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為營法:全馬突破3:00

馬拉松跑進三小時大關,可以讓你立馬躋身業餘高手行列。

馬拉松跑進3小時,是橫亙在業餘跑步好手和高手之間的一大分水嶺。

從近年上海和北京馬拉松的數據(含國外特邀選手和國內職業選手)看,能跑進3:00大關的業餘選手還真是百裡挑一:

  • 2016年上馬男子1.53%,女子0.46%;
  • 2017年北馬男子1.49%,女子0.31%;
  • 2017年上馬男子2.10%,女子0.41%。
步步為營法:全馬突破3:00/3:30/4:00妙招

難怪對絕大多數業餘跑者來說,馬拉松破三是一道難以逾越的天塹。在這道關卡面前,很多人久攻不下,敗下陣來。

筆者曾在網上讀到一位美國跑者自述的破三經驗,感覺很有借鑑價值,編譯如下:

中間目標很重要:在認真嘗試全馬進三之前,先把你的5公里提高到18分左右,或者10K 38分,再把半馬跑進1小時25分。

去年我用了整個春季,將5K跑進18分,然後又跑了個82分半馬,最後才正式啟動馬拉松訓練計劃,以10月的比賽為目標,最終跑出2:57(賽前6周先在一場半馬比賽跑出80分鐘)。

那個春季我每週練兩次速度:週二間歇跑,週四節奏跑;週末拉一個長距離,最長16英里(25.7公里),有時部分用馬拉松配速。

在考慮馬拉松訓練計劃數月前,我已經可以用不錯的配速,舒適地跑完16英里。

賽前16周我開始馬拉松訓練時,每週速度訓練減少到一次(通常是巡航速度間歇跑,偶爾改成節奏跑),重點放在長距離。

我會用馬拉松比賽或稍慢一點的配速,跑其中的6到9英里(9.7到14.5公里)。值得一提的是,我並沒有把長距離增加到20英里(32公里)以上。

我通常會跑17英里(27.4公里),還完成18英里(29公里)和20英里各一個(其中有9英里用馬拉松配速),外加那場半馬比賽。

我的周跑量最高達到75英里(120.7公里),整個訓練週期周平均大約65英里(104.6公里)出頭。

有些人只需更少的跑量,就能跑出快得多的成績,但我必須如此。

進三絕對不光是速度問題。只要你能達到5K成績目標,每英里6:52(4:16/km)的配速其實並不那麼快,馬拉松全程你都不會覺得自己有多快。

步步為營法:全馬突破3:00/3:30/4:00妙招

難的是長時間保持這一配速。掌握如何正確地跑進3小時不容易,因此可能需要多試幾次才能成功。

總結:不要一上來就衝擊3小時。在你真正開始嘗試前,還有很多里程碑需要先達到。通過長期保持大跑量來一一搞掂它們,最終3:00就會到手擒來。

讀完以上經驗介紹,筆者領悟到一點:這位美國哥們其實是在不經意間,實踐了一種破三妙招,咱們不妨稱之為“步步為營”法。

它很像太平洋戰爭中美軍的“跳島”(island hopping)打法:

先攻佔外圍島嶼,逐漸將敵方本土置於遠程轟炸機的作戰半徑之內:夏威夷-馬紹爾/吉爾伯特群島-關島/馬里亞納-沖繩/硫磺島-日本。

步步為營法:全馬突破3:00/3:30/4:00妙招

同時不斷削弱對手,最後再以絕對優勢兵力,發起海空總攻。此時敵方已經毫無招架之力,只得束手就擒。

突破各種馬拉松大關的嘗試其實也一樣。當你無法一蹴而就時,不妨將令人望而生畏的大目標化整為零,分解成一個個經過努力就可以拿下的階段性小目標。

只要把這些小目標一一實現了,大目標最終就會水到渠成。

這種步步為營法不僅適用於有志破三的人,對於希望跑進3:10、3:30、3:45、4:00等等大關的跑友,同樣極具參考價值。

以下是如果你想達到這些馬拉松目標,首先必須具備的短距離能力,以及相應速度訓練——間歇跑和乳酸門檻跑的大致配速:

步步為營法:全馬突破3:00/3:30/4:00妙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