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海軍王牌戰列艦神祕爆炸,險些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1955年10月28日,停泊在黑海門戶塞瓦斯托波爾港的蘇聯黑海艦隊地中海分艦隊的旗艦“新羅西斯克”號突然爆炸沉沒,六百多名船員喪生,這起意外事件差點引起美蘇的直接衝突,而事情本身還要從二戰軸心國的賠款問題說起。

意大利在二戰中是個搞笑角色,很少有人知道他們的戰列艦其實設計出色,性能全面,火力強大。1922年的《華盛頓條約》規定意、法兩國可擁有1.75萬噸的主力艦,因此意大利人按照“無畏”級的標準建造了6艘戰列艦,其中“但丁·阿利格伊切裡”號1艘、“加富爾”級3艘、“杜伊里奧”級2艘,但法國建造了更強大的“敦刻爾克”級戰列艦。

蘇聯海軍王牌戰列艦神秘爆炸,險些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法國高速戰列艦敦刻爾克號

於是1934年10月意大利人被迫開始建造3.5萬噸的“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新戰列艦,並著手對原來的“加富爾”級進行現代化改造,首艦是“加富爾”號,次艦是我們故事的主角“朱利奧·凱撒”號(以下簡稱“凱撒”號)。

應該承認,這是非常成功的一級戰列艦。

全新的“加富爾”級擁有漂亮的巡洋艦式船艏,艦身延長了10.3米,艦體增設水平裝甲,兩舷水線下新設普列塞式水下防禦結構,它由多層圓筒構成,中間為空筒,外層為燃油艙,可吸收魚雷爆炸的水下衝擊。

蘇聯海軍王牌戰列艦神秘爆炸,險些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維托里奧維內託級戰列艦

動力系統作了重新安排,換裝8個水管鍋爐與巴松式齒輪傳動的蒸汽渦輪機,總功率93490馬力(為改造前的3倍),推動兩個重型四葉螺旋槳,航速增加到28節,足以匹敵“敦刻爾克”級高速戰列艦。艦中心線前後各有兩座炮臺(上面雙聯、下面三聯),由於沒有研製新炮的時間,只是將原來305毫米炮身鏜改為320毫米口徑,共10門320毫米主炮以對抗“敦刻爾克”級的8門330毫米主炮,副炮炮塔化,計有12門4.72英寸/50倍口徑副炮,其他武器包括8門3.93英寸/47倍口徑防空炮,16門37毫米及12門20毫米防空炮,全艦採用新型射擊指揮儀與測距儀,艦橋、司令塔、煙囪與桅杆做了重新佈置,所有這些都使得“加富爾”級面目一新,在各國海軍中名噪一時。

蘇聯海軍王牌戰列艦神秘爆炸,險些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意大利加富爾級戰列艦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意大利艦隊與部署在地中海的英國K艦隊和H艦隊進行了多次較量,1940年7月9日的提斯洛角海戰,2般“加富爾”級戰列艦以寡敵眾,硬扛英國的“厭戰”號、“馬來亞”號和“君主”號,雙方在26公里距離上激烈交戰,16時,“厭戰”號的一發380毫米炮彈擊中“凱撒”號,下甲板的大火波及鍋爐室,“凱撒”號的航速由26節降為19節,意大利艦隊施放煙幕退卻,英軍取得小勝。

1943年7月意大利退出軸心國,海軍主要艦艇分別從母港駛向馬耳他向英軍投降,途中遭到德國空軍的不斷攻擊,戰列艦“羅馬”號被擊沉,從亞德里亞海北部普拉港駛出的“凱撒”號很幸運,在塔蘭託加油後順利於9月13日到達馬耳他,結束了戰爭生涯。

不過這艘傳奇戰列艦的噩夢其實只是剛剛開始,因為意大利雖然成功起義加入同盟國,但戰後蘇聯仍把它視為戰敗國,索要戰爭賠款,百廢待興的意大利拿不出真金白銀,經過複雜的討價還價,只好用“凱撒”號作為補償,這倒讓蘇聯海軍總司令庫茲涅佐夫元帥喜出望外,因為蘇聯海軍還沒有噸位這麼大、戰鬥力如此強勁的戰列艦。

蘇聯海軍王牌戰列艦神秘爆炸,險些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後來成為蘇聯海軍元帥的庫茲涅佐夫

當時“凱撒”號一直停泊在美軍控制下的塔蘭託港,直到1949年確定移交蘇聯後,才轉移到西西里島的奧古斯塔港。同年2月3日,500多名蘇聯官兵登上“凱撒”號,前往該艦新的母港塞瓦斯托波爾。意大利人並不情願交出這艘戰列艦,因此不斷製造麻煩,不是在零部件供應上“缺斤短兩”,就是故意向蘇聯交付有缺陷的技術圖紙。

