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用“軟環境”抵消“硬成本”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優化營商環境決策部署,加快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近期,國家發改委會同有關部門和單位初步構建起中國營商環境評價體系,並在全國22個城市開展試評價。

構建中國特色營商環境評價體系、開展營商環境評價是一項開創性工作,參與試評價的城市既是先行者和探索者,更是示範者和促進者,責任重大、任務艱鉅。中國改革報特別推出“中國特色營商環境評價試點城市巡禮”,連續報道試點城市優化營商環境方面的最新進展、典型經驗和成功做法,敬請關注。

上海:用“軟環境”抵消“硬成本”

通過優化營商環境,以優質高效服務切實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

“城市之間的競爭,就是商務成本的競爭”,這句話正在成為過去式。

上海商務成本高一直備受關注,被認為不利於創新創業。然而,數據顯示,目前,上海集聚了超過8萬家外資企業,有625家跨國企業總部、428家外資研發中心,在滬民營企業生產總值和稅收分別占上海總量的1/4和近1/3。什麼引發了市場主體來滬創業的熱情?

在新一輪全球競爭的大背景下,城市競爭的關鍵在營商環境優劣。作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城市,也是國家發改委首批營商環境試評價城市,上海的發展正是得益於良好的營商環境。

對標國際

堅持開門搞改革

2018年,在世界銀行對全球190個經濟體的排名中,我國排在第78位,而這一排名是以北京、上海兩個城市指標數據為基礎的。其中,上海的權重為55%,北京為45%。因此,提升上海營商環境對提升我國營商環境的國際評價的重要意義不言而喻。

事實上,優化提升營商環境已被上海作為“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一項突破性任務。去年年底,著眼於把上海打造成為貿易投資最便利、行政效率最高、服務管理最規範、法治體系最完善城市的目標,上海市委、市政府印發了《上海市著力優化營商環境加快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

上海的營商環境改革專項行動計劃,不僅對標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中排名靠前的先進經濟體經驗,還充分吸收世界銀行提交的對我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政策建議——在28項短期改革建議中,已有24項在上海近期出臺的改革舉措中得到採納。

按照世界銀行的評估模型,度量營商環境有10個指標,分別是: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證、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保護中小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和辦理破產。

除了對標國際前沿經濟體的指標,上海還學習借鑑了“不見面審批”“最多跑一次”等兄弟省市的先進經驗,對開辦企業、獲得電力、辦理施工許可、登記財產、跨境貿易、納稅6項指標,已出臺了專項政策和配套文件,開發了20個新的辦事系統並全部上線。

以獲得電力指標為例,今年3月1日,上海市發改委發佈《上海市進一步優化電力接入營商環境實施辦法(試行)》,將用戶申請電力接入辦理手續從5項縮減為用電申請和竣工裝表2項,平均用時從原來的145天,縮減到平均不超過25個工作日。上海市經信委副主任吳金城介紹說:“青浦區朱家角鎮的一個汙水泵,外線電纜60米,按照以前電力接入的辦理流程,用戶要多次跑電力公司申辦手續,時間可能在1個月左右。改革後,只用了4天,節約用戶成本15萬元。”

從政策效果看,改革後相關事項的辦理時間平均縮短了一半以上,手續環節減少了近40%,“全網通”“一窗通”“只跑一次”等服務理念在全市許多政府部門的辦事窗口得到踐行。但是,在上海市市長應勇看來,上海的營商環境還有很大的優化空間。“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著眼自身

政府甘當“店小二”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最有發言權,也一直在用腳投票,主動選擇。

調查顯示,很多高端企業把對區域營商環境的要求放在第一位。只有著力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對企業服務更加優質高效,才能靠“軟環境”抵消“硬成本”。

這樣一段政府甘當“店小二”經歷,讓在上海開發區海關通關科工作了30餘年的童武記憶猶新——

強生(中國)有意將一款漱口水的生產從泰國遷至上海,然而,漱口水的出口稅號並未單列,且出口環節成本較高,要不要在上海投產,企業尚有顧慮。與此同時,設在上海的新興市場創新中心,剛剛研發出全球首條高速連續混合灌裝生產線,但在此次研發中貢獻卓著的歐洲科學家們,卻極力向總部爭取該生產線落戶意大利。

無疑,這場“拉鋸”中,營商環境成為該智能製造項目落子上海的重要籌碼。閔行開發區管委會集結上海海關關稅處及海關總署上海歸類分中心等相關專家,反覆研討;上海市商務委向商務部行文協調。多部門針對漱口水稅號單列和出口退稅稅率調整等問題合力商量,仔細籌劃該如何有理有據地向國家稅則委員會上報。最終,上海各政府部門不約而同齊當“店小二”的誠懇務實,讓強生下定決心。

老牌開發區減免稅政策紅利釋放殆盡後,必須靠服務來留住創新企業。去年12月的全市營商環境推進大會召開之後,全市上下迅速行動,以“店小二”的精神,深入瞭解企業在自身發展、創新活動中的痛點、難點、堵點,系統實施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改革舉措,對一些跨領域的難點問題推出了革命性的流程再造。

各區結合本區實際,分別制定出臺了區級實施意見或行動計劃,推出了諸如企業開辦服務APP、國際雙創人才無否決窗口服務、零距離綜合審批制度改革、證照聯辦審批模式等一大批具有區域特點、符合企業需求的營商環境改革舉措。

浦東新區多條優化營商環境的舉措為國內首創,“支持持永久居留身份證外籍高層次人才創辦科技型企業”,這將更有利於浦東面向世界吸引人才;楊浦區瞄準建成高水平國家雙創示範基地,各部門整合推出服務企業的一系列創新舉措,擴大創新創業“生態圈”。

上海市委表示,政府要當好服務企業的“店小二”,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把引領發展的“高站位”落實到服務企業的“低身段”上,用公務員的“辛苦指數”換來群眾的“幸福指數”、企業的“發展指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