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不交社保每年在銀行存1萬,到退休後存下的錢會比社保多嗎?你怎麼看?

用戶5547789917


首先可以肯定你的想法過於簡單,買社保肯定比存銀行好。

一、將錢存入銀行無法規避通貨膨脹,而交社保退休則可以享受到退休當年的基本工資待遇

有的人喜歡用具體數字來算,我想問個簡單的數字:你能算出十年、二十年後的平均工資嗎?

購買社保後領取的退休工資組成部分中,有一個基數是當年本地的平均工資,且每年是遞增的。

如果不交社保每年存入銀行1萬,存二十年後,這個數據就基本固定,每年的利息甚少。那麼這筆錢到時準備分多少年使用呢?

現在人的壽命越來越長,不要想著存本取息,即便你存滿40年,40萬按4%年利息率,一年利息1.6萬,那點利息根本就不夠開銷。

另外你還要考慮每年的物價上漲指數。銀行利息不會隨著通貨膨脹而增加,20多年前的一年期整存整取的利息有10%,現在不到2%。

所以將錢存入銀行不僅不能規避通貨膨脹,而且縮水厲害,經過二十年、三十年之後,當初存入銀行的錢還能否支撐起自己的老年生活呢?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父親是國營企業退休,退休工資偏低,不過在他退休後的二十年中大概領取了四十萬的退休金。他現在每個月的退休金有四千多了。而當初父親上班的時候,每個月大概扣100多元養老保險金(那時候工資低)。

二、不買養老保險,就無法購買醫療保險,年老的你真的能夠承擔醫療費用嗎?

國家政策規定不買養老保險,就不能購買醫療保險。

人老了難免會有生病,如果全部依靠自費,小病小痛都是一筆不小開支,更別說大病了。去年我母親感冒住院10天,一共2.3萬,自費3000多點。父親有個同事做心臟塔橋手術,屬於大病醫療,總共30萬,自費部分6萬不到。

如果說日常生活費用這塊你覺得能夠自己統籌安排好,可是醫療這塊真的無法預算和估計。

也許存了一輩子的錢,一場大病就會化為烏有。

三、社保是國家的福利制度,銀行是盈利機構

社保是目前國家一種普及面最廣的一種福利制度,所謂的福利,當然是利好制度,簡而言之國家在這塊是有財政補貼的。

國家對於下崗繳納社保有困難的人員還有政策傾向,各地區略有不同。

銀行是盈利機構,銀行的目的是盈利,將錢存入銀行只能取得微薄的利息。

而且還有一點,如果是選擇自己將錢存入銀行,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每年定期將錢存入銀行這個舉動很難堅持幾十年。

所以覺得把錢存入銀行比購買養老保險更划得來的想法,未免太過狹隘。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很多人糾結要不要交社保的問題。我說兩個案例。

1、在老家的一位嬸嬸,她原來是農村戶口,只能買新農合,老了後大概每個月能領幾十塊錢。後來機緣巧合,她女兒幫她在縣城找到了一個入城鎮社保的指標,一次性補繳了4萬多快錢。到年齡後,她剛開始一個月能領800多的退休工資,到現在一個月已經漲到1200了。我是覺得這4萬很划算。

2、還有一位是電信公司的老爺子,都已經準備退休了,去年突發急性病,在辦公室就倒了,沒搶救過來。他兒子哭得很傷心。電信的社保基數不低,老爺子大概會覺得很虧,完全沒享受到退休的福利。兒女能拿到個人交的那部分錢,單位統籌部分是指望不上了。可能還有一筆喪葬費(有朋友補充最新的工傷標準是70萬,對家人來說也是一筆補償)。

年輕人的養老壓力很大,總覺得按現在的人口發展,不知道30年以後還能不能拿到社保的錢。但是,從我個人的角度,還是覺得社保更靠譜。

1、養老作為國家財政必須要保障的一項民生工程,只要沒有特別巨大的變故,肯定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是基於當時的社會平均工資水平,抵消了通貨膨脹的影響。

2、存銀行的錢,你說不定哪天就取出來了,或者哪天就忘記定存了。很多時候,我們會高估自己的自制力,社保即便是當作一種強制儲蓄,也是好的。

3、當然,如果個人出現意外,沒能領到社保就去世了,這也只能說是個人的不幸。但這種突發事件本就不可預料。

4、在社保之外,再補充儲蓄或理財,保證退休後的生活質量,這也是兩手準備。


康愉子


對於年輕人,我的建議是一定要參加社會保險。因為,社會保險是社會最基礎的保障,讓我們所有人共同分擔可能遇到的風險。多數人(大約90%)繳納社保都會賺便宜,只有極少數人因為意外,可能會拿不回本金。

