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論文章例證方法:原理效應法

正在進行申論備考的同學們,大家是否積累了一些文章素材呢,是否瞭解了文章寫作的技巧和方法?今天中公教育專家就教給大家關於原理效應的論證方法,望大家借鑑。

結構:

分論點主旨句+簡述原理效應+聯繫實際分析+總結回扣

常見原理效應

木桶法則:不足短板綜合提升,絕大多數主題都可以用到木桶法則

鯰魚效應:有競爭才會有活力,可用在市場競爭方面、創新領域、政府改革

鱷魚法則:抓大放小、壯士斷腕,可用在絕大多數領域

羊群效應:從眾心理、抓住主要矛盾,特別適用於社會治理方面

蝴蝶效應:關注細節,絕大多數可以用

暈輪效應:人們往往會受到第一印象影響

帕金森定律:人員冗雜的惡性循環,轉型

海潮效應:引力帶動潮汐,引力-政策、環境,潮汐-結果,有相應的環境才會激發對應的活力

例子:

堅持創業夢想才能發現創業優勢。【段旨句】心理學中有一則著名的效應:暈輪效應,當緊緊盯住理髮店的招攬顧客的轉輪時人們很容易會產生眩暈現象,沉迷其中。暈輪效應向人們表明了心理學中心理暗示對行為產生的重要影響。【原理效應】通過觀察成功企業家,不難發現他們之所以成功,他們的企業之所以能夠越做越大離不開自信二字。越是自信越是容易進一步找到優勢,進而鞏固自信。【現狀】可見堅持夢想、自信的態度,實際上就是一個“暈輪”就是一種心理暗示,同樣越是堅持也就越容易成功。【指代關係】

激發工人力量,共享社會發展成果。木桶法則啟示我們:一隻由長短不一的木板拼成的木桶,能裝多少水不是由其最長的木板決定的,而是由其最短的木板所決定。強調就是要補齊短板,才能促進發展。現在中國發展成果並未由多數人共享,工人很多隻是在貢獻,缺乏享有,這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發展的短板所在。因此促進社會轉型需要讓工人共享發展成果,這需要調動工人力量,推動其實現。

包容新生活人群才能激發社會活力。鯰魚效應告訴我們:如果想讓安靜的沙丁魚群長期保持活力,就要向這群沙丁魚中放入一隻與他們不一樣的鯰魚,帶動沙丁魚遊動才能保持沙丁魚的活力。【原理】在現實生活中,普羅大眾單向度的生活就猶如沙丁魚一般,如果永遠沒有新事物也便會慢慢沉淪、沒有活力,最終甚至走向自我毀滅。反之生活另類的新生活人群就如攪動魚群的“鯰魚”,他們的存在就會帶動我們反思自己、正視問題、激發活力。【表明指代關係】可見唯有包容、容納、尊重那些“另類份子”才能激活整個社會的活力。

建設文明社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破窗效應告訴我們,一扇窗戶如果完好,那麼將一直完好下去,如果破了一個洞而又無人修補,那麼很快就會支離破碎【簡述原理效應】。在社會生活中,如果一個人亂闖紅燈而沒有被制止,那麼後面的人就會前赴後繼;如果一個人亂扔垃圾而沒有被處罰,那麼寬敞的馬路很快就會變成垃圾場;如果一個人在排隊的時候無視秩序而無人譴責,那麼很快這個隊伍將蕩然無存【和實際相關聯】。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的行為都受到他人行為和結果的影響,同時每個人也都是他人行為的風向標【分析】。因此,在建設文明社會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應該以身作則,同時也應該對其他人的不文明行為加以阻止,總之,建設文明社會需大家共同努力【回扣/怎麼辦】。

在經濟社會發展中,政府要引導市場發揮決定性作用。刺蝟法則告訴我們,兩隻刺蝟,近則互傷,遠則體寒【簡述原理效應】,這就像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一樣。政府如果和市場距離過近,管控過多,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會失去活力,變成一潭死水,毫無生機。政府如果和市場距離過遠,凡事不聞不問/放任自流,那麼市場的發展就會暴露其盲目性和唯利是圖的本質,產生大量的經濟泡沫,最終泡沫破裂,危害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與實際關聯】。因此,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政府要與市場保持適當的距離,……,市場可以做好的交給市場,並進行恰當的引導,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怎麼辦】。

申論文章例證方法:原理效應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