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何橋的孟婆到底是誰?在地府處於什麼地位?

用戶66379747550

有很多大佬回答了孟婆的身份,想必大家也已經十分熟悉孟婆了,名為婆,其實是個美女,口口相傳的錯誤罷了;



那麼,我就來給大家再普及一下,孟婆湯是什麼吧?相傳有一條路叫黃泉路,有一條河叫忘川河,河上有一座橋叫奈何橋,走過奈何橋有一個土臺叫望鄉臺,望鄉臺有個叫孟婆的老婦人在賣孟婆湯;

而在忘川河,有一塊石頭叫三生石,孟婆湯是讓人忘了一切,而三生石卻是記著走過的人的前世今生;


據傳說而言,孟婆湯的做法是先取在十殿判定要發往各地做人的鬼魂,再加入採自俗世的藥材,調合成如酒一般的湯,分成甘、苦、辛、酸、鹹五種口味;

凡是預備投生的鬼魂都得飲下孟婆的迷魂湯,如有刁鑽狡猾、不肯喝的鬼魂,它的腳底下立刻就會出現鉤刀絆住雙腳,並有尖銳銅管刺穿喉嚨,強迫性的灌下,沒有任何鬼魂可以倖免;

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每個人活著的時候,都會落淚:因喜、因悲、因痛、因恨、因愁、因愛,孟婆將他們一滴一滴的淚收集起來,煎熬成湯。


百變歷史秀

“飲下此湯,前塵盡忘。”奈何橋上,一個枯啞的聲音反覆唸叨著。

那一雙乾枯的手,一次又一次地遞出一碗湯。

往來的鬼魂無論願或不願,在周邊鬼差的瞪視下都一飲而盡,而後渾渾噩噩地走過奈何橋。

端著湯碗的手第一次頓住,舉在半空。

數不清多少年來,拒絕喝下孟婆湯的人有很多,但表情這麼平靜的似乎只有眼前這一個。

穿著玄色長衫的男人說:“我不想喝孟婆湯。”

孟婆啞啞道:“為什麼?”

男人說:“我有忘不掉的人。”

孟婆面無表情:“在喝下孟婆湯之前,每個人都有忘不掉的人。”

男人說:“我找了她很久。”

孟婆依然舉著湯:“再久也不過短短一生。”

男人嘆了一口氣:“九世了。”

孟婆愣了愣,她見過太多的痴男怨女,但“九世”的漫長,讓她沒辦法輕飄飄的開口。

她有了一些好奇,“找她做什麼?”

男人說:“問她跟不跟我走。”

孟婆問:“跟你一起受輪迴之苦?”

男人說:“如果跟她在一起,我願意輪迴。”

孟婆道:“或許她不願意。”

男人說:“所以我只是問問她。”

孟婆桀桀怪笑:“轉世之後誰又記得誰?”

“我記得她。”男人認真道,“她也記得我。”

孟婆嘆了口氣:“九世輪迴,你還能記得她是誰?”

男人說:“你。”

孟婆變了臉色:“膽敢戲耍我?”

男人一直平靜的面容上,終於流露出一抹哀傷。

他嘆了一口氣:“你還是沒有勇氣。”



你還是沒有勇氣。

這話如雷電貫穿黑夜,似天鼓響在腦海。

男人的聲音:“我們要永遠在一起。”

女人的聲音:“嗯。”

男人說:“永生永世。”

女人說:“永生永世。”

畫面一轉。

女人的聲音:“我好害怕…”

男人的聲音:“我在。”

女人的聲音:“眼前好黑,我好冷。我是不是要死了?我好害怕,我不想死!”

男人的聲音:“我在。”

他真的一直在。黃泉路上,兩人一前一後,相偎前行。

一個宏大的、威嚴的聲音:“你天賦異稟,可願繼神職為孟婆?從此免受輪迴之苦,與神位同在。”

男人手中一鬆,轉過頭來,只看到女人跪伏於地:“小女領命。”

鬼鏈縛身,鬼差將他強壓跪地。

男人只是看著她,輕聲說:“我不會忘記你,我會來找你。”

站在奈何橋上,女人親手把孟婆湯灌進了男人的嘴裡。





黃泉依舊滄桑奔湧,奈何橋依然古老沉默。

孟婆端湯的手只微微顫抖了一下,她說:“這隻鬼不肯喝湯,鬼差何在?”

