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固定往一個銀行卡存入100元,5年之後會有多大變化?有人能堅持嗎?

小晨哥


如果每天往一個銀行卡里存100元,以活期存款利率0.35%水平講,實在不划算,就算是堅持5年的時間,也不划算。這種方式確實能存下來錢,但理財效果實在太弱。

每天存在100元,單純計算利息很複雜,甚至利息可以忽略不計,實在是太低了,一年365年,五年的時間就是36500×5=182500元。而理財年化收益率實在是少的可憐,五年下來甚至連5000元都沒有。很多人能堅持下來,但方式方法卻是錯誤的。

1、每天存100元,確實能存下來錢。

很多投資者喜歡盲目投資,沒有對比利弊,每天在銀行儲存100元確實能積累很多積蓄。如果平常有些亂花錢的習慣,利用每天存錢或者每月存錢的方式,確實一年的時間下來能存下很多錢。這種方式雖然“笨拙”,但也直接、有效。

這種方式特別適合有錢就消費觀點的投資者,當然,存活期肯定還是管不住自己消費的意向,更合適的方式就是存“定期”或者期間不能取出的“理財”產品。

2、正確的理財方式。

如果一位理財的投資者每天固定向銀行存100元,利息差真的是比較大,銀行的活期利率為0.35%,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為1.5%,二年定期存款利率為2.1%,三年定期存款利率為2.75%。不同期限的年化利率有著不同,如果是五年的時間,可以加長時間,獲得的利息收入更豐厚。當然,銀行一般將定期存款利率較基準利率會上浮15%-30%的水平。

不同的期限銀行存款利率也是不同,理財產品的年化利率也會高於銀行同期定期存款的利率水平。有收益需求的理財,可能將投資瞄向理財。當然了,需要合理理財投資,現在很多理財產品能實現1000元起投,年化利率也是不錯。可以一個月進行搭配投資,一部分投資銀行定期存款,一部分投資中低風險等級理財產品,還有一部分定投基金。因為時間足夠長,利息收入會越來越豐厚。低風險的有定期存款,中低風險的有理財,高風險的有股市投資,年複合收益率甚至能達到8%的水平。

每天固定往一個銀行存入100元,五年時間確實能存下錢來,但是理財方式不夠正確。投資理財,還是需要正確的方式方法。


厚金說


非請自來。

每天固定往一個銀行卡存入100元,5年之後,人會變槓精,錢相對變少。怎麼講,且講我慢慢道來。

5年知道什麼概念嗎?按一年365天來算,5年就是1825天,能每天往一張銀行卡存入100元,那得有多大的毅力?還沒考慮例外情形呢。

以我親身經歷來說,我在某網站連續打卡1000多天,只有斷了兩天沒打卡,因為那是該網站在維護,我也是想打卡也是沒有辦法完成。因此,每天往卡里存入100元,5年後,人真的會變傻!不信,可以打個賭,壓3包方便麵!

接著我們來談錢的事,一談到錢人就精神!而且還像討論“一滴水從萬里高空落下來會怎樣”那種感覺。我也不想打算按什麼利率,如何破法來計算5年後的終值是多少。因為計算起來顯得很搞笑。

每天固定往一個銀行卡存入100元,可以是把其他卡的餘額轉入另一張卡,比如A卡轉入B卡;或者以現有現金存入銀行;並不一定是每天新增收入100元存入銀行卡。

現實中,每天新增收入100元,還是不常見的。或許有人不服,哥月薪10萬,每天都收入都不止100塊,怎麼就不能每天新增收入100元?不錯,月薪10萬每天收入確實高於100元,但我想,沒有哪個單位會天天結算工資的。搬磚的也未必天天結算工錢呢?


這樣一來,咱們來看,每天固定往一個銀行卡存入100元,到底有多蠢。隨便說個日期來模擬一下就茅塞頓開。比如,往C銀行每天存入100元,存款期間從2019年1月1日起至2013年12月31日止。

2019年1月1日要往C銀行卡存入100元,該不會剛巧那天搬磚賺到100塊錢吧?咱們不妨假設,每月1日準時在D銀行卡發工資5000元。剛到賬當天就往C銀行卡存入100元,2日存入100元、3日又存入100元……

現在來比較幾組數據,為便於計算每月按30日計算,日利率為1%。

(1)全部工資放在D銀行卡時,1月底本息為5000*(F/P,1%,30)=6739元。

(2)每天從D銀行卡存入C銀行卡時:

 D銀行卡1月底本息和共計為3035.49元;

‚C銀行卡1月底本息和為100*(F/A,1%,30)=3478.5元

兩張卡餘額=3035.49+3478.5=6513.99元。

一個6739元與6513.99元,哪個多哪個少,還用我說嗎?

