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連漲18個月 “史上最俏”的武漢樓市還會火多久?

房價連漲18個月    “史上最俏”的武漢樓市還會火多久?

(詩和遠方在哪裡?)

“光谷地王”、“東西湖地王”、“武漢地王”……短短20天,武漢出了6個地王,武漢單價地王也首次衝上兩萬元大關。與此同時,武漢的房價已連漲18個月,在售樓盤的均價也首次站上萬元大關。


房價連漲18月後新房存量“報警”


35℃以上的炙熱天氣,僅持續了一週,武漢的房價,卻已連續上漲了18個月。

8月1日,新鮮出爐的“中國房地產指數系統7月百城價格報告”顯示,武漢在售樓盤的平均價格於7月底達到10172元/平方米,首度突破萬元大關。相比去年7月,在短短一年內上漲了21.10%。

伴隨房價一路高漲,武漢一房難求的現象也更加突出。據中指院監測,武漢7月累計推出4308套新房,成交3985套,當月去化率高達93%,也是單月去化率最高紀錄。

房價連漲18個月    “史上最俏”的武漢樓市還會火多久?


一個月拍出6地王地價反超周邊房價


在新房供不應求的同時,武漢的土地市場也全面開花。

7月28日,武漢公開出讓8宗土地,位於漢陽濱江的攔江路地塊遭到19家房企瘋搶,經過210輪激烈喊價,該地塊最終被碧桂園以25.31億元拿下,成交樓面地價達20017元/平方米,溢價率高達289%,成為武漢新的單價地王。

其實,當日出讓的8宗土地中,除了漢陽攔江路這塊武漢單價地王,另兩塊地也刷新了青山總價地王和東西湖單價地王紀錄。

而在此前20天的一場土拍中,同樣也湧現出此前的武漢單價地王、武昌單價地王和光谷東單價地王。7月裡短短20天內,扎堆殺出6個地王,這股“地王潮”來勢洶洶,讓不少市民感到震驚:“武漢的地價是不是出問題了?”

中指院華中分院研究總監李國政認為,“十二五”期間,武漢每年投入六七千億固定資產投資,興建城市基礎設施,外來人口吸附力不斷增強,城市的土地資源已經到了收穫期,土地價值得到巨大提升。


市場反應

買方恐漲“被迫出手”者不在少數


家住武昌餘家頭的張女士,被這半年來的樓市傷透了心。張女士本在和平大道華城廣場有一套70餘平方米的住房,今年1月,她聽聞自家附近的另一品牌房企開發的大型小區即將開盤,便想賣了舊房換新房。張女士將房子掛到中介後,很快便找到買家,當月便以1萬元/平方米的價格出手。

等到3月,當張女士拿著用舊房換來的70萬元首付款去買新房時,卻因為購買者太多不得不參加搖號。出乎她意料的是,新開盤的小區500多套新房“日光”,在人比房多的狀況下,她沒能搖到號。同時,在她等待新房的兩個月裡,和平大道周邊的均價,每平方米已經上漲了近2000元,且周邊已無合適的新房可選。

之後,張女士跑遍二環線周邊,到處尋找新樓盤,結果卻發現,好地段的新房越來越少,相較於上漲的房價,她手中的70萬元已經變得越來越不值錢。糾結了好幾個月,張女士覺得“非出手不可了”,只得放棄原計劃,在光谷的三環線外搶購了一套新房。


賣方惜售熱門新盤“光打雷不下雨”



專家建議

購房應量力而行可先佔位再換位


武漢樓市的緊俏程度,是不是不正常?採訪中,不少市民提出了這樣的質疑。

對此,中指院華中分院研究總監李國政表示,雖然從整個湖北地區來看,武漢的房價和地價上漲迅猛,但放眼全國,在今年尤為火熱的二線城市中,武漢僅處於中游水平。 雖然從整個湖北地區來看,武漢的房價和地價上漲迅猛,但放眼全國,在今年尤為火熱的二線城市中,武漢僅處於中游水平。

根據最新的百城價格指數,2016年7月,全國100個城市新建住宅的在售均價為12009元/平方米,同比上漲12.39%。其中,深圳以41.15%的同比漲幅領跑,南京以30.43%緊隨其後,武漢21.10%的漲幅位居全國大中城市的中游水平。

房價連漲18個月    “史上最俏”的武漢樓市還會火多久?

同時,武漢土地市場並非獨自狂歡,有關研究統計,上半年地王誕生地由一線城市蔓延至二線城市,蘇州拍出27宗、杭州25宗、合肥22宗、南京21宗、天津14宗、武漢則為11宗,亦非火爆過頭。

那麼,購房者又該如何應對?李國政建議,購房者應放寬選擇面,若緊盯超出自身承受能力的高價區域不放,是不理智的行為。而應量力而行,將視野放寬到交通設施特別是軌道交通延伸的周邊區域,先佔位,解決基礎需求,若日後經濟能力加強,再考慮換到更好的地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