幾個鬼差揮舞著鎖鏈,凶神惡煞地走近前來,忽然撲通一聲,跪倒在玄衫男人身前:“判官大人!”

其中一個鬼差還回過頭來:“老婆子你瞎了眼!這位是新上任的轉輪殿判官大人!”

孟婆愣住了。這時候她才明白,那一句輕飄飄的“我願意輪迴。”是多麼沉重。

判官當然不可能跟孟婆在一起,他們只能捨棄神職,重入輪迴。

一介凡人修成轉輪殿判官,這其中有多少艱難?她任陰司多年,再也清楚不過。

她一直以為,一直以為。

男人之所以肯與她赴輪迴,只是因為他本身沒有擺脫輪迴的能力。他身在輪迴中,不知輪迴苦。

見過了生死之間的恐怖,誰還能用愛來充飢呢?

滿心亂絮,千絲萬縷。

難道這不知道多少年月的奈何橋枯坐,自己就真的沒有想起過他麼?

孟婆的手顫抖起來,幾點湯水飛出。

玄衫男人伸出手來。

孟婆顫抖著伸出另一隻手,男人卻接過了她手裡的孟婆湯。

“我用了九世等你,我等到了你的答案。”男人的聲音異常平靜。

他舉起手裡的湯碗,輕輕翻手,灑在身前:“我不需要孟婆湯。”

他說:“我會忘記你。”

他轉身離去,走得灑脫之極。




孟婆站在原地,任風吹過。

皺紋褪去,肌膚潤紅。

白雪轉青絲,老嫗變少女。

黃泉依舊,奈何橋依舊。

一切好像都跟當年一樣。

但一切又都已經不一樣。

她囁嚅著,突然好想開口喊他,突然好想跟他走。

但是,一切都回不去了,是嗎?

她知道,她知道他說的每一句話,他都會做到。

她呆呆地怔了半天,顫抖著舀了一碗孟婆湯,一飲而盡。

飲下此湯,前塵盡忘。


玄學之智劉大懶人

據說人死後都會經過黃泉路,黃泉路上有一條河名叫忘川,忘川河上有一座橋名叫奈何橋,橋邊有個石頭名叫三生石,記錄了你的前生今世,過了奈何橋會看到一座土臺名叫望鄉臺,望鄉臺邊有位老婦人,這個老婦人就是孟婆。當人們走過奈何橋,站在望鄉臺上最後一次回顧自己的一生,再喝下孟婆盛的孟婆湯,從此忘卻這一生的所有。

據說天地初開時期,分為三界:天界,人界,冥界。天界掌管三界,冥界即地府掌管人間生死。孟婆曾是天界的一名神仙,玉帝手下的一名高官,到地府任職後官職也很高,僅次於閻王。

其實孟婆不是一個老婦人,而是一個妙齡少女。她和月老曾有一段美麗的愛情故事,當然了月老也不老。可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月老離開了孟婆,孟婆失戀後傷心欲絕自殺了,到了地府,孟婆請求閻王不要抹去自己的記憶,不要轉世,作為回報,她將永遠在地府工作。孟婆自己飽受情感的傷害,她不希望人世間的痴男怨女死後還要受情傷之苦,所以專門收集了世人因喜怒哀樂等情緒流下的眼淚熬製成湯,這就是傳說中的孟婆湯,只要喝了孟婆湯就能忘記所有的過往,放下一切愛恨情仇,走入下一個輪迴。

原本一對情侶,一個成為專為男女牽線搭橋、促成姻緣的月老,一個是在地府專讓世人忘記煩惱的孟婆。

孟婆只是中國古老傳說中的一個神話人物,人就是生生世世的輪迴,這一世的終點也是下一世的起點。看過三生石上的記憶,就是最後擁有這一世記憶的時候。許多人死後可能還放不下生前的種種,但又無力迴天、無可奈何,終是隻能發出長長的嘆息,這也就是奈何橋名字的由來。


老照片

在中國的神話體系中,經常會聽到孟婆的名字,她是負責在奈何橋邊熬製湯藥,過往的靈魂只要喝上一碗,就能忘卻前世今生,重新投胎做人。

那孟婆到底是什麼來歷,在神話中的地位有多高呢?

