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知也无涯,更鼓不息

大自然的生命:绿色

  绿色作为生命之色,在地球上随处可见,他是如此的普遍,以至于我们已经忽略了这种伟大的色彩。造成这种大面积绿色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地球上的植被几乎都是绿色的,但是有一个问题却被我们忽视,那就是成千上万的植被为何都统一的显示出绿色?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进入另外一个世界,只有在这个世界,我们才能够明白为什么绿色在地球上是如此普遍,这就是——海洋。早期的生命在地球陆地上是无法生存的,因此海洋成为了最初生命的摇篮。海洋阻挡了大量来自大气的紫外线,当时地球是没有臭氧层的,这得以使生命进化。最初的生命存在于海洋的热液喷口,这些热液喷口在深海中喷发出高温液体,事实上这是岩浆流出和海水混合所致。而生命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吸收能量。这种形式虽然限制了生命的移动,但是却使得生命得以生存,提供了基本的能量。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海洋热液喷口

  在这些生命形态中,就有我们的答案——蓝藻。蓝藻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35亿年前进化之初的形态。就是这些生命的进化出的化学反应让地球的色彩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让生命本身开启了新纪元。它们吸收阳光空气和水分,将其转变成糖,储存阳光的能量,在此之前,生物获取能量的唯一来源就是化学物质,但是突然间出现了可以直接利用阳光的生物,使得它们可以离开海洋。这一切归功于蓝藻体内的一种叫做叶绿素的物质进行的有种叫做光合作用的化学反应。叶子中的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光,反射绿光,这部分红光和蓝光就是被吸收的能量。事实上对于植物来说,绿色光就是废物,是可见光谱中唯一不被利用的波长。这就是叶子呈现绿色的原因。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蓝藻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叶绿素

  但是这现实了一个事实:我们看到物体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静态的呈现,事实上,静态呈现本身就是动态过程的最终结果。这种持续的反射波长到达眼球,使得我们“看得见”物体,因此是一个动态过程。最终绿色成为了生命最初踏上陆地有利的象征。

  回到文化本身,我们来看看人类是如何利用绿色的,时间向未来推移到史前时代,有趣的是,在新石器时代的洞穴壁画中,未曾发现过绿色的痕迹。但是在欧洲北部的一些新石器时代的人们制作一种绿色染料来为衣服上色,这些染料是从桦树叶子中获得的,不过绿色的质量非常差,棕色大大超过了绿色。

  上古埃及的人们将绿色看作再生和轮回的象征。埃及人从Sinai西部和东部沙漠开采孔雀石制作颜料,艺术家们以此在墓地墙壁和纸莎草上作画,他们在图坦卡门的墓地中发现了含有孔雀石色素的颜料盒。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古埃及壁画

  在埃及的壁画中,地下世界的统治者——奥西里斯——通常被描述成一张绿色的面孔,因为绿色是身体健康和重生的象征。在坟墓中发现了用孔雀石制成的绿色面部面具,他是被生者和死者穿戴的,特别是在眼部周围,用以保护他们免受邪恶侵害。埃及坟墓中也经常能够发现一些用孔雀石做成的金甲虫的护身符,这被解释为保护死者,给与死者重生的活力。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埃及神 —— 奥西里斯

  在古希腊,绿色和蓝色有时被认为是同一种颜色,因此同一个词有时候会用以描述天空的颜色,有时候是树木的颜色。哲学家德谟克里特(Democritus)描述了两种不同的绿色:cloron或者淡绿色和prasinon或者韭葱绿。亚里士多德认为绿色位于黑白之间,黑象征土,白象征水。然而最终绿色并没有包含进希腊绘画艺术的四种经典色彩——红色、黄色、黑色和白色,因此很少在希腊的艺术中看到绿色的身影。

