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AT和7速雙離合究竟怎麼選?

很多人在6AT和7速雙離合之間糾結,因為現在主流車中這兩種變速箱最為常見。在購車過程中,銷售顧問通常都會站在自己車型的角度去介紹,而把另外一種變速箱介紹的一文不值。其實在變速箱的選擇上,如果脫離了使用環境談性能,都是一種耍流氓的行為。可以說這世界上並不存在最好的變速箱,只有最適合實際需要的變速箱。下面我們先簡單介紹一下兩種變速箱不同的特徵。

AT技術成熟,仍受市場追捧

提到變速箱,大家都知道有MT、AMT、AT、CVT和DCT這五種,其實MT就是手動變速箱,其技術最成熟,沒什麼可說的。其餘為自動變速箱,但從技術路線上看,AMT和DCT仍是基於手動變速箱的技術,而AT和CVT是基於自動變速箱的技術。一直以來,AT自動變速箱是絕對的主角,現在也有相當多的人堅持"AT是王道"的觀點。

6AT和7速雙離合究竟怎麼選?

從技術上講,AT變速箱是由液力變扭器、行星齒輪和液壓操縱系統組成,通過液力傳遞和齒輪組合的方式來達到變速變矩。其中液力變扭器是自動變速箱最具特點的部件,它由泵輪、渦輪和導輪等構件組成,泵輪和渦輪是一對工作組合,泵輪通過液體帶動渦輪旋轉,而泵輪和渦輪之間的導輪通過反作用力使泵輪和渦輪之間實現轉速差並實現變速變矩功能。由於液力變矩器自動變速變矩範圍不夠大,因此在渦輪後面再串聯幾排行星齒輪提高效率,液壓操縱系統會隨發動機工作變化自行操縱行星齒輪,從而實現自動變速變矩。

供應鏈壟斷,產能難題暫無解

其中,液力變矩器就是通過密密麻麻的油路搭建各種換擋邏輯,類似於電腦CPU上的密密麻麻的電路。所以說,AT變速箱不僅硬件加工難度大,軟件控制層面難度也非常大,以至於世界上能生產AT變速箱的公司屈指可數,目前供應鏈上比較主流的就是日本愛信和德國ZF,而自主品牌車型大部分搭載的都是愛信6AT變速箱。誠然,成熟、穩定、可靠性高是AT變速箱無可比擬的優勢,但是由於市場處於絕對壟斷地位,生產廠家可能隨時面臨斷貨的情況,造成量產車終端交付不及時。很多自主品牌的6AT車型都曾遇到過類似問題,就算大眾、福特這些巨頭在這個領域也是短板。

6AT和7速雙離合究竟怎麼選?

不過好在去年來自東安汽車發動機製造有限公司的中國首臺自主研發6AT變速器下線了,由此打破國內自主品牌汽車用6速自動變速器市場基本被日本和德國等品牌產品壟斷的現狀。這臺6AT變速器是從2011年在一款4AT變速器的基礎上進行研發而來的,整機重量為76公斤,採用緊湊結構設計,具有良好的整車搭載性和適用性,可應用於轎車及 SUV 車型。其小型化、輕量化、高效率、低油耗的整體設計達到國際同類產品領先水平。在經過一年以來的市場考驗,表現成績優異。

雙離合路線,另一種駕駛體驗

為了打破壟斷,又沒有AT變速箱的研發能力,大眾汽車公司開始強力推廣自己的雙離合變速器,甚至在國內很多消費者一度認為"DCT比AT更先進",尤其是省油這一點,相對於AT的費油,非常有殺傷力。但客觀地說,DCT的開發和製造門檻要低於AT,這也是眾多自主品牌大力推廣DCT的原因之一。

6AT和7速雙離合究竟怎麼選?

DCT的英文全稱為Dual Clutch Transmission,顧名思義,就是兩套離合器同時工作,它們分別與兩根輸入軸相連,換擋和離合操作都是通過集成電子和液壓元件的機械電子模塊來實現。離合器1與1、3、5擋位相連,離合器2與2、4、6擋位和倒擋相連,在使用1擋的時候,2擋就已經準備好了,其他擋位同理,換擋時間大大縮短,幾乎沒有延時。所以DCT給人的直觀體驗就是"提速快"、"操控感好"和"省油",但是換擋邏輯偏向於升擋,對於需要頻繁加減擋的擁堵路段體驗沒有AT好。

選車建議

對於消費者來說,哪種技術路線更復雜並不重要,根據自己實際需要的駕駛體驗才是關鍵,而如果你是一個汽車玩家,更追求極致駕駛樂趣,並且預算超過30萬元,那麼DCT的車型是絕佳的選擇。

6AT和7速雙離合究竟怎麼選?

因為雙離合要實現飛快換擋,還需要發動機的性能配合。每次換擋,發動機的轉速都要在短時間內變化,換擋越快,轉速也要瞬間變得越快。例如降擋的執行時間是0.2秒,降擋後轉速增加1000轉,這就要求這臺發動機可以在0.2秒內通過補油等方法把轉速拉昇1000轉。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平順的換擋。這就要求發動機本身要有慣性小、運轉輕快敏捷的特性。這也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一些國產車用雙離合變速器如此糟糕。

而如果你是買一個上下班的代步工具,6AT的車型可能更適合一些,兩種變速箱雖然技術路線完全不同,其實際使用體驗也各有千秋,不能絕對地說誰更好,或者說誰更高端,畢竟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