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对金融衍生品风险发出警告

教皇对金融衍生品风险发出警告

上周四,梵蒂冈罕见地对金融衍生品发出警告,尤其是信用违约互换产品(CDS)。在发出的一份近似警告的信件中,教皇把CDS描述为“定时炸弹”,这一论调几乎与多年前股神巴菲特的论调一致。

这是一种非同寻常的批评,因为金融衍生品从未被上升到宗教的高度,但确实与教皇弗朗西斯对全球无度化资本主义的批评态度相一致。这一点可以从梵蒂冈的表态中看出,“信用违约互换市场在2007年经济危机前达到了令人瞩目的规模,几乎相当于全球所有GDP的总和。这种没有制约的金融合约的蔓延鼓励了金融增长的随机性以及押注金融中其它部分的失败,从道德的角度,这样的行为是不可接受的。”

2003年,巴菲特曾批评失控扩张的衍生品市场。梵蒂冈认为,在一些衍生品的金融领域中,存在着道德的盲区,并且变得越来越严重,因为这些产品在所谓的市场中议价,而这些市场缺乏监管,或者说被随机监管。这样将会从实体经济中拿走重要的“生命线”与投资。

作为教皇,收入不平等是其首要的关注点,而一些金融衍生品却在剥夺一些人的财富,尤其是无辜的第三者的财富,同时却育肥了其他一些人。

教皇的道德伦理观点无法反驳,但是当前的金融衍生品交易是否会重演2008年金融危机时的悲剧?我们认为,情况不太可能如此。信用违约掉期市场的规模今天比10年前小得多。这得益于全球不懈的监管努力。另一方面,目前,包括美国的银行在内的发达国家银行资本充足率很高。自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已经将数万亿美元投入到银行体系中,以保障银行的安全性。所以,尽管可能会有尝试使用信用违约掉期产品让银行破产的恶意,但是这样的尝试并不可能凑效,至少在目前银行体系资本充足的情况下,不太可能。

然而,像CDS这样的金融衍生品即使没有内部的机制促使其泡沫破灭,也可能有外界因素的突然变化使其崩溃。这样的因素包括突然变动的利率因素与经济因素。

从利率因素上看,当前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向上突破3%的重大市场心理关口,这给长期安于低利率宽松环境的投资者敲响了警钟。但是,市场仍然存在着“反馈循环”机制来限制收益率的进一步走高。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美元走强。

伴随着国债收益率的走高,美元指数走强。在5月14日的一周内,美元指数上涨了约1%。美元走强意味着美国经济增速的放缓以及企业盈利能力的减弱,因为美国的经济与企业较大的依赖于海外市场,美元走强将抑制外部需求。这一现象可能会对股市构成不利,但是也会抑制经济过热,从而对通胀与美联储利率政策产生影响。此外,收益率走高可能导致股市下跌以及资金从风险资产中流出,转而寻找无风险资产的投资。这样的循环又会推高国债价格,从而导致国债收益率的下降。

从经济的因素看,当前对于全球经济最大的挑战来自于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而其核心则是中美贸易之争。从周末的消息看,中美之间可能已经达成了一桩交易,这使得中美陷入贸易战并导致全球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减少。(文/陈佳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