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党的巩固和发展进步

——一位年近九旬老党员的赤诚初心

一切为了党的巩固和发展进步

从小立志要入党

樊林峄老先生生于上世纪30年代的闻喜小张村,他的童年是在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和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中度过的。在对比中看好坏、在动乱中出真知,那个年代,他目睹了许多共产党员的英勇无畏,逐渐认识到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共产党才是中国的大救星,遂立志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年仅16岁的樊林峄参加了解放军南下西进支前工作。由于工作积极、成绩显著,群众反响好,经过组织的严格考察,1951年,他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他至今清晰地记得,“在县委的会议室里,在高悬的党旗下,我和武装部的同志一起举起右手向党旗宣誓,要终身做共产党员,永不叛党”。

之后,樊林峄潜心锻炼加强党性,学习学习再学习,工作上扎实苦干,1956年因成绩突出进京汇报交流,受到周恩来、邓小平、胡耀邦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对他来说,是鼓励,更是鞭策,“胸怀乘风志,奋步青云路”。

然而,暴风骤雨来得太突然。1957年,樊林峄被打为“右派”,紧接着“文革”开始,他又成为被“批斗”的对象。纵使身处逆境20多年,他也没有丧失原则、忘记初心,仍能自觉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淬炼党性人生。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的春风吹向九州大地,樊林峄拨云见日,得到平反,再次受到组织的重用。随后,他不用扬鞭自奋蹄,改革开放争上进,善举大事多创新,廉洁公正过得硬,带头建设好党风,先后任职运城地区康杰中学书记、运城地区外事办公室主任等职,表现出共产党员高尚的品格和奉献精神。1993年,樊林峄离休。

离而不休搞创作

按常理,光荣离休,樊林峄本该乐享天伦。可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却十分关注党的建设,热衷于思考和研究党性修炼问题。离而不休的20多年里,他不顾年高体弱,笔耕不辍,先后撰写出版了《旷日念赤情》《丹心垂时进》《乾元铸先锋——炼好党性的哲理践悟》等3部有关党性问题的著作。如果说前两本书是樊林峄自己对党性人生的感悟,那么第三本则是他对党性哲理的特色践悟。

“笔耕迎庆十九大,深究真谛建设党;理论精辟思锐明,政治领导自刚强。”这是樊林峄在《乾元铸先锋》一书扉页写下的话。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九大召开后,在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感染下,樊林峄更加感觉到《乾元铸先锋》是顺势而出,既是呼应伟大社会革命的客观要求,也是满足党的建设和发展的内在需要。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社会革命进行好,我们党必须勇于进行自我革命,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在新时代,我们党必须以党的自我革命来推动党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社会革命。”在樊林峄看来,《乾元铸先锋》的主旨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根本理论在更高层面、更深层次上砺炼好党性,来彻底地进行好党的自我革命。

樊林峄进一步解释,“乾元”就是创先发展的起始元素,这个起始元素不仅是一般行动的起始元素,它更是指宇宙事物、对立统一、矛盾规律发展的一个起始条件的元素,这在哲学上叫“触媒冲能,万物一元”。中国古典哲学上更有“大哉乾元”“资始乾元”“知始乾元”,“乾元铸先锋”就是由上述的这个“乾元”产生锻铸而成的“先锋”,而这个“先锋”才是我们所追求的根本党性。如此的根本党性,它不仅是有先进、模范、带头的先锋意涵,而且还具有哲学高端的乾元意义,体现出党的高境界先进文明,展示了先锋的根本性引领作用。

深究党性成一言

书中,在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的指导下,樊林峄又重点讲述了砺炼党性的根本方法和根本途径,即思维的修炼和思想的虑炼。在思维修炼方面,他在总结概括古今中外思维发展的状况下,又重点讲述了思维科学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介绍了创新党性的精进思维,这些都是以往讲修炼党性时不曾讲过的理论;在思想虑炼方面,他重点讲述了思想虑炼,并又集中讲了熔炼主观思想的五大规律,以便展示出人的能动思维,实现天人合一、主客观合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真谛,这更是以往没有见过的创新理论。

尤其是进入新时代,樊林峄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其根本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而哲学理论中的关键要害是事物矛盾的主要点,即是哲学语言的“万物一元”,用我们的民族文化语言就是‘大哉乾元’。”他说,“在新时代,把我们党的领导理论引入古典哲学乾元的理论,是精准切合的;把党性发展引入乾元理论来铸造先锋,也是非常贴切现实的。”一切为了党的巩固和发展进步,这就是支撑樊林峄进行党建理论创作的精神力量。

20多年光阴似箭、30余万真金白银,同时还要克服疾病对身心的折磨,年近九旬的樊林峄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永远跟党走的赤诚初心,“历史前沿当主体,中流砥柱本初心;深究学理妙诀处,匹炼乾元党性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