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金融“質變”在何方

京东金融“质变”在何方

世界銀行每年都會發布很多報告,但年度發展報告作為最重要的旗艦報告,首次關注中國金融科技,京東金融等國內金融科技公司創新業務被世界銀行年度發展報告首次引用。

目前,京東金融正在迭代為服務金融機構的科技公司,不僅服務於金融機構,還正在服務政府和大型國有企業,幫助解決城市裡的交通、規劃、環境、能耗、商業和城市安全等痛點,提高大型企業產能和業務效率。

從B2C到B2B2C

6月8日,京東金融保險與中融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雙方將重點在產品研發、風險定價、反欺詐、精準營銷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度合作,共同探索保險科技創新模式;並上線雙方深度合作的第一款產品——中融京融一號終身年金保險產品。

未來一年時間,這款產品將在京東金融保險平臺獨家銷售。這款產品的正式發售,代表著雙方合作邁出了重要的一步,也是京東金融B2B2C創新商業模式的一次落地。

這是京東金融2.0階段的典型產品,即通過自身的數字化科技優勢,從兩方面助力金融機構解決問題:一是幫助金融機構用較低的成本和較高的效率接觸全新客群,二是在全新客群和存量客群中識別出優質客戶,降低欺詐和信用風險。

這與1.0階段的京東金融已有本質上的區別。在1.0階段,京東金融致力於風險定價,將數字資產化,開發出數字化的消費金融、供應鏈金融等新模式,助力製造業、流通領域和消費領域企業的升級,並幫助小微企業、95後甚至00後的年輕人以及三農客戶享受到了普惠金融的服務。

而在2.0階段,京東金融用B2B2C的模式,為金融機構提供數字化的企業服務。以“工銀小白”數字銀行為例,這是國內銀行業首個開到互聯網平臺上的銀行。“工銀小白數字銀行”專注服務於年輕客群,是業內首創的場景融入式數字銀行,是工商銀行(601398.SH)與京東金融在客戶、賬戶、數據、信息、資金等方面深度整合的成果。雙方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傳統的銀行業態之外搭建一個“享用碎片生活時間,滿足重點金融需求”的零售金融新場景,使客戶充分享受“隨心隨手”、“一觸即發”、“安全高效”的智慧零售金融新體驗。

基於工行與京東金融戰略合作的成功,今年5月,中國銀行(601988.SH)董事長陳四清會見京東集團(NASDAQ:JD)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中國銀行及京東高層就銀企全面戰略合作達成共識,並將在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個人金融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

相對於國有大行,京東金融合作更多的是股份制銀行、城商行和農商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甚至與威海藍海銀行也在銀行+平臺、零售信貸、大數據風控、供應鏈金融等多個領域展開合作。

截至目前,京東金融的合作伙伴涵蓋400餘家銀行、120餘家保險公司、110餘家基金公司,40餘家證券、信託、評級機構,與國有大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等銀行業金融機構分別達成戰略合作的科技公司,京東金融與各界合作伙伴共同累計服務800萬線上線下商戶和4億個人用戶。

正是源於業務模式的戰略性重新確定,京東金融內部的組織架構也發生了升級,日前,京東金融新組建了個人服務和企業服務兩大服務群組。

其中,個人服務群組由消費金融部、財富管理部、證券業務部、眾籌業務部、農村金融部農村渠道部、保險事業部與支付業務部等C端業務部門組成,旨在打通C端產品,整合用戶,閉環C端業務風控,C端前臺研發職能,由許凌任組長。

企業服務群組則由供應鏈金融部、金融科技業務部、農村金融部農村信貸部、保險業務部與支付業務部等B端業務部門組成,打通B端產品,整合用戶,閉環B端業務風控,B端前臺研發職能,由姚誠彰任組長。

質變在何方?

雖然當前京東金融發展成為國內,乃至國際知名金融科技公司,但相對於螞蟻金服1500億美元的估值仍有相當大的距離,與騰訊金融也有一定程度的差距。

但對於自己的未來,京東金融是極有信心的。

“現在的市場上,是否還有跟我們提供同樣服務模式的公司?實際上是沒有的。”京東金融CEO陳生強認為,在現在的市場上,有很多能夠為金融機構提供服務的公司,但大多都是賣一套硬件、一套軟件或者一個數據庫,大多是產品導向,為經營過程負責,他們的作用只能是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但不能給金融機構帶去新的用戶,也不能帶去商業模式上的升級。也有很多擁有大量最終用戶同時又具備做金融業務能力的公司,但這類公司一般會傾向於自己做業務閉環,以獲得最大的收益。即使是開放最終用戶,大多也只是提供流量或廣告服務,少有能夠幫助金融機構直接獲取最終用戶。

“既有的業務,一邊是不斷的通過市場驗證,繼而向金融機構進行輸出;一邊是不斷的創造新的產品,新的技術,再去用市場驗證。這是一個循環往復的過程,確保我們能夠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陳生強稱,“這種全球範圍內獨一無二的商業模式,順應了時代的變化趨勢,有很大的機會能創造出千億美元市值的公司。”

走向更深的實體

“金融是第三產業,未來,我們還可以利用在金融服務上積累數字化能力,再去服務製造業、農業,直至將整個實體經濟實現數字化。”陳生強說。

目前,京東金融已走出金融領域,與政府、非金融企業等機構開展業務合作。

“智能城市信用平臺能通過數據交換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力,為城市信用三大主體——政府、企業、居民同時提供信用服務。”6月10日,京東金融副總裁、首席數據科學家、城市計算事業部總經理鄭宇在2018年中國城市信用建設高峰論壇上表示,京東金融具備技術和數據優勢,又具有交通、環境和金融等領域的經驗優勢,未來京東金融要把電子政務變成智能政務,把信用滲透到各個板塊,京東金融要做的是數據標準化、算法模塊化和平臺生態化。

在此次論壇上,京東金融推出了國內首個人工智能信用服務平臺——智能城市信用平臺。該平臺集數據儲存與處理、模型算法、應用搭建三大功能於一身,為政府、企業提供信用檔案、信用診斷、信用風險預警等服務。

“智能城市信用平臺的模式是把政府、企業的數據匯聚在一起,同時接入京東第三方數據,給企業、居民和政府提供信用服務”鄭宇稱,信用數據能夠沉澱在智能城市信用平臺上,幫助更加精準地計算各個場景裡面的信用,整個過程是基於人工智能和大數據,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分數呈現。

據介紹,智能城市信用平臺不僅僅聚焦在信用城市一個模塊,該平臺還能支持交通、環境、能耗、公安等多個板塊。鄭宇透露,京東金融具備技術和數據優勢,又具有交通、環境和金融等領域的經驗優勢,未來京東金融要把電子政務變成智能政務,把信用滲透到各個板塊,京東金融要做的是數據標準化、算法模塊化和平臺生態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