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記錄|看來看去

微记录|看来看去

和兒子看法國經典老片《四百擊》,影片中可憐的小男孩,學校、家裡、警察局、少管所處處成了對他施壓的場所,男孩在被母親冷酷地同意送他到少年法庭及勞動中心時流淚、神情無助的鏡頭,令人心疼,特別是男孩被母親決定送到少年犯觀察中心時流淚的鏡頭,以及被母親說父親不再關心他了後送到勞動中心時那神情茫然無助的鏡頭,感到孩子都是大人塑造或毀壞的。大導演特呂弗不斷運用教科書一般的長鏡頭(比如很多奔跑的鏡頭),一組組地運用,確實如同電影教科書一般……

上一次看戰爭電影被深深感動還是《拯救大兵瑞恩》,看《血戰鋼鋸嶺》更令人動容。電影臺詞說:“每個人的信仰都值得尊重,這就是最真實的我們。”

看完《血戰鋼鋸嶺》後,跟兒子一起看了《硫磺島家書》《太極旗飄揚》及《血戰太平洋》,體味戰爭之殘酷及戰爭中人們的掙扎。極其反感動輒輕言戰爭,誰叫囂者請誰親自上戰場,輕易讓年輕人去當炮灰的人是人類之敵!臺灣人同為中華子孫,政治家缺乏政治智慧與耐心,便只能求諸戰爭,讓美麗之島成為焦土?

一位網友看了我上面這段話後回覆說:“西方資產階級意識形態欺騙你,戰爭沒那麼殘酷。”是的,中國的意識形態只是手撕鬼子。而上甘嶺人海戰術倒下一批又一批。我們的宣傳卻在教唆青年人成為炮灰。看老片子《西線無戰事》裡那位慫恿青年學生參軍上戰場的老師,面對倖存回來的學生的指斥,青筋暴跳而毫無愧怍。

看韓國拍的《太極旗飄揚》讓人很難受,給朝鮮半島帶去那麼多傷害,為了一個北朝鮮那樣的政權?中國人能感同身受嗎?

陪兒子看了兩集以背為主的詩詞大會,一是驚訝所考的詩詞竟多都簡單,贏了又有多麼厲害呢?二是驚訝那位講過宋詞講過李清照的康震教授,竟對紅色詩詞那麼又跪又拜。

看完電影《驢得水》感覺很痛苦。評論都說看出知識分子的可笑可羞與可恥,我看到的通篇都是知識分子的可憐,可憐到痛入骨髓。

作為對中國政治充滿悲觀與絕望的人,我從前幾乎沒怎麼看過所謂主旋律影視劇,從來就嗤之以鼻。這次破例追看了《人民的名義》,主要因為一是對習以及王等還抱著一線希望,雖然被朋友笑為徒抱幻想,二是期待對過去的腐敗乃至罪惡能夠進行徹底清算和末日審判,並在此基礎上有所“翻天覆地”,實現制度變革和民主探索。不知道是否會落空?雖然從前都是越抱希望越讓人失望。

看電影《楚門的世界》,這個電影充滿隱喻……在這個世界上我們彷彿無時不被窺視旁觀,抑或被欺騙矇蔽,抑或被操縱利用……

看過萊妮·裡芬斯拍閱兵式的記錄片《意志的勝利》,別說青年人看了熱血沸騰,有閱歷的中老年人也會情不自禁振臂高呼吧,法西斯美學讓人容易中魔痙攣,越單純的人越易被附體。

陪兒子看星球大戰,還算震撼。特效為王的大片時代,情節簡單化,其實也是適應了娛樂時代大家不想太費腦子的需求,眼球時代主要看看氣質看氣勢看畫面嘛。

星戰迷很多很多,美劇《生活大爆炸》中那群青年科學家們就是星戰鐵粉,那位智商奇高自負無比的謝耳朵,見到了星戰演員,竟膜拜到不要不要的,科幻的魁力真大!

兒子雖然已看過《瘋狂動物城》了,但還是領我又去看一次,他極力推薦說:這部評價10分的電影,看過之後人生就圓滿了!看完後令人感慨,畫面雖然顯得低幼些,但表現種族融合、族群多樣化、多元理解之類內容則很高端,小孩子們這麼小就看到這麼有內涵的動畫片,真是高大上!這批孩子將來有希望!

《最強大腦》第四季首場有人機大戰,人臉識別在大數據分析上,是很難幹過人工智能的。我覺得王峰說得對,人與人工智能不應是敵對關係,而應是優勢互補。但是,人害怕的是將來人工智能勝過並控制人類,與宇宙第一推動力之謎相反,人類可能要與成了精的人工智能爭按最後一下開關,即斷掉所有電源那一下?