我們國家在不停的修正我們社保制度,社會保障制度會越來越完善。

單純說一年交1萬元的社保是不現實的,因為,我們社保繳費基數年年增長,而且通過過去的經驗,我們每年的社會平均工資增長速度都會比銀行的理財利息要高許多。過去30年,我們的社會平均工資增長速度大約在10%到15%之間。未來30年可能會降到8%到5%,甚至更低。

如果說,我們一年存1萬元,按照5%的利息計算,30年後,一般能夠有66萬元左右。

如果我們繳納社保的話,按照現在靈活就業人員20%的繳費比例計算,由於8%的繳費比例會記入個人賬戶。所以,會有40%進入個人賬戶,也就是一年4000元。

從2016年開始,國家統一公佈個人賬戶記賬利率,2016年是8.31%,2017年是7.12%,2018年是8.29%。如果是按照4000元進入個人賬戶,按照8%的利息計算,30年後個人賬戶就有45.2萬元。



除此之外,去世之後我們還有一些喪葬費和撫卹金(救濟金)待遇,但總體來說數額肯定趕不上存銀行。

可是,我們退休之後還有基礎養老金待遇,基本上繳費30年拿著基礎養老金,7~8年就會將差額填平了。

總體來看,如果個人賬戶養老金增長速度跟社會平均工資一樣的話,繳費30年,養老金替代率可以拿到60%到70%的實發工資,大約是我們每月社保繳費的2到3倍。

所以,我們養老保險待遇還是不錯的。有可能虧本,最大可能實際上是佔便宜的,畢竟我們人均壽命越來越長的。


暖心人社


其實個人感覺,交社保還不如想辦法貸款買房子,將來收益高。

我一個朋友在深圳工作之前,一個月的薪水大概就是12000左右。他在深圳基本上就是光攢錢了,能省就省。

大概十二三年前回到西安,在西安長安區長安南路主幹道附近,臨街買了兩套住宅,三個商鋪。當時的價格,住宅1031平方,買了兩個一百四五十平的。門面房大概2800到3000塊錢一平方。幾乎花幹了他數年的積蓄,而且還跟銀行貸了一點款。

現在他自己不上班,沒事了在網上做點設計工作。剩下時間就當房東,現在三個門面房,每年大概九萬左右,而且剛好地鐵口就修在了他的門面房對面。兩個住宅,他自己住一套,對外租一套,每年租金差不多3萬。

這不是關鍵,關鍵是現在他的門面已經漲到了每平米大約25000左右。而住宅也已經漲到了12000左右。所以他到現在為止,完全沒有任何繳納社保的意思,因為他算來算去,都覺得不划算。

房子未來肯定會降價,因為人口會減少。但無論減少的再多,只要你能夠給出合適的租金。那麼照樣會有人租賃。


折哥健身


30歲不交社保每年在銀行存1萬元,到退休後存下的錢多數情況下比社保要多。交社保具體合適不合適,關鍵要看最終壽命有多少。


如果有正式工作,公司給繳納社保,那麼一定是選擇社保,畢竟公司出大頭。

如果沒有正式工作,繳納社保則要根據情況具體分析,看看交社保是否有壓力,家庭人均壽命情況,以及工資漲幅。


延遲退休的聲音時不時冒出來,考慮到養老金按照如今的分配模式很難持久,既然拿得多的人減不下來,就只能通過擴大繳費基數、國有企業利潤劃撥以及延遲退休來重新組建起相對穩定的架構。


如果時自己繳納社保,隨著通貨膨脹,人均收入增長,養老金也會不斷上漲。之前每年交1萬元連續交15年到現在退休可能只有1000元左右的養老金,再過30年也許能到1500元甚至2000元也不好說。按照多繳多得原則,還是要結合當地的人均工資才能確定具體有多少養老金。


交社保最大的問題是,一旦離世過早,就會虧本。個人繳納的話如果交滿30年後卻在退休前離世,能退回來的不過30%的個人繳納部分,可能也就10萬元左右。


30歲如果每年存1萬元,選擇五年期存款或者結構性存款,保持4%的年收益率,30年後能有本息583281元。


如果拿著這筆錢,再存三年期大額存單,就按當下4.18%的年利率,按月付息的那種,每個月能拿到2031.76元利息,一年下來能有24381元利息。這筆利息一直花著,本金還依然是自己的。


個人存款最大的好處是,不管怎麼說這些錢都是自己的,即使沒能長命百歲,錢最後還能全部留給家人。


社保的問題,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也許再過五十年工人養老金和行政事業單位差不多,也是一個月五六千元甚至更多了呢,這樣一來,自己交社保也就很划算了。