  文化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统一事务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罗马人对绿色有很高的赞誉,它是花园女神维纳斯、蔬菜和葡萄园的色彩。罗马人制造了一种精细的绿色,被广泛用于、赫库兰尼姆、里昂、魏松拉罗迈纳和其他罗马城市的壁画中。他们还使用通过在发酵酒中浸泡铜板的方式制成铜绿的色素。到公元二世纪,罗马人已经在绘画、马赛克和玻璃上使用绿色,并且在拉丁语中有十种不同的词语用以表达绿色。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古罗马壁画

  在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衣服的色彩代表了一个人得到社会地位和职业。红色只能被贵族拥有,农名穿戴棕色和灰色服饰,绿色则是商人、银行家、绅士以及他们的家族的色彩。《蒙娜丽莎》肖像画中就是穿着绿色衣服。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扬·范·艾克作品 —— 《阿诺菲尼夫妇像》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列奥纳多·达·芬奇作品 —— 《蒙娜丽莎》

  不幸的是,对于那些想要或者被迫要求穿绿色服饰的人来说,没有好的植物绿色可以抵抗洗涤和阳光的能力。绿色染料是由蕨类植物、车前草、浆果、荨麻汁和韭菜汁、洋地黄植物、绿色植被的叶子制成的,因此非常容易褪色,也很容易被改变色彩。只有到了16世纪才有了很好的绿色染料。

  对于画家来说,可以使用的颜料选择很多,修道院的僧侣使用铜绿来作画,他们还使用精细研磨的孔雀石,这种方式制作的绿色闪烁这光泽,非常漂亮。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孔雀石

  在文艺复兴初期,杜乔·迪·博尼塞尼亚等画家们(Duccio di Buoninsegna)学会了先用用绿色给人物的脸打底,然后使用粉色,这会使得脸色变得更加真实。几个世纪以来,粉色已经褪去,留下了泛着绿色的脸庞。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杜乔·迪·博尼塞尼亚作品

  到了18世纪和19世纪带来了合成绿色颜料和染料的发现和生产,这很快替代了早期的矿物和植物颜料和染料。这些合成的染料比植物染料更加稳定和明亮,但是一些染料中含有高浓度的砷,最终被禁止使用。

  在18和19世纪,绿色与文艺的浪漫注意运动有关。法国哲学家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庆祝自然的美德,德国诗人和哲学家歌德(Goethe)声称绿色是最宁静的色彩,适合装饰卧室。

  19世纪下半叶,在艺术中使用绿色创造出特定的情感,而不仅仅是模仿大自然。第一个使用绿色作为绘画的中心元素的画家们当中,美国艺术家詹姆斯·麦克尼尔·惠斯勒(James McNeil Whistler)是其中之一,他创作了一系列以灰色和绿色为主的作品。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詹姆斯·阿博特·麦克尼尔·惠斯勒 —— 《大海》

  19世纪后期也带来了色彩理论的系统研究,尤其是对补色的研究,例如红色和绿色相互紧挨时会相互加强。这些研究受到很多艺术家的痴迷,如梵高就是其中的狂热爱好者,他在1888年给他哥哥的心中对《夜间咖啡馆》这样描述到:

  “我试图用红色和绿色表达人类可怕的情欲。大厅是血红色和淡黄色的,中间有一个绿色的台球桌,还有四个柠檬黄灯,有橙色和绿色的光线。到处都是最不同的红色和绿色的战斗和对立面。”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文森特·梵高作品 —— 《夜间咖啡馆》

  到了20世纪80年代,绿色成为了一种政治象征,德国绿党和欧洲许多其他国家的色彩都是绿色。它象征了一种环境运动,以及一种新的排斥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左派政治。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贯穿整个生命诞生过程,绿色总是在各个文明当中呈现着大自然的本色一面,同时各个文化有对这种色彩赋予了自身的文化烙印,并且这种文化烙印在各个时期都在转移和变化。值得一提的是,绿色在各个文化中还有邪恶与剧毒的象征。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迈克尔·帕切尔作品 —— 《圣沃尔夫冈和魔鬼》

色彩原理(历史篇四):——自然界最广泛的色彩

保罗·乌切洛作品 —— 《圣乔治和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