在十一學校萬能青年影院觀看了高中生們自導自演的電影《青春期》,孩子們演的不錯,反映了他們眼中的校園生活,同學之間微妙的相處和交往,也反映了他們的焦慮與困惑同父母密切相關。對了,人家電影是賣票的。

和兒子在家裡看日本電影《墊底辣妹》,真是一部讓人既感慨又感動且耐人思考的教育電影,值得學生、家長和老師們看看。

招聘新教師,最希望招到的應該是那些因教育而愛上教育的老師,因戶口、鐵飯碗、安全感或地位、待遇等當然也是正當理由,但總會有顧盼猶豫與細緻考量,而學校也會認真權衡比較。我在想,教育電影《叫我第一名》裡那位患有妥瑞氏症常會發出怪叫的布萊德,就是因教育而特別想當老師的,他若來面試應聘的話,我們會有學校敢於聘嗎?估計很難。

近些年聽流行歌實在很少了,最喜歡的歌手也許就是周杰倫和朴樹。最初對周董無感,後來是他的歌和為人都喜歡,也有些因素是方文山的詞。而朴樹,其歌與為人都淳真而純粹,乾淨的音樂,聽來悠遠而深沉,越發喜歡。他的音樂不算流行歌,它更文藝更小資。朴樹又發新專輯了,先聽聽這首《清白之年》吧。

北京不起眼的地方也有好地方可觀。在石景山區的龍泉寺旁邊有個法海寺,裡面有明代壁畫真跡,我領兒子去看過,畫得好保存極佳,參觀票一百元稍貴,但看完出來後兒子說很值。為保護壁畫真跡,漆黑大殿裡需導遊秉燭講解,講得細。喜歡畫畫的兒子對古人七層著色畫技很是讚歎,以後還想再去看看。

兒子生日,每年這一週都是他的節日周,生日_端午節_兒童節,以後可以把兒童節劃掉了.美餐一頓後,請他看傑克船長了。看那些熟悉的角色,非常親切!聽那熟悉的片尾曲,兒子回來就一路上播那曲子,百聽不厭裡滲透著無比喜愛,我說這片子以後還能不斷演繹下去,下部就可以讓女主角去找爸爸。等我們老了估計能看加勒比海盜25之類的。

這兩年兒子跟我追高曉松的網絡脫口秀《曉說》和《曉松奇談》,前些天他又津津有味地讀完了《曉松奇談》三本書,最近放學和週末時在讀《曉說》這四本。兒子很迷高曉松,雖然沒像當初我們那代青年人很迷他的校園民謠,但他很喜歡高曉松講的那些話題和人物。

都關到動物園馴養,一個種群將不會再是原來的種群,習性大改,乃至種群滅絕。自由生存選擇,留下的才是真正的強大種群,而不僅是將個體的倖存獲益放在對外界不確定的依賴。人對安全的體制保護的依賴,正象電影《肖申克的救贖》所表達的。

這兩年跟兒子一起在家看了很多影片,諸如《偷自行車的人》、《七武士》、《這個殺手不太冷》、《拯救大兵瑞恩》、《最長的一日》、《兄弟連》、《太極旗飄揚》、《硫磺島來信》《放牛班的春天》、《死亡詩社》、《美麗人生》、《楚門的世界》、《天堂電影院》、《菊次郎的夏天》、宮崎駿動畫電影系列、侏羅紀公園系列、哈利·波特系列、魔戒系列、星際迷航系列、星球大戰系列等等,這些片子要麼是我以前買的碟片,要麼是在網上下載的高清視頻,我家的那臺早就不交電視費的4K大電視有了好用途。用這臺電視抽空也看了一些美劇,如《生活大爆炸》、《越獄》、《紙牌屋》、《西部世界》、《黑鏡》等等。

美劇英劇好片子很多,但好多季無數集讓人實在沒精力沒信心去看,最近斷斷續續看完英劇《德雷爾一家》,共兩季各六集,很好看,跟美劇比,英劇確是以拍電影的成本和工夫去打磨的,跟《都鐸王朝》、《古戰場傳奇》、《唐頓莊園》一樣,片子拍得很古典,很唯美。《德雷爾一家》講的是寡婦領著四個頑皮不成器的孩子,經濟困難在倫敦呆不下去了,為讓生活重新開始,決定舉家搬遷到希臘的科孚島,在這裡一幢破舊棄樓裡,開始與當地人交往,母親和孩子們也各自成長……

國內劇很少看,只有上海美術當年出的系列美術動畫電影、《武林外傳》、《殺不死》之類的。兒子小學期間,我們一起看過的紀錄片就很多了,BBC出的紀錄片下載過八九十部,很多都看過了。

孩子多讀書、多看些有價值的電影紀錄片都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