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消費電子產品“自營風潮”襲來,第三方賣家該如何招架?

亞馬遜消費電子產品“自營風潮”襲來,第三方賣家該如何招架?

“下次消費者在網上搜索平板電視或者耳機時,出現的結果會是亞馬遜自營品牌,而不是你的品牌。”——這將是每個電子品牌的噩夢。

這種擔憂不無道理——根據知名科技網站 Recode報道,亞馬遜的電子產品自營品牌已經超過70個。

但人們高估了亞馬遜的威脅,尤其是在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如果這些品牌的賣家能夠巧妙地消除亞馬遜對他們的威脅,就不用那麼害怕亞馬遜了。為什麼?以下是幾個方面的原因:

1、顧客的消費心理已兩極分化

現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已經分化成了兩極。購買科技產品的消費者通常處於這兩種心態:要麼他們想以低價買到產品,要麼他們在自己喜歡的品牌裡物色高端產品。

亞馬遜上最暢銷的電視來自TCL——儘管它是全球第三大電視製造商,但其品牌知名度相對較低。然而,三星( Samsung)和索尼( Sony)品牌的忠誠客戶,已經接受了這些品牌越來越高的價格,不太可能受低價品牌的影響。

2、亞馬遜的硬件並不出色

儘管亞馬遜在電子產品領域取得了成功,但它的硬件方面並沒有很出色。舉個例子:亞馬遜的自營產品Fire Phone,雖然亞馬遜給了它了很大的助推力,但因為一些原因,這個品牌很快就滯銷了,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亞馬遜的硬件沒什麼聲望。在另一個全新的類別上,該公司則獲得了更多的硬件成功,比如其智能音箱Echo。

3、零售商之間的競爭很常見

來自其他較大型零售商的競爭並不罕見。不管你對亞馬遜的自營品牌有什麼看法,我們經常回看到:一個大型零售商把他們的低成本產品放在一個品牌競爭對手的產品旁。比如,亞馬遜銷售自營品牌Ol’ Roy狗糧。除此之外,還有美國醫療保健公司CVS,它將自己的產品與競爭者NyQuil的產品放在一起,並鼓勵消費者比較這兩個品牌產品的活性成分。

但很少有零售商只靠售自營產品來營收。因此,這些零售商的店內產品將以更低的價格進行競爭。這種情況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建立強大的品牌。

4、互聯網技術給品牌帶來新機遇

CE 認證品牌在數字時代面臨新機遇。移動技術和可穿戴裝置技術擁有機會去打造更多的個人體驗。多虧了互聯網,即使是最普通的硬件,也能變得“智能”,並且滿足消費者的個人需求。比如,Bragi的無線耳機會收集用戶的生命體徵數據,以幫助用戶跟蹤他們的鍛鍊情況。這是品牌第一次可以通過APP和數據構建基礎,讓每個設備對於用戶都是獨一無二的。

即使品牌商有著創造美好消費體驗的高度意識,但消費者受到的客戶服務也往往不盡如人意。

但好消息是,任何正在試圖提高平均水準的品牌都具有巨大的優勢。亞馬遜旗下國際知名電商平臺 Zappos就是通過卓越的客戶服務來贏得消費者的青睞,從而從飽和的鞋類市脫穎而出的。

科技品牌與其哀嘆亞馬遜的強大,不如承認亞馬遜在無縫購物體驗上做得很好,並且專攻亞馬遜在品牌推廣等方面的劣勢。品牌商需要把亞馬遜的成長看做是一次提升他們實力的機會,做一些真正能打動消費者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