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出口本国的工业制成品为主来推动经济发展

以出口本国的工业制成品为主来推动经济发展

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达国家将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对外转移,全球经济处于较快增长时期,从而为出口导向型战略的实施创造了有利的市场环境;20世纪70年代以前,石油价格相当便宜,国际市场上资本的供给相当丰裕,技术的转移速度加快,从而为出口带动经济成长提供了难得机遇;内部良好的工业基础,丰富的廉价劳动力资源,比较坚定地奉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等等,也促成了出口导向战略的成功。

这一战略的优点表现在,它克服了国内市场狭小,并允许发展中国家利用规模经济的优势,这一点对于那些小而穷的许多发展中国家来说尤其重要;为了出口需要生产制成品并刺激整个经济的效率,这一点在一个工业部门的产出用作国内另一个工业部门的投入时特别重要;由于国内市场的增长,制成品出口的扩张不受限制(像进口替代的情况一样)。最终,出口导向型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产业结构的转换比较迅速;国际收支状况比较良好;对农业部门的带动作用较大,劳动效率提高较快。

而该战略的缺点也不容忽视:面对来自发达国家的有效率工业的竞争;发达国家对于劳动密集型工业也往往实行保护政策;出口导向型工业对于外部市场的依赖性比较大;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加工和组装,产业结构比较单一;出口的快速增长往往得益于跨国公司的投资,经济上更多是对跨国公司有利,出口产品的所有权、管理、技术和销售受跨国公司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