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做錯事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是有原因的

有些做錯事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是有原因的

《群書治要》講座第21講05節

因為我有和他類似的問題,他的出現是來提醒我,給我當鏡子的,讓我來認清自己的問題,改正自己的缺點。

有些做錯事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是有原因的

古人除了向老師學習,還要向同學學習,向眾人學習。像孔老夫子說:“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看到賢德的人,看到做得比我們好的人,我們向他學習、向他看齊,取長補短,而不是嫉妒他,心懷不悅;見到不賢德的人,做得不夠好的人,我們不是嘲笑他、輕視他、瞧不起他,而是反省自己,自己是不是有類似的問題,但是沒有認識到。

這個人出現在我的面前是有原因的,為什麼出現在我面前?因為我有和他類似的問題,他的出現是來提醒我,給我當鏡子的,讓我來認清自己的問題,改正自己的缺點。

所以我們從早到晚,所遇到的一切人、一切事,都是我們可以學習的對象,這個才叫善學。

所以我們看了這句話就知道,你看如果善學的話,這個《論語》就是《華嚴經》。《華嚴經》善財童子五十三參,他去參訪五十三位善知識,各行各業、男女老少,他都是“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每一個人,無論是瞋恚的,還是貪慾的,還是修禪定的,都是自己可以學習和效仿的榜樣。哪一個人不是自己的老師?

所以說“事事是好事,人人是好人,時時是好時,日日是好日”,我們要想一想這件事的出現,對於我的修學提升有什麼幫助、有什麼啟發?它是讓我提升慈悲了、還是提升忍辱了、提升寬容了、提升換位思考了?它都是在教導我,或者是告訴我還有修行不夠的地方。

有些做錯事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是有原因的

我看人不滿意,我生起了瞋心,說明我內心還有瞋;我看別人表現得好,我心懷不悅,說明我們還有嫉妒心;我們看到好的境界,別人讚歎我們,我們就心生歡喜,說明我們還有貪名之心;別人送我們禮物,我們也是很高興,說明我們對物還沒有放下。所有一切境界都是來提醒我們,是不是真正的做到了“八風吹不動”。所以一來微風,我們就動了,說明我們這個修學確實功夫差得太遠了。


不僅僅要向同學學、向眾人學,還要向萬物學習。像我們前面講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說明我們古聖先賢善於向天地自然來學習。“天無私覆,地無私載”,學習天地的平等博愛之心,讓我們以一種平等博愛的心去對待人事物。

古人,你看向竹子學習。看到竹子,就想到自己要虛心、謙虛。竹子還有氣節,一節一節地向上成長,告訴我們,做人也要有節氣。這個竹子都是向上長的,而且都是一片一片地成長。告訴我們,學習要選擇善友相依,好的朋友在一起切磋琢磨,互相促進、互相補益、互相糾正、互相提醒。沒有看到一個竹子獨自長得那麼高的。所以你看,萬事萬物都是我們的老師。

有些做錯事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是有原因的

在老子《道德經》上還說:“上善若水”。這個水有什麼可學的?這個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水善於利益萬事萬物,但是它不和任何人爭功。人生活離不開水,一天不喝水人都受不了了,萬物的生長也靠水來滋潤。

它善於利益萬物、成就萬物,但是沒有和萬物去爭功的心,“善利萬物而不爭”。它只是給予,沒有索求,只是幫助人、成就人,而不要求人、控制人,要求人回報,真的是無私無求。而且還怎麼樣?處眾人之所惡。它所處的地方,都是別人所不願意處的地方;它所從事的工作,都是別人所不願意從事的工作。在那幹嘛?培養自己深厚的德行。

“處眾人之所惡”,別人不願意乾的我去幹;別人誹謗,不放在心上,不去爭辯;別人不理解,當然要重視溝通,但是不放在心上,不覺得委屈,但求無愧我心。所以你看這個水,它就是這樣一種品質。如果人能夠把水的這種品質學會了,他就能夠“謙柔處下,處柔守慈”。

我們再看佛門有很多表法的東西,譬如說供花、供果。為什麼供花、供果?

是讓你看到這個花,就想到要去種好因;看到這個果,就要想到你要想好的結果,必須先種好因,善因善果,惡因惡報。像極樂世界,萬事萬物都在說法,都在提醒你念阿彌陀佛,唸佛、念法、念僧之心都提起來了。

善學的人,在極樂世界是這樣,在我們這個世界是不是也是這樣?善學的人在哪裡都是極樂世界。在我們這個世界看到花鳥、看到萬事萬物,都能夠提起唸佛之心,而且萬事萬物本身都是阿彌陀佛,這個就是善學。善學的人不僅僅向老師學習,向同參道友學習,向眾人學習,也向萬事萬物學習,這個是善學。

有些做錯事的人,出現在我們面前是有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