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朝臣子氣焰熏天,妄圖謀反,卻被永樂帝只用不到一天時間撲滅

當我們想起永樂大帝的時候,通常都會想到五徵漠北,永樂大典,鄭和航海,一派盛世景象。印象中的永樂帝剛強堅毅,幾乎不畏懼任何困難,他那時的朝廷應該是一群正直之臣,鐵板一塊,為國盡忠效力才是。但其實不是,永樂一朝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美好,當時也發生了很多株連甚廣的大案,甚至還發生了臣子謀反之事,而這些事都離不開一個名字——紀綱,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這位敢在永樂朝謀反的人的故事。

永樂朝臣子氣焰熏天,妄圖謀反,卻被永樂帝只用不到一天時間撲滅

紀綱不像有些名人,在發跡之前就在故鄉周圍聞名,在投靠朱棣之前,他只是個無名小卒。那時朱棣起兵,雖然在開始時處於劣勢,但朝廷昏庸無能,朱棣足智多謀又敢打敢拼,竟然沒有像很多人想象中一樣被輕易剿殺,反而打了不少勝仗,將朝廷的優勢一點點削弱。紀綱看出來,如果一直照這個趨勢下去,天下早晚是朱棣的,自己與其庸庸碌碌地過一生,不如賭一把,跟著朱棣幹,一旦賭贏了,以後的榮華富貴自不在話下。於是紀綱在朱棣帶兵經過自己家鄉的時候,前往投靠,單是投靠還不夠,從這裡就能看出他對功名利祿的渴望:為了讓朱棣能認識並且記住自己,他冒死上前扣住朱棣的坐騎,請求跟隨朱棣效命。他的膽略讓朱棣非常喜歡,再加上他弓馬嫻熟,因此當即被朱棣收為帳下親兵,由此看出,光有膽略還是不行,還要有真本事,這樣才能讓別人不僅注意你,還能重視你。

紀綱自此安定了一段時間,他跟著朱棣四處征戰,用時間證明了自己的能力和忠誠,朱棣也全都記在心裡,現在的朱棣還無法給他太多,但紀綱現在所做的一切,都將成為他後來飛黃騰達的資本。

建文四年(1402年),朱棣得到消息,南京兵力空虛,於是率領部隊繞道偷襲南京,在內應的幫助下,攻入南京,建文帝下落不明,朱棣繼皇帝位,是為明成祖。

朱棣的帝位是從侄子那裡搶來的,得位不正,他也沒有自信,再加上他知道朝中一群文官不喜歡自己的軍伍作風,於是經常擔心大臣暗地裡與自己作對,他需要有人為自己監視這些人,讓他們能老老實實地在自己手下效力。於是,他重新啟動了自己父親設立又關閉的,為無數大臣帶來噩夢的特務機關——錦衣衛。

錦衣衛的職能就是為皇帝監視一些不聽話的人,因此必需保證錦衣衛的人是足夠忠誠的。在成祖起兵時前來投靠,安心在成祖手下做事多年的紀綱明顯符合這種要求。成祖知道紀綱要什麼,紀綱在成祖反叛朝廷之時前來投靠,無非是把自己的前途命運全部都壓上來搏一個錦繡前程。在成祖的眼中,這種人是最容易控制的,他不怕紀綱有慾望,只要他的慾望保持在合適的範圍內,只要成祖還能夠滿足他的慾望,成祖就能夠確保他的忠誠。紀綱這種人,非常適合錦衣衛。

成祖將紀綱提拔為錦衣衛指揮使,掌管親軍和詔獄。紀綱賭贏了,他從一個無名小卒搖身一變,成為了錦衣衛的老大。令人談虎色變的錦衣衛啊,自己當年有沒有想過自己也能有今天呢?