財智成功


樓主你好,30歲以下的人不交社保,每年在銀行存1萬,那麼到退休以後存下的錢會比社保多嗎?我個人認為不是這樣的。

因為你把錢存在銀行了,實際上這個銀行的存款利率它遠遠不如我們每年的這個CPI的增長,也就是居民消費指數的增長,所以說實際上你把這個錢存在銀行,它是處於一個貶值的狀態,所以自己到退休以後也就是30年以後,那麼你的這個錢相對來說是點了不少的知識,那麼這樣一來的話,實際上你拿這個錢用作自己養老的話,相對來說,它的購買力各個方面來講,實際上不如自己用作購買養老保險,領取養老金的購買力要好。

所以我個人認為這個每年往銀行存1萬塊錢,還不如自己去購買這個基本養老保險。因為這個基本養老保險,他這個每年雖然都是在不斷上調的,但是我們領的這個養老金每年他是也是在不斷上調的。所以說在這樣的一個大前提下,實際上自己獲得的一個退休待遇,它是能夠抵禦一定通貨膨脹的能力的,他並不像銀行的存款,因為銀行存款的這個利息是固定不變的,所以說它沒有抵禦通貨膨脹的能力。

那麼我們儘量不要以存款。作為自己養老的一個手段,而是去購買一個社保,作為自己養老的一個手段,是比較合理的一個選擇。因為畢竟這個養老保險本身就是作為養老的一個最有效的措施來出現的,所以說我們一定要把自己購買養老保險,做為自己的養老的一個最有效的手段去使用它。


社保小達人


任何一個事情,如果放在足夠長的歷史時間來看,就不能用簡單的金錢額度來計量。以我的個人經歷來看,這個數額肯定不如交社保的多。

我以我自身的例子來現身說法。1992年,全國開始推行繳納養老保險的時候,我記得當時我們單位每個月從我的工資中扣二塊多錢,那時我的月工資大概三百多塊錢。到2017年我退休,工資至少漲了十多倍,社保繳費也跟著水漲船高。

其實,繳納的社保也是一個動態數字,每年會跟著當地上一年度的平均工資漲幅往上漲。如果你的單位還不錯,收入也一直跟著你所生活的城市的工資水平往上漲,甚至漲幅還更大,那是沒有問題的,你的繳納金額也可以跟著同步漲,但是,如果你的收入一直停滯不前,而社會平均薪資卻一直往上漲,你就不划算了。那意味著你每年繳納的費用要跟著漲,實際拿到手的錢會越來越少。

三十歲,繳納社保三十年。按照我們國家目前的物價上漲水平,三十年後你可以算一算大概要什麼樣的收入才能維持最基本的生活。如果你一切都學會從動態中去看問題,可能考慮的就不會是這個了。

更何況更多的地方,比如說我生活的城市就是,你不繳納社保是沒有辦法辦理醫保的,兩者捆綁在一起,人吃五穀雜糧,誰會料到會不會生病呢。沒有醫保,存再多錢,大病來了也歇。不交社保也交不了公積金,享受不了公積金貸款。

所以,從長遠計,還是交社保吧。而且現在的養老金領取規則是你的繳費年限越長,將來養老金領得越多。從這個角度來說,也是越早交越好。

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並轉發分享!


蘇小妮


這個沒必要分析太多,直接做個算術題的了。

按照30歲開始,60歲退休,每年銀行存1萬,算你存定期,利率3%,存到30年的時候,你的本金是30萬,利息的話是第一年300、第二年600、第三年900,依次遞增。。

用公式算就是300*(1+2+3+.......+29+30)=300*(31*15)=139500

所以到你第三十年的時候,實際上你的銀行存款會是300000+139500=439500

因為每年的利息存在銀行也會在產生利息,所以會比這個多一點,姑且算是45萬。

那如果是交社保,按照我們當地的社保繳費(五線城市)算,每年個人最低繳費為6500(請注意這是最低繳費),考慮到這個值每年還會根據社平工資上漲,30年時間也挺長,按照平均每年8000繳費。30年,個人繳費為30*8000=240000,(24萬),也就是你在領養老金以前就給國家上供了24萬。

那麼如果退休能夠領到多少錢?60歲退休,按照高齡85歲over計算,領25年退休金。因為個人繳費選擇的最低,所以,相對的退休金也低,現在應該在2000一個坎,25年也會上漲,平均到4000/月,每年就是48000元,25年就是120萬。

綜上,如果你退休後能夠活過5年,那你交的24萬就回本了,剩下的都是國家在養你,如果你活過10年,也就是70歲,社保就比你存款強。

以上為個人算法,如有誤差請指正!

而且每個地方的繳費基數也不一樣,這個只是社保,每年還要交醫療保險,只會繳費更多。所以僅供參考!


