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吐魯番人民智慧的結晶,沙漠的生命之源——坎兒井


坎兒井是“井穴”的意思,新疆維吾爾語則稱之為“坎兒孜”。坎兒井是荒漠地區一特殊灌溉系統,普遍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坎兒井與萬里長城、京杭大運河並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工程。吐魯番的坎兒井總數達1100多條,全長約5000公里。

坎兒井是開發利用地下水的一種很古老式的水平集水建築物,適用於山麓、沖積扇緣地帶,主要是用於截取地下潛水來進行農田灌溉和居民用水。

坎兒井的結構,大體上是由豎井、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四部分組成,吐魯番盆地北部的博格達山和西部 的喀拉烏成山,春夏時節有大量積雪和雨水流下山谷,潛入戈壁灘下。

人們利用山的坡度,巧妙地創造了坎兒井,引地下潛流灌溉農田。坎兒井不因炎熱、狂風而使水分大量蒸發,因而流量穩定,保證了自流灌溉。

在吐魯番盆地大量興建的原因,是和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分不開的。吐魯番是中國極端乾旱地區之一,年降水量只有16毫米,而蒸發量可達到3000毫米,可稱得上是中國的“幹極”。但坎兒井是在地下暗渠輸水,不受季節、風沙影響,蒸發量小,流量穩定,可以常年自流灌溉。

吐魯番坎兒井民俗園位於新疆吐魯番市亞爾鄉新城西門村,距市中心僅三公里。民俗園包括坎兒井、坎兒井博物館、民俗街、民居賓館、葡萄園等,它將具有悠久歷史的坎兒井和具有民族特色的庭院式民居賓館融為一體,既能讓人們參觀有400多年曆史的坎兒井及其歷史發展過程,又能瞭解維吾爾族民俗情況,是當今中國最具民族特色的集參觀、觀賞、購物、度假為一體的旅遊景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