同理,期限相同(5年),利率相同的情況下,每月發工資原封不動存在某一銀行卡,比再存到別的卡的餘額要多。

因此,除非手頭上有很多現金,不然每天往一張銀行卡存入100元,5年後存款餘額相對較虧,到時覺悟人可能會瘋。


龍門賬


堅持5年每天存100元需要的本金大概是18萬元,如果真能堅持5年就可以存下18萬,可以通過強制儲蓄買一輛心儀的車了,作為夢想基金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設置自動扣款讓堅持更容易

前同事玲姐每個月都會存一筆錢到基金,我當時對理財完全沒有概念,我就問她,每個月都得操作嗎?要是虧了怎麼辦?玲姐告訴我設置了銀行自動扣款的方式,每個月定期銀行自動劃款,她給我看明細的時候,已經扣了有好幾年了。
人工操作的話很容易忘記,也容易受外界的干擾,真想堅持存5年的話,利用銀行的自動劃款功能更容易堅持下來。

購買收益比較高的產品

有個同學,每個月發完工資,就會把錢打到另外一張卡里,這張卡她說連密碼是多少經常想不起來,因為幾年都不帶動的,存了多少錢也不知道。
我就很詫異,問她就一直拿著銀行活期?她說是的,反正也不用,扔裡面就不管了。
題主如果和我同學一樣,每天只是簡單的存100元,5年之後除了能拿到18萬元本金以外,利息也是少的可憐。
現在手機銀行購買理財產品也比較容易,品種也比較多,貨幣基金、定期存款、結構性存款、國債、指數基金等等都能購買,建議找一款穩健的理財產品定期投入。

考慮自己的資金來源和預期使用情況

存款要在不影響日常生活的基礎上才能堅持下去,如果存了100元就得過上苦日子,估計沒幾天就放棄了。
在存款之前分析下有哪些收入來源,扣除日常支出以外,剩下的錢大概什麼時候用得到,5年左右不用的錢就可以存到銀行了。
如果每天存100元有困難,每天存10元也是可以的。

總結

每天存一筆是一種定投思維,長期堅持下去一定有所收穫,配合收益率比較高的理財產品,事半功倍。

我是小墨愛理財,用五年的時候踐行自己的投資理念,相信聚沙成塔的力量,歡迎與您溝通和交流。


小墨愛理財


蔣老師觀點:5年之後你會變“窮”!而且在不使用系統的情況下很少有人可以堅持下去。

為什麼這樣說呢?大家可以先算算,每天100元,五年後銀行卡里面可以有多少錢?按照每年365天來算,五年的話就是182500元,我們就按18萬來算吧。每天100元五年之後你可以獲得18萬,表面上看上去沒任何問題,錢也沒有變少。為什麼蔣老師說會變“窮”呢?

1、通貨膨脹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通貨膨脹是一個概念性的詞語,和自己沒有什麼關係,但是這確實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物價上漲大家都知道,5年前大家在外面吃個早餐也就5塊左右,如今10塊錢還不一定能吃好。假如5年前你存了一份早餐錢,現在你拿出來也就只能買半份早餐。所以說錢放在銀行卡內只會越來越不值錢,也會越來越“窮”

2、貧者越貧,富者越富

當一個人每天都要往銀行卡內存入100元,意味著可用資金就少了,起碼當下會是個“窮人”,當機會來臨的時候富人會拿部分資金去進行投資,而窮人把錢都存起來的,機會來了,什麼也拿不出來,而且還會進行自我安慰“說不定投資虧了呢”。富人會利用每天100想方設法獲利出另一個每天100,這樣就有了200,又會利用200再次獲利出另一個200,最總收益成指數型增長。而窮人將永遠守著每天的100元在原地踏步,時間一長尊將會形成“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局面。蔣老師觀點:5年之後會變“窮”!而且在不使用系統的情況下很少有人可以堅持下去。

總結:

所以說如果你有閒錢,一定不要放在銀行卡里面,拿出來進行理財投資才是最好的選擇。你不理財財不理你,絕大多數的富人都是由小錢經過長期的理財投資逐步累積起來的。


蔣昊說經濟


每天往卡里存100塊錢,五年後會發生什麼?

