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2013年一部《地心引力》惊艳四座,一面展现太空的美丽,一面则是孤立无缘的绝地逃生。

当我们感叹这部电影可能再无对手的时候,《太空救援》来了!

这部来自俄罗斯的《太空救援》便是要向山姆大叔秀秀自己的不服气。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地心引力》塑造了极为逼真的太空视觉,因此荣获了奥斯卡的最佳视觉效果奖。

《太空救援》的视觉特效也一点不会差。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美丽的地球、逼真的外太空景色。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比起《守护者:世纪战元》、《莫斯科陷落》这样的六块钱特效,简直是好得不是一点半点啊!

据说人家导演仅花了4000万卢布、约460万人民币拍摄出来的,这简直吊打一众国产所谓的“特效大片”啊!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这种真实感得益于俄罗斯太空总署的帮助,全片有40多分钟的零重力拍摄,还有20多分钟真实的太空影像素材。

虽然《地心引力》和《太空救援》都是以太空求生为背景的故事,建立在一个空间和时间的限定之中。

但是后者主动性不同于前者,也就是说《地心引力》的重点是“逃”,而《太空救援》的重点是“救”。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为了“救”空间站“礼炮七号”,男一退役宇航员和男二工程师临危受命上天拯救“礼炮7号”。

他们不仅经历了宇宙空间对接、太空舱寒流、空间站失火、太阳能充电系统失灵等等状况。

尤其是没有计算机辅助下,要手动操纵飞船和失控的空间站对接那一幕,与诺兰的《星际穿越》里尤为相似。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与《地心引力》大部分时间用在太空场景不同的是,《太空救援》从地面上的人员去侧面描绘出“太空救援”的难度。

当然这也就造就了太空戏份刻画不过深入的结果,难免对整个电影的节奏产生一定的影响。

恰如刚才提到《太空救援》的主动性不同于《地心引力》,因此刻画的重点也不同。

《地心引力》的“逃”是被动的,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定都是“天注定”的。但《太空救援》的时间和空间则是“人为”的。

故事是以美苏冷战时期的“太空竞赛”为背景,而空间站“礼炮七号”的重要性无异于“核原料”。

因此,无论是截获还是坠落,担心“礼炮七号”落入敌手的苏联只能仓促升空,并且限定时间维修空间站。

这种人为的限定更考验的不是人的智慧,而是人性与政治的博弈。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当地面上的国家高层决定在美国人截获“礼炮七号”前击落它,而储备物料却仅供一个人返回。

这样明知生死、二选一的情况下,没有心机、没有犹豫,退休宇航员男一号毅然决定要将名额让给已受伤、女儿即将出生的工程师男二号。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特别是在男一号与地球上的母女通话时,那种字里行间都透露着告别的心酸,令人揪心不已。

在电话结束后,男一号仰面漂浮在空中,迎面照射进来的阳光洒在他脸上。那一刻,他的身躯变得如此伟大。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但工程师却没有选择独立返回,而是决定留下来和男一号共同做最后的努力——砸铁管。

在这里就充满了浓浓的战斗民族特色了,太空维修如此精细的工作,战斗民族竟然说论起锤子干,就抡起来干了。

还别说,人家就是砸着砸着给修好了!这真的很战斗民族……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其实,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

虽然故事本身没有好莱坞科幻那么的酷炫,却多了几分大气磅礴的厚重感。

无论是人物本身的使命感与荣誉感,还是人物身上的人性光辉,都让人在震惊之余不由得感叹。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战斗民族的太空大片堪比好莱坞的《地心引力》,抡起锤子修空间站

虽然本片在内地上映5天也仅有千万元票房,但豆瓣网友却给出了7.7的分数,证明其实力的确不俗。海外IMDb也有7.3的分数,可见本片连老美都认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