關於孟婆的身世,自古以來就存在很多爭議。

相傳孟婆本是天上的一位仙官

,因為看到人間各種恩怨情仇,即使是死了之後,情感還是束縛著人的靈魂。孟婆不忍心讓凡人受到折磨,於是拋棄了神仙的待遇,來到了陰間的忘川河邊,立起一口大鍋,用人世間各種情感的眼淚,熬製出傳說中的孟婆湯,口味獨特,童叟無欺。

喝下去沁透心脾,瞬間忘記前女友,這就是人一出生的時候,沒有前世記憶的原因。

另一種說法就比較懸了,孟婆就是秦朝的孟姜女,因為丈夫修建長城而死,又找不到屍骨,於是放聲痛哭,把長城都給哭倒了。於是自己熬製孟婆湯,藉此忘記失夫之痛。

沒想到卻感動了上天,讓孟姜女免收輪迴之苦,讓她專門在橋邊熬湯,讓參與輪迴的眾生得到解脫。

第三種傳聞是孟婆本是得道高人,平日裡一心一意勸人向善,跑到山裡去修行。

到了漢朝時期,社會上出現一些能知道自己前世的怪人,天庭擔心這樣下去會造成人間混亂,於是指派孟婆到陰間,用湯藥讓靈魂失去記憶,以此來保障社會的安定。

不管怎樣,這些都是神話傳說,並沒有事實依據,也許百年之後,我們也會遇到這位慈祥的老奶奶,到時各位小夥伴記得幫我問問她的名字。


找靚機二手機

你看看你配的圖就不太對,其實孟婆是一個年輕的大美女,大美女遞的孟婆湯才好喝嘛!

據傳說,人死後,會被黑白無常拉去陰間,如果閻王審判你沒啥問題的話,可以正常投胎。然後人就要走上黃泉路,走大約十餘里,就看到一條河,這條河就是忘川河,在這條河上面有一座橋,這就是奈何橋,在過奈何橋的時候,會到達一個土臺的地方,這裡是要求你回頭望一望的,名叫望鄉臺。

我們孟婆就在這個地方工作,她會慢慢等著這個人流完眼淚,然後給他一碗孟婆湯,喝了以後,再也不會記起以往的種種,哪怕酸甜苦辣,人情冷暖……

楊角風給大家作首打油詩吧:

靈魂脫體離陽間,唏噓落淚赴黃泉。
漸行欲遠回頭望,從此今生再難見。
腳下河水喚忘川,奈何橋上步闌珊。
望鄉臺上不忍視,孟婆端湯在身邊。

我寫的詩,雖然也算押韻,但不知道大傢什麼感覺,反正我覺得挺難過的時候一個大美女過來了,你喝口湯吧?

你喝了一口,咦?大美女在端湯,我喝一口!

咦?大美女在端湯,我喝一口!

咦?大美女在端湯……

估計孟婆得氣得一腳踢飛這個壞小子!

其實暗自她的職務來看,她的地位並不高,最起碼應該是受閻王管理的,如果這個人是冤死的,說不定閻王還會放他還陽,所以孟婆官職不大,但是非常重要!

關於她的由來是有好幾個傳說的:

1、孟婆是天帝之女,在玉皇大帝還沒有成為玉皇大帝的時候,她就是神了,因為不忍看人們被情所困,索性來到了陰間,熬製湯藥,替人們免去憂愁!

2、孟婆就是孟姜女,其實這個傳說,就是因為她們都姓夢,其實孟婆姓不姓夢我們也不知道,但孟姜女就是因為找不到丈夫,才哭塌的長城,又見到這麼多屍骨沒有歸宿,於是為了讓大家免受相思之苦,熬製湯藥,來到陰間奈何橋邊。

3、孟婆是西漢時代的絕世美女,既然是美女,自然就是美啦,但是這個美女沒有情愛的思想,八十多歲了還非常純潔,上天感動了,於是把這個冷麵美女安排到奈何橋工作,讓那些飽受情愛煎熬的人們忘記這些感情!

所以,至於孟婆到底是誰,這個問題我也答不上來,只知道是一個美女,還免費送湯給我們喝,如果我哪天有幸見到她,我先問問她是誰,再喝湯,反正喝了以後就忘記了嘛……

我叫楊角風,更多精彩請關注!