最後這艘戰列艦歷經波折到達了蘇聯黑海的塞瓦斯托波爾港,在那裡更名為“新羅西斯克”號,成為蘇聯海軍遠洋力量的重要支柱,經過一番訓練和改裝,“新羅西斯克”號重返地中海,成為蘇聯黑海艦隊地中海分艦隊的旗艦,負責監視和尾隨北約軍艦。

1955年,該艦在法屬突尼斯比塞大港駐泊時,曾發現有人在補給品中混入炸彈。

蘇聯海軍判斷,這是北約間諜有預謀的襲擊,為安全起見,將這艘戰列艦調回國內,10月28日晚6時許,“新羅西斯克”號在黑海的塞瓦斯托波爾港休整時,蘇聯黑海船隊司令部突然下令,要求地中海分艦隊的司令部從岸上轉移到“新羅西斯克”號上,並命令斯莫利亞科夫擔任值班軍官。

晚7時,“新羅西斯克”號上升起了旗艦燈。10月29日凌晨1點,各單位向斯莫利亞科夫報告情況正常,後者向海軍指揮部報備後就去睡覺了,30分鐘後,一陣劇烈的晃動和撞擊聲將斯莫利亞科夫從朦朧中驚醒,他衝出值班室,藉著遠處的燈光,隱約看見艦艏的主炮塔籠罩著一團黑煙,而甲板則出現了一條大裂縫。

甲板下面正好是水兵宿舍,許多水兵正從裡往外抬傷員,這時有人前來報告,說是汽油庫發生爆炸。斯莫利亞科夫命令潛水員下水調查,發現“新羅西斯克”號艦底前部受到來自外部的爆炸,爆炸從下至上擊穿了整條戰列艦,並且捲起大量海底泥沙。由於電話中斷,斯莫利亞科夫只好用信號燈向艦隊基地求救。2時左右,黑海艦隊司令員巴爾赫米科上將一行人趕到,這時,冰涼的海水已經湧上前甲板,並灌入主炮塔內,整個船頭已經開始下沉。3時30分左右,“新羅西斯克”號上的無線電通訊完全中斷。不久,這艘3萬噸的戰列艦前部被海水完全淹沒。

爆炸共奪走了608條性命,是蘇聯海軍史上最慘重的意外事件之一。事發後,蘇聯部長會議迅速成立調查委員會。由於調查顯示蘇聯海軍指揮官指揮失誤、貽誤戰機等一系列“黑暗面”,因此所有調查材料均被打上“絕密”字樣鎖入中央檔案館。

蘇聯海軍王牌戰列艦神秘爆炸,險些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

新羅西斯克號的設計圖

據最近俄羅斯的解密檔案顯示,“新羅西斯克”號爆炸後仍然在海面上漂浮了2小時44分鐘,原本可以挽救,但巴爾赫米科上將誤判情況,只用小功率拖船將受傷的戰列艦緩慢拖向岸邊。結果在拖帶過程中眼睜睜看著“新羅西斯克”號沉入海中。

最後公佈的官方調查結果是,艦艏底部碰上了遺留在港灣裡的德國水雷,塞瓦斯托波爾曾在二戰中被蘇德兩軍反覆爭奪,港內部署了大量水雷,蘇軍1944年解放這裡後進行了長時間的掃雷,但無法確保港區水域的絕對安全。

爆炸事件的真實原因後來有很多說法。

比較普遍的觀點是在1949年美國駐意大利佔領軍當局向蘇聯移交軍艦前夕,已經派遣熱那亞奧德羅造船廠的人員對軍艦進行了改裝,故意使其負載超重,使戰列艦抗沉性能指標大大降低,據說這也是後來軍艦沉沒的重要因素之一。

爆炸的長遠影響是蘇聯領導人對建設遠洋海軍失望,堅持發展大型遠洋艦艇的庫茲涅佐夫元帥被解除海軍總司令職務,蘇聯海軍由此走上強調潛艇和遠程導彈的畸形道路,直到1964年赫魯曉夫下臺才有所改觀。

媒體曾經披露是意大利第十艦隊的蛙人特種部隊襲擊並炸沉了這艘前意大利戰列艦,因為他們反對將這艘本國視為驕傲的艦艇移交給蘇聯。

蘇聯為此一度向意大利發出戰爭威脅,但美國的干預使得事件最後不了了之,還有人認為爆炸是土耳其特工所為,當時土耳其不願蘇聯海軍的大型水面艦艇控制博斯普魯斯海峽和達達尼爾海峽,但這些都是猜測,並無有力證據支持任何一種假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