這個問題的實際可行性不大。首先我們先來算一筆簡單的帳務計算。一年有365天,我們按照360天來統計的話,一年相當於100*360=36000,五年的話就是36000*5=180000。這樣看來好像也是一筆不小的存款數額額。但是這種存法是不划算的一種存款方式。為什麼這樣說呢,下面我將詳細闡述一下。

每天存到銀行賬戶裡面的錢數每日都是在遞增的。但這些錢數是按照銀行活期存款利率來算的。銀行一般會根據不同的存款方式確定不同的利息計算方式。活期存款是積數計息法。就是根據銀行賬戶裡的累計賬戶金額乘以日利率來計算的。一個季度結一次利息。現在銀行業普遍的活期利率是0.35左右。也就是說這一年攢下的36000有可能最後收益就是100元左右。累計五年下來最多也不會超過千元。因而每天往卡里存100沒有實際意義。

不過有一種類似的銀行存款方式可以推薦一下。零存整取存款是一種針對於持續有小額存款金額的存款模式。一般分為一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這種存款模式需要客戶每月往賬戶裡存入固定的金額。5元起存,沒有上限。客戶假如說中間有一次漏存的情況就需要在下一個的時候補交上上次金額。否則在到期支取的時候會按照活期存款利率支取。那樣就不合算了。

現在銀行業也推出了一些方便快捷的存款模式。比如客戶可以自己設定存款金額和存款期限。比如當你賬戶上設定為一千塊錢時,等到賬戶活期金額達到1000元的標準時系統會自動把錢由活期劃轉到定期裡面。這種方式操作簡單,即使你是一個沒有毅力堅持的人或者說經常忘事的人來說是個不錯的選擇。


膠鄉寶媽


每天往銀行卡里充100元,一年存36500元,五年後本金18萬5千元。這其實就是銀行推出的零存整取的方案,也就是每一個人有一種強制儲蓄的習慣,最後匯成整數。單從本金的變化上面沒有太大的變化,但是對個人養成好習慣非常有好處。

咱們先看看獲利情況,零存整取年利率大概3%左右,每年存36500分成五年到185000元,總獲利在2萬多元。五年後帳戶這個賬戶,本金加利息應該在20萬左右。雖然沒有獲得太多的盈利,甚至盈利的水平都無法對抗通貨膨脹。但是這樣做的好處非常多的:


第一,養成強制儲蓄的習慣

我們工作掙錢之後,往往就會有很多需求,很多欲望,很多貪念。自己手中的錢會很快的花出去。所以很多人不去儲蓄,也養不成儲蓄的習慣,有想理財的心思,但是呢又做不到堅持儲蓄。

那麼,如果強制讓自己的銀行卡每天往零存整取的賬戶裡邊劃入100元,一個月花3000塊錢進去,常年日積月累,其實是讓我們養成了一個儲蓄的習慣,這個習慣是一個長期堅持,對於每一個人的儲蓄觀念和理財生活,財產觀都是非常有幫助的,如果能夠堅持,這樣對自己百利而無一害。

第二,養成持之以恆品格

長期往銀行卡里面的零存整取賬戶存100元,這100元雖然是小錢,但是長年堅持下來在個人心性上修煉養成良好的品質。持之以恆,堅持,還有耐心這些品質可以從你的性格里面養成。這些品質也確定了未來是否更加成功,這就是我們從一件小事上把自己性格修煉到極致的主要手段。

第三,啟動的資本

存滿五年20萬左右,這筆錢其實對於人生來說不是什麼大數目,但是堅持五年得到20萬之後都會倍加珍惜,在這種情況下,用這筆錢在做什麼,大多數都會成功。有一個故事,說:宋代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寫字總是寫不好,但是又非常想成為書法家,有一天來了一個秀才,是非常有名的書法家。他就去找這個秀才,求教如何把自己的字寫好。秀才說,你從我這裡買紙,就能把字寫好。但是我的紙五兩銀子一張,這個書法家左思右想,拿出自己所有的積蓄,買了一張紙,回家之後,怎麼也不敢下筆,因為太貴了。思考三天,終於下筆,立刻寫出一手好字,自成一家風範。他恍然大悟,原來把事情看得很重要,精細的策劃,耐心的,實實在在的寫這個字,就寫出神韻。以前都是因為草率因為紙太便宜了,所以寫不好。同樣的道理,當你經過五年的存款。存款人無論拿這20萬做什麼,都會是最英明的選擇。

