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光緒年間陶然亭出現“蛟蜃”,祕密揭開,原來是這東西作怪!


陶然亭始建於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是工部郎中江藻所建,並以“更待菊黃家釀熟,與君一醉一陶然”中的陶然命名了這座小亭,可是隨著清朝國力的逐漸消弱,文人也開始為五斗米折腰,沒有了遊陶然,作詩篇,詠人生的閒情逸致,陶然亭也就是逐漸荒廢了下來,光緒二十年(1894年)4月,蘆葦叢生,荒墳座座的陶然亭附近,忽然傳出了“轟轟”的怪鳴之聲,當地的地保急忙將怪鳴聲報告了官府,官府又逐級上報給了光緒皇帝。

清朝光緒年間陶然亭出現“蛟蜃”,秘密揭開,原來是這東西作怪!

在官府的奏摺中,懷疑這怪響是蛟蜃所為,要知道,封建社會的皇帝都很迷信,他們非常相信“國之將興,必有祥瑞,國之將衰,必出妖孽”的說法。

蛟蜃是什麼東西,這是兩種動物,一種是蛟龍,第二種的大蚌。在《警世通言·旌陽宮鐵樹鎮妖》中,有這樣的記載:江西分野,舊屬豫章 ,其地四百年後,當有蛟蜃為妖,無人降伏,千百里之地,必化成中洋之海也。

很顯然,出現蛟蜃,並不是好的祥瑞,按照上面的一段話的記載,很可能京城地區,在並不遙遠的將來,會變成水地澤國。

清朝光緒年間陶然亭出現“蛟蜃”,秘密揭開,原來是這東西作怪!

光緒皇帝一聽,當即傳下了聖旨,一定要查個水落石出,不能讓謠言“胡亂”地傳播下去,因為這會動搖國本,對清政府的江山社稷是絕對不利的。

隨後,一隊精銳的八旗兵,在一個都統的帶領下,開到了陶然亭地區,他們一開始並沒有輕舉妄動,而是先確定那“轟轟”的怪鳴聲的來源,白天的時候,陶然亭的周圍除了正常的蟲吟鳥叫,並無其他動靜,可是太陽下山後,在陶然亭東的葦塘深處,竟詭異地傳來了一陣緊,一陣慢的“轟轟”的怪鳴聲。

那名都統一擺手,300名八旗兵就手持鋼刀、長槍和鐵鏈子,呈扇子面形狀,向著怪聲發出的地方包抄了過去,可是他們將方圓幾里地的葦塘搜了一個遍,也沒有發現什麼蛟蜃,鯰魚野鴨子卻驚飛了不少……一連三日的搜查,這名都統一無所獲,最終只得空著兩手,向光緒皇帝覆命,但令人不解的是,那如雷的怪鳴聲,在陶然亭地區也消失了。

清朝光緒年間陶然亭出現“蛟蜃”,秘密揭開,原來是這東西作怪!

清朝光緒年間陶然亭出現“蛟蜃”,秘密揭開,原來是這東西作怪!

一晃眼,清朝倒臺子了,1916年夏天,也就是袁大總統剛剛去世的時候,陶然亭地區的居民,又聽到了那種恐怖的“轟轟”怪鳴聲。

民國的執政者面對京城地區,蛟蜃出世的謠傳,也有些坐不住官椅子了,他們就派了一個營的陸軍,荷槍實彈,前往陶然亭地區,一查究竟。

這次領隊的是一位姓王的營長,他曾經留學日本,是一位無神論者,他領兵剛到陶然亭,就聽到葦塘深處,傳來了一陣高,一陣低的“轟轟”怪鳴之聲。

他並沒有等到夜晚,而是大白天,指揮一個營的人馬,就向怪聲的發出地點,團團包圍了過去。還沒有圍到怪聲發出的葦塘,就見葦塘的濃密處,突然飛出了一隻大鳥,這隻大鳥一邊振翅高飛,一邊“轟轟”地驚叫著,看那樣子是要倉皇逃命。

王營長舉起手槍,對準天空的怪鳥“砰砰砰”連開三槍,這隻怪鳥就哀鳴一聲,石塊一樣,從天空跌落在了水潭裡。

清朝光緒年間陶然亭出現“蛟蜃”,秘密揭開,原來是這東西作怪!

這隻怪鳥已經中槍身亡,幾名士兵撿起來一看,竟是一隻普通的夜鷺。夜鷺的叫聲是深沉的喉音,更多的時候,發出的聲音則是粗野的“呱呱”叫聲,可是因為某種原因,這隻夜鷺的聲帶受傷,或者因為遺傳的原因,以至於它的叫聲很像打雷的聲音。

為了平息謠言,這隻夜鷺的屍體,便被製成了標本。陳列於中央公園(今中山公園),供遊人觀看,藉以破除迷信——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蛟蜃,更沒有祥瑞和妖孽,有的只是人,有道是:人心至上,無懼則明,人心若邪,陰霾天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