楊角風發作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孟婆是一個神奇的存在。

黃泉盡頭奈何橋,忘川河邊三生石。
望鄉臺上是孟婆,一碗神湯舍過往。

大概就是說,人死了就陰陽兩隔,奈何橋是陰陽兩界的生死線。在奈何橋邊上有一塊三生石,在奈何橋上有一個望鄉臺。

每個人死後,到了這個地方,可以在三生石上看一看自己的生活經歷,因為喝了孟婆湯後,就什麼也不知道了。在望鄉臺上看一眼自己的家鄉親朋好友,之後就無關係了,恩怨情仇都 要放下了。

過 了這座橋,就到了陰間,閻王就要根據在人世間積的福和造的孽給出不同的判決,如果積福多,就有可能上天宮為官,至少也可以馬上投胎到好人家;如果造孽多就會被給出相應的處罰,刑罰期滿後,方可轉生來世。

關於孟婆的故事很多,主要有三個。

一個是說哭倒長城孟姜女死後化身,一個是說一西漢唸誦佛經終身不嫁勸人向善的女子。

然而最靠譜的卻是這樣傳說的:

孟婆打天地人三界劃開就存在,因看著死去的人無法忘記放下過往而痛苦不肯轉世投胎。所以就搞了一個鍋施加法力把這些人的過往回憶熬成湯後給他們喝下,這樣就抹掉了往世的一切。

孟婆還是一個美麗的女子,並且手下還有漂亮的妹子。

《吳下諺聯》裡說,“人死去第一處是孟婆莊,諸役卒押從牆外經過赴內案完結。生前功過,注入輪迴冊內,轉世投胎,仍從此莊行過”。然後進入一個室內,雕樑畫棟,珠簾半卷,內有一老太婆。老太婆見人來了,呼喚三個小妹出來,名為孟姜、孟庸、孟戈。三個小妹清香襲人,遞來一杯茶。此時倍覺口渴欲死,就接過來喝了,喝到底時,猛然看見杯底有泥,抬頭再看,老嫗化作一個骷髏,“華屋雕牆,多變成荒郊,生前事一切不能記憶”。一驚過後,便成了懵懂小孩了。這個茶就叫做孟婆湯,又名“泥渾湯”,再名“迷魂湯”。

接下來,我們來看陰間 的組織架構和工作分工。

  1. 閻王是陰間最大BOSS,直接決定鬼的去向,是陰間掌管最大權的人。

  2. 查察司是陰間第二大的部門,由判官擔任,專門從事調查鬼在生前做了什麼,直接向閻王彙報工作。他身邊有一個眚神〈眚sheng第三調〉,他的任務是每年引領沒有轉世的死者靈魂於死後回家一次。
  3. 賞善司 罰惡司,從字面就可以理解,做好事的就賞,做壞事的就罰。這就是金庸武俠小說俠客行中賞善 罰惡使的原型和出處。
  4. 捉鬼師,有十個編制,其中當頭的是大哥鍾馗,接下來是黑無常、白無常,日遊神、夜遊神,眚神也在裡面。
  5. 牛頭、馬面,負責把快死的人按時間引領到閻王殿報到。
  6. 孟婆,工作詳見上文。

孟婆的職相當於行政人事部,主要負責將死之人的接待和登記工作,和轉世再生的人的歡送工作。她的工作也是向閻王彙報,差不多相當於部級官員。


新知傳習閣

知道孟婆是在一些神話電視劇、佛家影片中,講的是人死後有六道輪迴(三善道三惡道),這也是佛學上的術語。但佛家修行講的是脫離六道輪迴,如果功德圓滿,直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除此之外應該是人死後被黑白無常帶到閻王那去,然後閻王根據此人在世間的積德及造孽程度來給出不同判決。若功德行善很多,有可能到三善道(天道、阿修羅道、人道)。

若下輩子還為人,也會根據其它情況來判決是會投胎到什麼人家。若功德一般或罪孽重的話,可能輪為三惡道(畜生道、餓鬼道、地獄道),罪孽深重的要去十八層地獄受相應的刑罰,罰期滿後,再準備進入輪迴道去來世。

在得到相應的判決去投胎輪迴的路上會經過奈何橋,這裡是人投胎前對生前擁有記憶的最後一站,此時孟婆就登場了。她是個慈祥的老婆婆,一個個魂魄喝了孟婆給的湯水,忘記了前世今生,從零開始來世的輪迴。

孟婆像是摧毀人記憶的魔法師,她的一碗孟婆湯,讓人忘卻所有。

01

至於孟婆的身世,有很多傳說。

傳說之一,孟婆不是老婆婆,而是一位美女,還是一位與月老有過愛情的一位妙齡女子。因月老的離去,孟婆心死輕生到陰間,閻王爺判決她去轉世投胎,她卻怎麼都不願忘記這段情、不去輪迴,苦苦哀求,最終在閻王爺身邊當了這份讓世人不再受情慾之苦、熬製忘情水的差事。

