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引進人才當去庫存絕招,把握“住房不炒”定位十分必要

把引進人才當去庫存絕招,把握“住房不炒”定位十分必要

把引進人才當去庫存絕招,把握“住房不炒”定位十分必要

今年遇到史上最嚴調控,房子是住的,不是炒的定位,直接揭穿了房價上漲的要害。各地出臺的政策已經很全面,從限購到限貸,從提高首套首付到全面提高貸款利率。到那時,我們看到各地樓市的熱情依然高漲,特別是藉助人才引進掀起的去庫存運動,真正讓各地樓市在趨冷的期待中由火了一把,不知道上面怎麼看這個問題。我一直認為人才引進只是一個噱頭。

如果要說泡沫已經很嚴重,明顯有很多個特徵可以為證,比如:房價增長速度超高、地王麵粉貴過麵包、建設成本在房價中的比例只佔一小部分、房價與房租的比例關係、地產概念的炒作推動房價上漲等,樓市裡的泡沫確實是無可置疑的。但是,有人從供求關係上認為有需求、有交易就不是泡沫。如果這麼認為那麼經濟領域裡還有什麼行業有泡沫呢?任何產品都有交易,如果認為沒有交易發生才是泡沫,那倒奇怪了,一個夕陽行業的產品時交易量日漸減少的,哪裡難道還是泡沫惹的禍?

有知名地產專家曾經說過:房地產泡沫我說有就有,我說沒有就沒有。這有點強權政治的邏輯,有點不講道理。這也到反證了否定泡沫的方面論據的不足和邏輯的缺失。在不能否定泡沫的情況下,又有人拋出了泡沫合理論資產泡沫是世界性的,目前不能擠破,上海將很長時間與高房價共存。

有專家就認為:全世界貨幣流動性過剩,中國貨幣政策被美國貨幣政策綁架,不得不走這條路。另外,還要比較戳破泡沫的成本和讓泡沫逐漸消失的成本,大家都注意到,中國上次的四萬億刺激計劃相當部分流入房地產,如果現在戳破房地產泡沫,可能不止十年衰退。這些專家的意思很明顯是承認泡沫的存在,他們認為泡沫有其存在的客觀條件和存在的意義。但是隻要有泡沫,泡沫早晚都是要破的。其實,越小的時候戳破損失越小,等長大了再破就難破了,弄不好就要做大手術了,那樣損失也就更大了。

不過,大家又都很擔心樓泡沫被刺破,原因就是泡沫破裂後的代價只有眾多普通的購房人來承擔了。這個是讓人們接受不了的,也是政府頭疼的事情。樓市的瘋狂行為是要在以後的機泡沫中付出巨大代價的,只不過這個代價可能要讓樓市的業主和股市的股民買單了,因為開發商和地方政府早就把錢裝進了腰包,而在這個吹泡泡的過程中只有購房人和股民是從口袋往外掏錢的。泡沫縮小就是資產縮水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最受傷害的不會是既得利益階層和集團,只有最普通的在房市的投資者和在股市投資房產股的股民。

把房地產這麼個傳統的產業,建立在虛擬資本的泡沫上,確實是非常危險的,這個危險還在於這個產業,涉及千千萬萬的老百姓,甚至是每家每戶。長期與泡沫共存,老百姓的消費能力被泡沫吸收,老百姓辛辛苦苦掙的錢都投資在泡沫上,那這個經濟發展的意義何在?在經濟發展過程中,人們沒有得到實際福利的增加,卻是增加了大量的泡沫,這是不可能長久的。當人們不得不從泡沫中逃離的時候,這個泡沫的破裂就是必然的了。【本文由“馬躍成賬號”發佈,2018年06月13日】

把引進人才當去庫存絕招,把握“住房不炒”定位十分必要

把引進人才當去庫存絕招,把握“住房不炒”定位十分必要

把引進人才當去庫存絕招,把握“住房不炒”定位十分必要

把引進人才當去庫存絕招,把握“住房不炒”定位十分必要

把引進人才當去庫存絕招,把握“住房不炒”定位十分必要

把引進人才當去庫存絕招,把握“住房不炒”定位十分必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