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不开?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孩子想不开?真的不是说说而已

常常有家长向后台咨询:孩子叛逆怎么办?为什么我家孩子越来越沉默,跟他说话也不喜欢理人?感觉我家孩子的心理出了些问题,嘴上动不动就拿命要挟,做事情也偏向极端,我该怎么办?

相信以上的情况,家长们或多或少地都遇到过,有的家长认为这是孩子成长的叛逆期,过去这个阶段就好了,并没有太放在心上。但事实上,随手翻翻新闻,却能发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自杀案例:

2018年1月,江西南昌一名15岁男孩跳楼自杀,他在留下的遗言中说:“我曾给这个世界带来不少欢笑,但我却无法为自己带来欢乐。”

2017年11月,江苏丰县一名10岁女孩在家喝农药自杀,在生前留下的视频和遗书中,她解释自杀的原因和任何人无关,但是她再三嘱咐父母不要争吵了。

2017年1月,云南镇雄县一名15岁留守男孩在除夕夜喝农药自杀,他留下的遗书句句戳心,他说,他死了,爸爸就高兴了,就不会有什么事情烦他了。

看着轻生孩子们留下的遗言,字里行间都是无奈的挣扎、带泪的呼唤……要知道,这些冰冷的数字背后,本应是他们快乐而朝气的青少年时光。

通过孩子们的只言片语,我们不难看出,大多数孩子的想不开,与家庭有着莫大的关系。深究他们轻生背后的原因,就更加论证了这个观点,这些孩子,都生活在缺少情感交流的家庭中,他们渴望得到父母的尊重、理解、和关爱,而不是独断、专权甚至打骂。

试想,当一个孩子处于无助的境地,他想从最亲的父母这里得到宽慰和开导,而作为父母的我们却以冷脸相对,甚至将生活中的不顺心迁怒到孩子身上,我们的孩子,还会向我们敞开心扉吗?

台湾生命教育专家林昆辉说,家长最该做的,是要让孩子爱你,让他们在遇到问题时能想起父母。

或许你无意的一个举动,一句话语,就已经伤害了孩子那颗心,于是他们将自己的内心封闭起来,变得越来越沉默,越来越叛逆。

没有哪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想不开,也没有哪个父母希望孩子与自己疏离,那么,就应该在事情可以挽回的时候未雨绸缪

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个体,平等地与他们对话

作为家长,应该有一种自觉,我们的孩子,自从出生那刻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权利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人格,和属于自己的人生。

那些我们以“为你好”的名义而发出的各种指令和要求,我们是否有站在孩子的立场去思考他们真实的需求。不如试着与孩子站在平等的地位上,让孩子卸下不信任,心甘情愿地敞开心扉。

包容孩子们的想法,用合适的方法引导他们

当听到孩子的想法与自己相左时,家长首先想的不应是批评和指责,而是耐下性子听听前因后果,尽量给孩子营造一个轻松的交流坏境,让他们发自内心地把你当成朋友。

如果孩子的想法有悖道德和伦理,记住打骂不能从根源上解除问题,孩子们都是讲道理的,只要你有正确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孩子最终会理解你的苦心。

向孩子表达你的爱意

没有表达的爱,等于不存在,有爱就要大声说出来。云南雄县的15岁男孩就是认为自己的父亲并不爱他,他的存在只是父亲的拖累,而他的父亲,也只是在他去世之后才追悔莫及,可是,无论父亲再怎么哭喊,孩子也已经听不到了。

所以,现在就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让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充满温情和爱的家庭里。

及时地引导、疏散孩子的负面情绪

很多悲剧在发生之前是可以避免的,而由于父母和身边人的疏忽,没有及时察觉,才导致惨剧的发生。

如果家长朋友们能从繁忙的工作、应酬中抽出时间多陪陪孩子,随时观察孩子们的情绪,带他们去看场喜欢的电影,去图书馆一起阅读,给孩子做顿可口的饭菜,或者哪怕只是拉着孩子的手到处走走,孩子也会感到父母与他们同在的幸福。

父母一定要随时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用爱、理解和包容去陪伴孩子,带他们走出迷惘,教他们珍爱生命,活出属于他们的精彩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