對於這一傳說,帶有十足的諷刺意味,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一個牽情,一個忘愛,這大概是情侶間最遙遠的距離了吧。而“孟婆不是婆,月老並不老”的這句話在現在看來,有些許詩意、些許淒涼。

還有一個傳說,講的是孟婆其實是孟姜女。

孟姜女大家都知道,還有那首《孟姜女哭長城》膾炙人口的歌曲,真是所謂的千古絕唱啊,感動天,感動地,最終這份真情使她免輪迴之苦而在奈何橋熬製孟婆湯,為世間一切有情傷的人們忘卻痛苦,了無牽掛地去轉世投胎。

另外一個傳說還有《吳下諺聯》做佐證:“人死去第一處是孟婆莊,諸役卒押從牆外經過赴內案完結。生前功過,注入輪迴冊內,轉世投胎,仍從此莊行過”。

這裡面表達的意思和開頭我印象中人死後經過閻王判決後,在去往投胎路上會遇見孟婆,而孟婆給魂魄的一碗湯使其忘卻一切,而後上輪迴之路,這碗湯又叫“迷魂湯”。

02

孟婆派發迷魂湯這份參事,在地府是處於什麼地位呢?

話說天上歸玉帝管,地下歸閻王管。閻王就像現在集團中的董事長,孟婆像人事部的大頭頭,大事小情、人員流動情況都記錄在冊,並直接上報。這裡面要保證不能有差錯,否則就像多了一個人的工資、少了一個人的出勤一樣,孟婆要有差錯,那可能地府裡會有孤魂在遊蕩,那就亂了,閻王爺也不答應。

03

不管孟婆的身世如何,地位如何,這些傳說也都告訴我們,在世一遭,行善積德,珍惜當下,無悔人生。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因為我不想忘記一個人”

面對閻羅王的問話,一個女子果斷的回答。雖然她在這閻王殿上眾多凶神惡煞的鬼役中顯得那樣的嬌小無力,但她眼中的堅定卻令閻王感到震撼。

“即使是永世困在這暗無天日的地獄,天天與惡鬼哀嚎為伍你也不後悔?”閻王又問

“不後悔!”女子答到

“好!那你便不用喝這碗忘盡前世的湯,但你要永生永世為世人熬製,免去世人眷戀塵世之苦。”

“我願意!”女子說

於是牛頭馬面便和幾個鬼差役壓著女子出了閻羅殿。

一條路上浩浩蕩蕩的走著陽壽已盡的人們,這條路就是黃泉路,路上的人們一個個面無表情失魂落魄。女子被押解著同他們一起走著,身邊的人都不會看她一眼,隨著人流默默地走著。

不多會就看到了前面的一條河,這條河是忘川河,河水呈血黃色,裡面盡是不得投胎的孤魂野鬼,蟲蛇滿布,腥風撲面。上面駕著一座橋,名曰:奈何橋。無論如何眷戀,都要離去,這是何等的無可奈何。

過了奈何橋邊有一座山坡,就是望鄉坡,這裡可以回顧你的一生,旁邊的三生石記錄著你的前世今生,你可以緬懷你此生的一切愛與被愛,遺忘與被遺忘。

“就是這裡了”鬼役們放開女子

女子面前有一口大鍋,裡面的湯沸騰著,姑娘在湯裡看到了世間的喜怒哀樂,原來這湯便是用世人的眼淚熬成。

姑娘舀起一碗遞給一位高高瘦瘦的男人。

“喝了就真的都忘掉了嗎?”男人問

“都會忘了,你此生最愛的,最恨的,最舍不下的都會忘了的”女人回答。

“可是忘了不就什麼都沒有了嗎?”男人沮喪的說

“並不是沒有,其實什麼都在,只是你忘了”女人說

“好吧,我下一世還會見到她嗎?”男人又問

女人苦笑著“你都忘了,見到見不到還有那麼重要嗎?”

“重要,如果不是見她,我何苦要一遍遍走這輪迴,這一切的輪迴對我來說毫無意義。”男人有些激動。

“會的”女人面無表情

“那就好”男人接過湯喝了下去,眼神瞬間清澈了起來,向前走著步入了輪迴。

女人看著男人的背影含著眼淚地說到:“親愛的,我們每一世都會見面的,我會一直在這裡等著你,哪怕一眼百年,哪怕你認不出我。”

下一個人走了上來,女子遞給他一碗湯。

“苦嗎?”這人問

“苦不過這世間百年。”

路人說到:“也是啊。那你叫什麼名字?”

人生如夢,恍如婆娑,叫我孟婆


摸金校尉博爾術

奈何橋的孟婆到底是誰,她在地府中處於什麼地位?

民間傳說,人死後,肉體壞掉,魂魄出竅披枷帶鎖被陰間的小鬼黑白無常牽著來到奈何橋邊的三生石旁,人生經歷就在三生石上重播。(這個需要解釋,按照傳說推斷:三生石應該是一個大個液晶屏幕,電腦主機就隱藏在石頭內部。)看過三生石以後,就到了望鄉臺,望鄉臺很高,魂魄站在上面,看到活著的親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過得簡單而快樂。(解釋一下:望鄉臺就相當於現在的天文望遠鏡。)想想自己就剩下魂魄,連個形體都沒有,不知不覺中潸然淚下。就在魂魄不捨人間胡思亂想之際,孟婆出現了,孟婆是個中等個頭慈眉善目的老婆婆。還沒看夠嗎?孟婆輕聲問道。魂魄來到陰間第一次看到面目和善的人,情緒稍稍穩定些止住了悲傷。他仔細的打量著孟婆,他記起自己生前根本就不相信有什麼陰間,更不相信有孟婆的存在。

孟婆的出現,使他看到了一絲曙光。他跟自己說,我還活著,這只不過是一個夢而已。但現實是殘酷的,當他試圖找到自己的身體時,他一下子就崩潰了,他什麼也看不到什麼也摸不著,他突然之間懂了,他徹底的死了,現在的他的確就是魂魄。

別胡思亂想了,歡迎你來到地府!孟婆的柔聲細雨依然動聽,她根本沒有絲毫責備的意思。

誰能證明你是孟婆?你有戶口本嗎?你有身份證嗎?魂魄滿腹狐疑的盯著孟婆看,只見孟婆撲哧一笑,抿嘴說道: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下一步必須喝我親手調製的濃湯。

魂魄趴在地上耍賴,嘟囔到我憑什麼相信你,你個壞婆婆!

怎麼回事?但見那黑白無常拎著大棒跑過來,嚇得魂魄哧溜一聲就躲到了孟婆身後。二位大哥沒有事,讓您費心了,別忙著走,我這有60度的高粱白,這可是閻王爺爺過壽時我多買了倆壇,您二位有口福都拿去吧。黑白無常本來喝嗜酒如命,一聽說有酒喝,樂得屁顛屁顛的,急忙把酒抱跑了。

你想和我聊天嗎?我今天心情好,陪你聊會,唉!我的苦腦又向誰訴說呢!孟婆說道。

魂魄知道孟婆掌管著陰間出入登記等事,這工作就好比是把大門的,記錄人員到來的時間,離開的時間。這種工作很無聊,容易犯困,毫無趣味可言。

好吧!我能問幾個問題嗎?魂魄說道。

你隨便問,老孃今個高興絕不隱瞞,孟婆回答道。

我就想知道你到底是誰?魂魄認真的看著孟婆說道。我可以告訴你我的一切,但我有個條件,如果你能接受我就說。孟婆突然就變得嚴肅,說話也莊重起來。魂魄想我都這德行了,還有什麼條件不能答應嗎?於是魂魄也保證說,可以可以,什麼都依著你。孟婆說道:我的條件很簡單,我告訴你我的故事,你答應我品嚐我的手藝喝碗湯,你意下如何?成交!魂魄爽快的同意了。

下面是孟婆的講述,估計都是真的,讓我們耐心的看下吧!我曾是一個絕世女子,生在京城的大戶人家,我琴棋書畫樣樣精通,最擅於煲湯。在二八年華的時我偶遇了一個英俊瀟灑的窮小夥。我就揹著父親和他偷摸約會,我們二人耳鬢廝磨情投意合就私定終身。

三年一次的選秀女又開始了,大戶人家的女兒就好像是為了皇帝養的一樣,每次

的選秀他們總是千方百計把自己的女兒送進宮去。我也不例外,我的父親決定在這一年把我獻給皇上。我知道自己無法抵抗父親,也無法做出違背家族的 事情,我含淚和相愛的人告別,他拉著我的手發誓這一輩子再不會娶妻。我就勸他忘記我,可他很痴情,無奈之下我進了宮,斷了念頭,一心想奉父親的命,爭取當個一嬪半妃,苟活一輩子。

宮廷鬥爭慘烈,我沒有花錢疏通,當不了宮女,只在洗衣房做雜役。

洗衣房的婆婆看我可憐,心地又善良,便一直照顧我,不讓我幹太多的活 。我一有空,就煲湯給洗衣房的人喝,喝過我煲湯的人都對我贊不絕 口,甚至連宮廷裡的侍衛也會慕名前來。他們不知道,這是我用心中思念著情郎的相思做出來的湯。在宮中這樣一個隔牆有耳的地方,我的湯很快傳了出去,皇上知道了這件事,也

心生好奇,讓隨身的公公去拿一碗湯過來。皇上喝了這湯,果然味道非比尋常, 只是鮮美之中卻帶著一絲苦澀。皇帝召見了我,我故意打扮的非常難看,皇 上見我,問了些平常問題,便吩咐我留在御膳房煲湯。

御膳房裡的廚子是可以出宮的,我十分高興,等到可以出宮之時,我迫不及待 的去找那個我日思夜想的男子。等到我到他家門口時,剛想推開那扇破舊 的木門,卻聽到裡面傳出了這樣的聲音:你當真下個月娶我?當然當真,我 什麼時候騙過你?可是別人都說你和孟家的孟婆相好,不要信他們的,我 怎麼可能會喜歡那樣一個宮女呢,我愛的只有你一個人。”我聽後腦袋嗡的一聲呆坐在門口。

還是那個口口聲聲說今生非不娶的人嗎?我恍恍惚惚

回到了宮裡,皇上指明晚上要喝我煲的湯,我迷迷糊糊的煲好了湯。誰知皇上喝了我的湯竟然心臟劇痛。太醫查明原因,是因為湯裡的食材相生相剋。我自然擺脫 不了干係。心疼兒子的太后鳳顏大怒,想找到我要狠狠的懲罰我。我知道釀下大錯沒等他們找到我,我就上吊了。

我來到陰間,閻王看著我這個被情傷害至深的女子,嘆了一口氣,說:“你就留在我 這裡,給每個過奈何橋的人喝湯吧,喝了你的湯,他們就可以忘記前世的一切, 無憂無慮的轉世投胎。作為交換。我可以幫你你忘記前世那個負你的人,直到你 再次見到他為止,如果到時候你還是忘不了他,你才會開啟這段記憶,否側你將 會一直忘記這傷心的經歷。”此時的我早已被傷心折磨的心神憔悴了,我答應 了閻王的要求,想著還能見他最後一面。

我留在了陰間的奈何橋上,同時也忘記了負心的情郎。每當橋頭來了一個亡魂

,我就會對他說:“口渴嗎?口渴了就喝碗孟婆湯,喝完了清清爽爽的轉世投

胎。”直到有一天,他來了。此時他已經是老態龍鍾,衣衫襤褸。我的容貌卻

一點都沒變。我見到有人來,舀了一勺湯,說:“口渴嗎?口喝了就喝碗湯吧。”我抬起頭看向來人,話停在了嘴邊,封印的記憶瞬間充斥了我的大腦。是他!男子 也驚異的看著我,是他!撕心裂肺的痛楚從我的心裡傳來。我知道他死了,他 終於死了,我終於見到了他。我一直沒有忘記他,我的故事完了。該你喝湯了,此時此刻的魂魄已經哭得像個淚人,孟婆也悄悄的轉過身擦拭眼角的淚花。人世間的情愛總是魂牽夢繞揮之不去啊!


愛科學說

孟婆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人物,常住在奈何橋邊。她為所有前往投胎的靈體提供孟婆湯,以消除鬼魂的記憶。

孟婆生於西漢,自小研讀儒家經典,長大後,唸誦佛經。在世時從不回憶過去,也不想未來,勸人們不要殺生,活到81歲,依然是處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人們稱她為孟婆。

後來入山修行,直到後漢。當時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洩露天機,上天特命孟婆為幽冥之神,併為他建築驅忘臺。

傳說中孟婆是一位絕世美女。民間傳說還有兩種:1、三界中的散官,2、孟婆就是孟姜女。

孟婆在陰間也就是一個辦事人員,專管給投胎的人喝迷惑湯。

這是神話傳說,瞭解一下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