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老齡化”的中國茶年輕了20歲,新茶人杜國楹這樣定義新中國茶

中國茶迎來了“網紅”品牌帶路新時代。

杜國楹第五次創業定位為新茶人,通過場景語境重新翻譯,打造品牌,讓小罐茶推動“老齡化”的中國茶“年輕”了20歲;不止做產品,更要做體驗,讓奈雪的茶從深圳起家但火遍了全國;從細節著手,不惜耗費時間精力研磨,讓煮葉請到日本設計巨擘原研哉首次提供了從平面到空間一條龍服務;自媒體出身的背景、內容營銷的手到擒來,讓年輕人排長隊也要將杯歡製茶一飲而盡……

讓“老齡化”的中國茶年輕了20歲,新茶人杜國楹這樣定義新中國茶

進入新消費時代,不少創業者瞄準了有悠久歷史又是中國文化載體的茶領域。日前,幾大“網紅”品牌創始人以“新茶事”為題匯聚一堂,通過他們的演講可以看到,當下在中國茶消費市場,這些品牌擁有讓更多年輕人愛上中國茶的願景,而秉持匠心的價值並通過互聯網思維煥新著傳統茶產業,讓它們不斷收穫主流消費人群的追捧,這似乎引領出了一條新中國茶的傳承之路。

讓“老齡化”的中國茶年輕了20歲,新茶人杜國楹這樣定義新中國茶

“不是年輕人不愛中國茶,是中國茶真的老了,不是世界人民不愛中國茶,而是中國茶沒有跟上世界變化的腳步。”45歲的杜國楹創立小罐茶前已經因打造了背背佳、8848鈦金手機等產品名滿業界。但他並沒有止步於已取得的成績,6年前,看到中國茶的產業機會,他再一次走上創業之路。

“從唐煮到宋點再到明泡,中國茶的歷史頗為悠久,但傳承至今,行業前100位加起來的營收都不到整體規模的10%,產業鏈發展仍不成熟,上游農業、中游工業、下游商業,不僅整個產業鏈條冗長,也沒有分工協作。”杜國楹說,正是缺乏集約化、標準化和品牌化,買沒標準、喝不方便、送沒價格,以及“父輩飲品”的氣質,讓中國茶既不被當前中國主流消費人群看好,也無法在國際市場佔一席之地。

讓“老齡化”的中國茶年輕了20歲,新茶人杜國楹這樣定義新中國茶

看到這些問題,小罐茶從標準化、產業化、品牌化入手,選擇做減法的方式重新定義中國茶。“我們要讓中國茶變得更簡單,但這不是盲目而為,而是通過我們的專業能力抽絲剝繭,把茶的要素進行統一,從重量、價格到工藝、評級做到讓消費者認知和體驗的標準化。”杜國楹說,這樣就呈現出當前一目瞭然的統一規格、統一價位、統一等級的小罐茶產品。

這樣的產品一上線就引發業界關注,而上線兩年多以來,今年一季度小罐茶電商渠道的消費畫像55%是女性,73%是85後。“我們希望能夠讓傳統茶行業的用戶年輕化,但沒想到年輕了20歲。”杜國楹說,對於消費者和消費場景的洞察,讓小罐茶做了標準化設計,又對茶具產品進行了招待、自飲、差旅三個場景化設計,而這種簡單重塑了用戶對茶的消費體驗,促成正向循環。但簡單背後,小罐茶做得很“複雜”和“重”。

讓“老齡化”的中國茶年輕了20歲,新茶人杜國楹這樣定義新中國茶

從2017年開始自建工廠到2018年開始在中國十大名茶所有核心產區自建茶園,小罐茶目的就是要打通整個產業鏈。這樣的佈局也在為小罐茶可持續發展鋪路。“未來,小罐茶橫向可以做多品牌佈局,針對入門級、商務級、發燒級提供不同價位的商品,縱向則可以與合作伙伴共享供應鏈和渠道。”杜國楹表示,小罐茶的發展將遵循這一路景:標準化是根基,產品主義精神是靈魂,產業鏈專業化、共享化是未來,而這些都服務一個願景,即讓中國茶早日重新走向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