第四,無法對抗通貨膨脹

準確的講,現在銀行的利率越來越低,未來有可能會走向負利率時代,就是為了提升消費,官方宣佈的通貨膨脹是8%,我們存蓄的20萬,其實以8%的速度在貶值。這就像早年的萬元戶可以買一棟非常漂亮的別墅,但是現在拿出一萬元,連個洗手間都買不起。

總結一下人生:強制儲蓄,不僅能養成理財觀念,也能養成持之以恆,有耐心的性格,更能養成做事用心到極致的性格。雖然長期堅持儲蓄會資產縮水,但是所帶來的效益更好的,我建議所有人應該養成長期堅持儲蓄的習慣,修煉自己的脾氣。不能單方面的把強制儲蓄當作投資,而是當作修煉自己,讓自己的人生更加成功,生活更加幸福。

我是伯樂集團董事長李合偉,白手起家創業20載。主營餐飲,投資,教育(演講學院)。新開專欄《財商秘術,領袖思維,業績倍增》。關注我為您分享更多的人生感悟……


合偉說


每天固定往一個銀行卡存入100元,一兩個月可能能堅持,要堅持5年是不太可能的。不但要有足夠的耐心還要有足夠的經濟來源,很難辦到。

首先,算下每天100元,5年後總共要多少錢:100X365X5=182500,這個很簡單能算出是18萬多,再加上利息的話可能能達到20萬。

5年能存下20萬的人是非常少的,日常的生活開支,工作的收入都是影響存款的,一個剛畢業的人一個月可能也就3000,想要每天存100元那就不用吃飯了。

工作幾年後收入是增加了,但是會有家庭,有老有小的,支出更加多,存下一筆錢比較困難。

每天堅持存100元好比是段子:一個是每天兩包煙的人,另一個是不抽菸的,幾年後不抽菸的開著寶馬,而抽菸的還在騎電瓶車。

每天堅持做一件事連續堅持5年是要一定毅力的,能堅持下來的可能會在工作上有一定的成就,做生意做研究都是如此,有毅力能堅持成功的幾率會大很多。

能堅持5年每天存100的,5年之後自己的經濟條件會改善,自己的性格也會有所改變,能堅持下來是好事,不過實際操作中太難了。主要還是經濟條件有限。


靈和睿


這可以看做是“強制儲蓄”,想法雖好,方法不可取!

所謂強制儲蓄,就是強迫自己按固定週期、固定金額進行儲蓄,防止過度消費,為將來儲備資金。

但是,每天固定向一個銀行卡里存入100元,從方法上不可取。

  • 首先,除非你的工資是按天結算,否則每天存到銀行卡里100元有什麼意義呢?通常情況下,強制儲蓄是按月存入的。比如張三這月工資5000元,工資到手後立即把3000元拿出來強制存成銀行定期存款,如果分成30次,每次100元毫無意義,月末最後幾天可能花光了,根本堅持不下去。


  • 其次,存到銀行卡利息太低,還不如放在餘額寶裡。存銀行卡一般按活期計息,利率只有0.35%;如果存定期手續麻煩,每天一次100元定期存款簡直就是浪費時間和精力,估計誰也堅持不了5年。與其這樣,還不如選擇貨幣基金,年化收益率2.5%,存取也比較方便。

由此可見,這種方法太笨了,估計沒有人會堅持到一年,更不要說五年了。

至於變化,這樣的方法存銀行,5年之後除了本金積累,變化不會很大,因為銀行的利息太低了,可以忽略不計,本金合計為100*365*5=182500元左右,利息不到1600元,本息合計只有18.41萬元左右。

如果你確實想每天投資100元,進行5年的長期連續投資,完全可以選擇更好的投資方式。比如,每月把3000元資金存入餘額寶,然後從支付寶基金裡選擇一隻大盤指數基金,設置成每個工作日定投100元,把止盈目標設置在15%左右,這樣支付寶會每天自動扣款,5年持續投資,5年後你的資金變化會非常大,資金翻倍也是有可能的。


互金直通車


每天固定存入100元,能堅持5年的人不多,5年之後有3個方面的變化。

01

錢數的變化

每天存入100元,一年就可以存入36500元,五年就可以獲得182500元。即使銀行每年給你2%的利息,你最終可以得到200750元。

你的錢一天一天的變多,你的安全感可能會隨之增加,你會覺得自己手裡有20萬元,覺得很放心,這只是你現在在看20萬元,5年之後就不是這樣了。

02

錢的購買力變化

大家都知道通貨膨脹的存在,但是並沒有多少人真正在對抗通貨膨脹。現在每年的通過膨脹率大概為5%左右,也就是說每年你的錢的購買力會下降5%。

算一下5年後,你的錢的購買力下了多少?我們粗略進行估計,可以得到,大概下降了5*×5%=25%,也就是說你的錢已經貶值了25%了。

簡單來說,現在100元的東西,5年後,你大概需要130元才可以買到。換算到你每年存下的錢,其實數額還是不小的;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和對抗通貨膨脹。

03

理財後的變化

如果你用這些錢來理財,假如說你每年的理財收益為5%,那麼你的錢就是保值的,也就是說你的錢不會因為通貨膨脹而出現貶值。

當你的理財收益達到了10%,你的財富不但不會貶值,並且還實現了增值,完全可以對抗通貨膨脹了,隨著時間的積累,你現在存下的每天100元,5年之後可能會帶給你至少18250元的收益,這是多麼令人開心的事。

總結

存錢是理財的基礎,好的儲蓄習慣是要培養的,但是我們也要學會理財,來使我們的財富在保值的基礎上實現增值。


蠟筆財富


只要第2天不是第1天成倍增加,那麼該操作是可以實現的,畢竟每天存入100元,5年本金僅有100*(365*5+1)=182600元(其中1為四年一個閏年多出來的一天)。

5年存18萬很多人都是可以實現的,但是普遍不會這麼做,因為存銀行存在購買力風險,即存款利率跑不贏CPI,該筆資產會在CPI中折損掉,實際利率為負。

退一步來說,即使購買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也不會將錢存進銀行。因為期限較短利率較低,而期限較長流動性受限。

那麼5年後有多大變化呢?

在不考慮通貨膨脹的前提下,從貨幣本身來說,存在數量上的增多,哪怕存的是活期。

假如存的是活期,目前商業銀行活期利率基本為0.3%,期限取中值為2.5年,那麼所有期限活期產生的利息僅有182600*0.3%*2.5=1369.5元(忽略活期季度結息產生的複利)。

如果要計算複利,我們可以採用FV函數,如上圖,計算本息結果為183995.6(活期以360天計算),利息只有183995.6-182600=1395.6元。

但是問題是,雖然活期利息以360天計算,但每月它是按30天計算的,不存在31天,計算結果存在差異;同時,活期以季度結息,並不存在每天覆利,只有季度複利。

因此,如果存的是活期,當活期利率保持不變時,那麼總體利息應當介於1369.5元到1395.6元之間。

而假如存定期,它是較難計算利息的,比如存多長的定期?後面由於期限的限制必然縮短。例如第1筆存成5年定期,第2筆到第2*12*365=8760筆必須存成3年定期,第8760筆到……定期的期限是逐年遞減的,計算利息較為複雜,但總體利息不會超過目前的貨幣基金收益率,畢竟只有三年定期存款超過貨幣基金收益率,而三年定期佔比只有2/5。

假如以目前貨幣基金收益率2.5%計算,年限取中值為2.5年,那麼總體收益率大概為182600*2.5%*2.5=11412.5元。如果計算複利,那麼本息總共為194503元(如下圖),194503-182600=11903元。

一千四與一萬二差距有多大?不言而喻。也就是說,即使購買貨幣基金也不應當將錢存進銀行,包括存成定期(總體收益低於貨幣基金收益)。

如果需要強制儲蓄,除<strong>了銀行存款還有其他方法嗎?

每天將100元存進貨幣基金,例如購買餘額寶之類的貨幣基金產品,那麼便是基金定投。除了定投貨幣基金之外,也可以定投其他的基金產品,比如風險承受能力較差的可以定投債券基金,而風險承受能力較強的可以定投指數基金。

當然,定投的標的風險性越大,那麼其收益也就越大。如追求穩健收益,應當定投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因為它本身投資債權資產,具有穩定的利息收益,可以使資產穩健增長(但同時,不要忽略購買力風險)。而定投其他中高風險基金產品,波動性較大,而定投它是求一個平均值,不一定能盈利,比如2015年高點開始定投某指數基金,到如今可能仍處於虧損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