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利益分析法解答政府认知类题目

如何使用利益分析法解答政府认知类题目

经历过笔试的厮杀终于来到了面试的课堂,对各位学员说一声恭喜。在备考面试的过程中,考生普遍会对一类题型比较惧怕,政府认知类题目。通常该类题型作为大多数省份结构化面试的第一道题,难度偏大,考查考生对社会热点事件的关注程度及见解是否深刻。答题思路三步走:点名本质—政府思考—政府做法,符合中国人总分总的语言习惯。了解了答题思路后,现在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去分析,今天我们来介绍一种分析方法—利益分析法。

1°何为利益分析法

类似于主体分析法,找到题目中与事件相关联的主体。一般包括:动作发出者、后果承受者以及行为监管者。在很多题目中,这三者是远远不够的,涉及的主体还有可能包括一些对抗因素以及辅助者、被影响着和评论者。

2°适用题型

具体的社会现象。题干中的社会现象有明显的发起者及承受者,且产生的后果明显,才考虑用利益分析法。

3°使用方法

通过一个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我们来讲一下如何适用利益分析法,例如雾霾。产生了雾霾,就一定有动作发出者,也就是雾霾现象产生的源头—污染的企业。有发出者一定会有后果承受者,相当于动作发出者做出了系列活动产生的影响,就是生活在雾霾天气下的老百姓。同时还有个行为监督者,即环境检测部门。这三个主体是我们在题干中直接分析到的,几乎所有的题我们都能找到这三者,尤其是社会问题类的。还需要外延的拓展,动作发出者做一件事的时候,包括两者情况,背后有一个推动力量,同时可能会有阻碍力量。

4°小试牛刀

例题:现在很多人到农村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畜牧业,有人说这是在抢农村人饭碗。对此你怎么看?(2017年4月9日河南省公务员面试真题)

【动作发出者】到农村发展养殖业、种植业的城里人

【后果承受者】农村百姓

【行为监管者】负责城乡协调工作的政府部门

【对抗因素】城里人不熟悉农村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等情况

【辅助者】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

【被影响者】养殖业、种植业的消费者

【评论者】媒体、社会学者、吃瓜群众

总结:

政府认知类题目是难题,考查大家的积累。积累的同时也要学一些高效的分析方法,辅助我们答题,利益分析法是我们常用的分析方法,一定要勤加练习,熟练掌握,这样答起题来才能游刃有余。

华图教育 孙永辉


分享到:


相關文章: