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來靠螺螄養活的老人,以後路在何方


金華城郊水網密佈,這裡的人從小就跟“小魚小蝦小螺螄”打交道,在葷菜缺乏的時代,螺螄是菜也是飯,養活了代代樸實的農民。家住婺江畔筱溪村的洪志新已年過七旬,從小喝著婺江水長大,靠摸螺螄養家已經四十多年了,市井一些的叫法便是“螺螄洪”。

幾十年來,老洪一直沿用當年摸螺螄的工具——一根三四米長的竹竿頂端套著三角形的網兜——站在齊腰深的水裡,抖動手中的竹竿,沒一會兒,大把大把的螺螄就出現在網兜裡,他轉過身,將新鮮的螺螄抖落到充氣內胎上的鐵篩籃中……

“以前摸螺螄採黃蜆的人很多,特別是上世紀七十年代,沒有太多的工廠上班機會,每天都能在婺江裡看到摸螺螄的人。現在的四牌樓、通濟橋和老火車站一帶,當年摸的人最多。”老洪說。

那時候,水清澈見底,早上七點多下水,摸三四個小時,能弄個百八十斤。“一天採下來能賺5塊錢,不知不覺就採了四五年。”那時候水質好,家裡淘米洗菜燒開水,都是從婺江打水的。想起當年婺江的水,老洪不自覺就會嘴角微揚。他指著身後一幢兩層的小樓說:“這就是靠摸螺螄蓋起來的。”

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老洪發現,婺江裡的水質悄悄發生了變化。人們不再喜歡吃婺江裡的螺螄,嫌有異味,甚至能吃出柴油味。江裡的螺螄雖然多起來,但品相卻變得越來越差。到了2000年左右,由於水質實在不好,摸上來螺螄都沒人要,老洪只能轉戰到白沙溪一代的小溪裡摸螺螄,雖然每一兩天也能摸上幾十斤,但能摸到上好螺螄的地方越來越少,也越來越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