文左武右123


交過社保的人都知道,社保繳費基數每年隨著社會工資增長而上漲,不可能像你定期存款一樣,每年固定存1萬。假設你30歲交社保1萬,後續肯定每年要越繳越多,因此這兩個條件有些不對等,沒法進行具體的計算比較。

1、養老金賬戶肯定比銀行存款少,30年後存款到手60多萬

純粹計算養老賬戶累計繳納的錢也沒有太多意義,我們交養老保險的錢,一部分進入國家社保統籌基金賬戶,一部分進入個人養老金賬戶,而且進入統籌賬戶的繳費比例高得多,最後個人養老金賬戶的餘額肯定沒有銀行存款多。

實際上應該這樣說,我們要計算退休後到手的養老金,有沒有回本,實際養老收益有沒有比銀行存款要高。

首先,先來談銀行存款,按照題主的條件,一年存1萬,從30歲開始存,60歲退休,就是總共存30年,銀行現有存款的收益率4%~5%,30年後,就能到手60多萬。

2、存款每月拿3000,或難維持正常生活開支

據《世界衛生統計2018》報告顯示,中國男性平均壽命為73.2,女性是79.9歲。等過多30年,中國的平均壽命就能達到80歲以上。

按照保守活到80歲,銀行存款有65萬,在接下來的20年裡,你每年平均可支配的錢有3.2萬,每月平均2708元。如果考慮到錢一直還是放在銀行裡邊,平均每月可支配的錢會更多,接近3000元。

大家都知道,把錢放在銀行,跑不贏通脹。如果按照現在的物價上漲速度,30年後,拿出存款3000元,能否保障你的生活,可能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3、依據物價和工資上漲情況,養老金年年上調

其實,不用算也能知道,存銀行還不如買社保划算。要知道養老金每年都會根據物價上漲和平均工資增長而不斷增長,例如2005~2015年,全國退休職工養老金總體增長保持10%,近3年,養老金總體增長幅度的區間保持在5%~6.5%。

另外,從每月養老金的計算公式,我們也能知道交社保的收益會更多,具體公式如下:

每月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基礎養老金=【退休地上一年度社平工資×(1+個人繳費係數)】÷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總額÷139(計算養老金的固定常數)

社會平均工資每年都在增長,過去幾十年,我國社會平均工資增長幅度平均保持10%以上,因此我們的基礎養老金年年都會增長,再加上國家照例每年上調養老金,總體獲得的收益都要比銀行高。

個人賬戶養老金總額,每年都是有計息的,而且比銀行高得多。根據官方的數字,2016年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為8.31%,是不是要比銀行的存款利率可觀。

總的來說,買社保比存銀行更有保障,存款可能跑不贏通脹,買社保儘管不能保證生活富裕,但至少能保障基本的日常生活。當然,這是不考慮交社保期間、或者退休後突然死亡的情況,這種意外情形交社保,肯定是要比存銀行“虧”的。


金十數據


社保是一個社會統籌保障的概念,類似於公共互助行為,和自己劃歸養老完全不是一回事,兩者很難具體比較。

社保目前是以省為單位統籌的,未來不排除全國統籌,繳納社保相當於大家共同承擔未來養老計劃,和你繳納的時間、額度、你的壽命、社會平均壽命有很大關係,同時也和社會發展水平有較大關係,不能單純的用交多少錢算合適。

比如,像您說的,從30歲起自己每年存1萬元,到60歲本金累計30萬元,如果存銀行利率3%+的話,連同利息大約接近60萬,如果按80歲壽命計算,逐月領取養老金,剩餘資金仍然有3%+的利息,每月大約可以領到4000元左右。

同樣的情況,如果您每年繳納1萬元社保,30年後,個人賬戶僅有8.5萬元左右,其餘資金納入社會統籌。當然,期間社保繳費基數要調整,1萬元可能不夠了。60歲退休後,按月領取核定的養老金,可能不如自己存銀行得到的多,但是如果考慮國家調節和補充養老金,就不一定了,具體數額要根據統籌結果計算,現在不好估計。

但是,交社保和自己規劃養老有幾點是可以肯定的。

1、壽命越長,交社保越划算。因為社保是全社會統籌的,繳費規則一樣,領取是按壽命領取的,所以要儘量保持健康長壽。

2、自己繳納不宜選擇額度太高的標準。社會統籌後,在養老金髮放時有一個平均的過程,如果自己個人繳納養老金,過高的部分往往被平均了,因此最好選擇中低水平繳納。

3、如果有條件儘量選擇繳納社保。雖然從個體來說無法確定怎樣是最划算的,但是從全社會平均情況看,參與全民統籌的社會保障對大部分人來說是有利的,所以有條件的要儘量參與。

4、最好多種養老保障方式相結合。單純依靠社保或者個人養老計劃,都不是最好的辦法,最好是多種方式結合,即要繳納社保,又要自己制定養老保障計劃,可以購買商業養老保險,也可以購買養老目標基金,還可以自己投資理財,或者以房養老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