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浙江最低調古村 坐擁國內最大明清古建築群 被譽為“甬商之源”


被譽為“東亞文化之都”的浙江省寧波市,歷史文化悠久,人文積澱極為豐厚。距今已有1200多年曆史的“鄭氏十七房”,位於寧波市鎮海區,建築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現有鄭氏居民335戶,共1024人,是國內現存規模最大、且保存甚為完整的明清古建築村落之一。

公元前806年,曾封王於陝西的鄭桓公,舉族南遷至寧波鎮海縣澥浦一帶,傳到第六世時因“舊宅不敷居處”而分居為十七房,後繁衍成族,這就是“鄭氏十七房”的由來。與烏鎮、西塘等江南古鎮不同,“十七房”只是一個村落,上圖中的明清街,是古村中最繁華的市井街巷。

十七房古村有“三寶”:一是水源充足,就算三年不下雨,村內河道也不會乾涸,位於古村中心的佛跡湖,相傳因當年觀世音菩薩去普陀山時路經此地而得名。湖畔亭臺樓閣、錯落有致,其中的標誌建築煙雨亭,亭名取自宋詞“畢竟須歸,何妨小住,容我一尊煙雨間”。


二是旗杆多,據說當年最高的旗杆在寧波都能看到;三是馬頭牆最多,古村獨特的四節馬頭牆展示了鄭氏家族的興旺和地位。值得一提的是,鄭氏十七房商人是寧波最早經商的家族集團之一,包括“老鳳祥”創始人鄭熙等大批商業鉅子都出自於此,古村也被譽為“甬商之源”。

淇水橋是十七房古村的最高點,也是觀景的最佳位置。清乾隆年間,乾隆皇帝之子成親王到訪十七房,他有感於江南水鄉的美麗景色,在此題寫了“淇水煙波半含春”的詩句,“淇水橋”也由此得名。當年成親王的詩句真跡,至今仍完好收藏於鄭氏宗祠內。

由鄭氏十世祖創建於清乾隆辛巳年的鄭氏宗祠,前後共三幢建築,規模宏大、設計精緻。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絕大多數宗祠皆由男性掌持,女性禁入,而這裡卻有專供女性使用的宗祠,體現了男女之間的平等。上圖中巍然屹立的祠堂,就是當年的女祠。


“鄭氏十七房”的民居建築也獨具匠心,古村四周環水,楊柳扶岸,河網縱橫交錯,頗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江南水鄉風格,堪稱清代優秀民宅建築的代表作品。以前村中的每戶人家都有河埠碼頭,人們可以從家門口直接划船到寧波,甚至直通京杭大運河。

“鄭氏十七房”的泥雕、木雕、磚雕、石雕也遠近聞名。在鄭氏宗祠的照壁上,鑲嵌著一塊由清朝咸豐皇帝御賜的青石浮雕聖旨牌匾,牌匾圖案為三條騰雲駕霧的青龍,拱護著“聖旨”兩字,彰顯了皇帝的威嚴和鄭氏家族當年的鼎盛與繁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