成紅褐色。

4、果實染病,炭疽病為害果實,病斑呈圓形,淺褐至暗褐色,軟腐狀並凹陷,果實表面有黃色的黏狀物即分生孢子。被侵染的果實最終幹縮成僵果。

發生規律

病原菌是炭疽病菌的草莓炭疽病,屬半知菌門。草莓炭疽病以分生孢子在患病組織或落地病殘體內越冬,現蕾期開始在近地面植株的幼嫩部位侵染髮病,在田間分生孢子藉助雨水及帶菌的操作工具,病葉,病果等進行傳播。

草莓炭疽病是典型高溫,高溼性病害,當氣溫在30℃左右,相對溼度在90%以上時,發病嚴重,在盛夏高溫雨季該病易流行。

連作田發病更重。偏施氮肥,栽植過密,行間鬱閉等引起植株生長柔嫩及通風透光差,都有利病害的發生,可在短時期內造成毀滅性的損失。

農業防治

1、農業防治。選擇抗病的品種,不同品種間抗病性差異很大,各地應根據實際情況選用優質、高產、抗病品種;育苗地避免重茬,重茬地要進行土壤消毒;栽植密度適宜,不宜過密;合理施肥,氮肥不宜過量,施足有機肥和磷鉀肥,扶壯株勢,提高植株抗病力;同時注意園內溼度不宜過大,對易感病的品種要採用避雨育苗,高溫季節遮蓋遮陽網;及時摘除病枯老葉,病莖及帶病殘株,並集中燒燬,減少病菌傳播。

2、藥劑防治。炭疽病的藥劑預防,要從苗期做起。可以噴施25%阿米西達懸浮劑1500倍液,或80%代森錳鋅可溼性粉劑700倍液,或50%咪鮮胺錳鹽750倍液,交替使用,每隔5—7天噴施1次,連噴3次即可。

噴施時要注意整棵植株都得噴到,必要時將藥隨澆水灌入根頸部位,這樣能起到更好的預防效果。草莓定植大田後再用藥1次,就能防治高溫天氣導致炭疽病引起的定植苗全株萎蔫性死亡。

草莓根腐病

危害症狀

「提醒」草莓育苗期常發生的兩種病害,及早防治!

「提醒」草莓育苗期常發生的兩種病害,及早防治!

被侵染的草莓根部由外到內顏色逐漸變為暗褐色

1、草莓黑根腐病。病株易早衰,矮小,株勢弱,坐果率低。被侵染的根部由外到內顏色逐漸變為暗褐色,不定根數量明顯減少,又俗稱“死秧”

發生規律

草莓黑根腐病。長期連作,土壤病原菌、線蟲數量增加。越冬低溫凍害。除草劑藥害。土壤板結,地力下降。植株根部過度積水或土壤過幹均易發病。其中土壤病原物增加和植株生長勢衰弱是主要病因。

農業防治

1、選用早熟避病或抗病品種。

2、草莓田一般要實行4年以上的輪作。

3、嚴禁大水漫灌,避免灌後積水,有條件進行滴灌或滲灌。

4、發病重的地區棚室進行高溫、高溼悶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