紀綱知道自己為什麼能有這種地位,他知道皇帝要他有什麼用處,他也知道做什麼可以保證自己的權勢不失,他決定好好地做事,為了自己的榮華富貴,為了自己的現在與將來。

紀綱在朝野廣泛地佈置密探,設立校尉,密切地監視朝中大臣的動向和民間的聲音,一旦有人稍微有不滿朝政的聲音,他就把人抓起來嚴刑拷打,並且詭計多端地教唆人誣陷誹謗,隨意攀扯,只為擴大打擊面,用別人的生命鋪就自己升官發財的階梯。他瘋狂地打擊建文舊臣,用盡手段,讓因被株連而獲罪的人達到數萬,平日裡更是囂張跋扈,全然不將其他官員放在眼裡,隨意違反法紀。但由於他所做的事都甚和皇帝心意,皇帝並沒有怪罪他,反而把他引為心腹,時常讓他去處理皇帝看著不順眼的大臣,這讓紀綱的氣焰更加的囂張了起來。

好像自古以來幾乎所有的權臣都有一個毛病,那就是在久掌威權之後,逐漸地產生自己無所不能,天下第一的想法,卻忘記自己的背後站著的更大的那一位。紀綱就犯了這種毛病,他忘了是成祖的縱容讓他有隨意放縱的資本,因為他對於成祖來說還有用,但是如果有一天,紀綱不再滿足於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切,而是想更進一步的時候,當皇帝能給他的東西已經無法使他滿足的時候,他也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紀綱就像洪武朝的胡惟庸一樣,權臣做久了,生殺大權掌久了,就想要更進一步。違法亂紀乃至於無法無天的事,他已經做的夠多了,他不覺得再放肆一點會有什麼事。永樂五年(1407年),徐皇后病故,成祖下詔全國選美,各地送來的美人到達京師後,紀綱先挑出絕色美人藏於自己家中私納,剩下的再呈現給皇帝。和皇帝搶女人,這已經是和成祖切身相關的事了,但更厲害的還在後面。紀綱查抄到已故吳王的冠服後,沒有上交,而是私自隱藏在家中,有時還穿在身上,命令左右飲酒祝賀,高呼萬歲,但沒有一個人敢告發。紀綱家中私養了大批亡命之徒,暗中修建隧道,製造了數以萬計的刀槍、盔甲和弓箭,這些全部都是造反所需的標準配置,但是紀綱覺得還不夠,光有武器和士兵,如果朝臣都反對自己,造反就不可能成功,於是紀綱想了個主意,想要試一試朝中大臣。永樂十四年端午節,成祖親自主持射柳比賽,紀綱想學秦代的趙高指鹿為馬,借這個射柳比賽,摸透朝臣的心思。他對錦衣衛鎮撫龐英說:“我故意射不準,你把柳枝折下來,大聲呼喊說我射中了,看看眾人有沒有敢出來糾正的。”龐英按照紀綱的話做了,在場的人竟無一個人敢出面糾正,紀綱內心的喜悅可想而知,他加緊了逆謀活動,多蓄亡命,造兵器萬計,只待時機出現,就要發難。

常言道:多行不義必自斃,紀綱平日在朝中作威作福,目無法紀,囂張跋扈,不知惹怒了多少人,但大家都屈服於他的淫威,敢怒而不敢言,現在紀綱做的是誅九族的事,難道皇帝知道後還會包庇他嗎?紀綱常年打雀兒,最後卻被雀兒啄了眼睛,一個與他有仇的太監知道了紀綱要謀反的消息後,報告給成祖,成祖大怒,將紀綱押送都察院審訊,查清楚他的種種不法行為後,將紀綱凌遲處死,他全家男女老少也都發配戍邊,從逮捕到定罪,整個過程連一天時間都不到。

其實,回顧紀綱從一介平民到飛黃騰達再到跌入深淵的過程,你會發現,成祖從來都只是把他當成一個工具,作為掃清自己障礙的工具,成祖會時刻考慮自己能否再用它,當有一天自己能給他的已經無法滿足他的慾望,那就只能讓他滅亡,紀綱經營半生,卻被權勢迷住了雙眼,無法看清這一切,也是可悲可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